APP下载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高校廉洁教育

2022-01-01刘海琴

科学咨询 2021年41期
关键词:廉政文化教育

刘海琴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江苏南京 210048)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也是一部坚持不懈与腐败现象作斗争的奋斗史[1]。进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先后颁布“八项规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解决“四风问题”、加大党风廉政制度建设,形成了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态势。高校是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重要载体,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使命。高校的特殊地位及高校腐败问题现状,决定了在高校进行反腐倡廉和廉洁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文化相结合而产生的新的文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进一步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高校廉洁教育中,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可替代的核心引领作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高校腐败问题现状及根源

(一)现状分析

高校的基本职能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但是,本该神圣、圣洁的人才培养摇篮,近年来却因频频爆出贪污腐败问题,高校从基建到招生,从科研到学术,腐败均有渗透。基建领域的南昌大学原校长周文斌受贿、挪用公款;科研领域的西安理工大学原校长、党委副书记刘丁利用科研经费吃回扣购买豪车;招生领域的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原处长蔡荣生收受贿赂1 000余万元为考生提供帮助等案件不断进入公众视野、刺激着公众的眼球和神经。高校腐败案件又呈现本科与高职院校高于重点院校、单独犯罪高于共同犯罪、校级处级高于普通教职工、基建后勤财务高于其他岗位等特点[2]。

(二)问题根源

高校腐败案件频发,背后暴露出理想信念滑坡、法纪意识淡薄、权力肆意任性、监督机制滞后等深层次原因。高校领导干部腐败犯罪,有客观方面影响,但说到底还是自己丧失了党性原则,置党纪党规和国家法律于不顾。伴随着20世纪90年代大学扩招,高校进入大发展时期,掌握的公共资源越来越多,部分掌握着资金分配、人事管理和项目审批等权力的干部人员,抵挡不住“糖衣炮弹”的诱惑,肆意妄为,最终滑进犯罪深渊。另外,高校的内外部监督不力也是高校腐败问题频出的原因之一。在内部监督方面,高校纪检人员多从高校内部产生,受高校党委领导,所以很难对高校领导进行监督,内部监督效果很难保证;在外部监督方面,高校归属的教育和财政部门很难对高校进行精细化管理,通常依靠高校自主管理。

二、廉政思想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涵

(一)我国廉政思想的演进

中国传统廉政思想是伴随中华民族灿烂历史发展形成的,对于治国、为官、修身各个层面都提出了要求和约束[3],影响着广大官僚、士人、知识分子和普通百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治国层面,古代统治阶级将“礼、义、廉、耻”作为“国之四维”,认为“廉”关系到国运,关系到民心向背,因此《晏子春秋》提到“廉者,政之本业。”为官层面,从《周礼》开始,就将“廉”作为为官六种品格的统帅,在《论语》中提出“政者,正也”,《孟子》中讲到“廉者,仕之本。”康熙认为用人为官“以德器为本,才艺为末。”修身层面,墨子的“贫则见廉”,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都将廉洁自律作为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中国传统廉政思想虽然有其积极意义,但是并未成为社会主流,并且由于国体、政体制约,中国传统廉政思想中还存在无法根除的弊端。

建国前后,针对不求进步、贪图享乐的情况,毛泽东开始从廉政教育、清官定位、监察体制、惩戒方法等[4]方面入手,对传统廉政文化进行改造。进入新时代以来,为了更好地实现党中央提出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加需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习近平同志对传统廉政文化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5],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腐败危害性——如任腐败愈演愈烈,终必亡党亡国;干部队伍建设——从严治吏、当官要有官德;党内巡视监督——巡视作为党内监督的战略性制度安排;人民至上——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重视家风——莫用三爷,废职亡家等具有中国特色、新时代气息的反腐廉政新观点、新要求。

(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清正廉洁价值观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创造的[6-7]。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根植中华传统文化,积极吸收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内涵极为丰富,蕴含着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体现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习近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志[8]。

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清正廉洁的价值观中,有三个核心价值理念[6]。“为国为民、无私奉献”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宗旨。1944年毛泽东同志在张思德烈士追悼会上发表的《为人民服务》的演讲,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党的宗旨。党的七大首次将“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写入了党章。这既是中国共产党价值理念的体现,也是党的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原因。“克勤克俭、艰苦奋斗”则不仅是中华的传统美德,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毛泽东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时讲了三句话: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艰苦朴素”是党和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进入新时代,虽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但是我们应该时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国情,应该继续弘扬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反腐防腐、永葆本色”则是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要求。1926年党中央发出《关于坚决清洗贪污腐化分子的通告》、1927年中共五大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党内纪律检查机关——中央监察委员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中的“铲除贪官污吏,建立廉洁政府”、1951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实行精兵简政、增产节约、反对贪污、反对浪费和反对官僚主义的决定》、十八大以来的“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都反映着党对腐败问题高度警惕、常抓不懈。习近平总书记总结了改革开放40年来坚持党的领导、从严管党治党探索积累的宝贵经验,必须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便是其中之一。

三、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对高校廉洁教育的引领

高校廉政建设是国家反腐败工作的一部分。高校作为知识产出和文化传授的专门场所,其涉及的公权力有限,掌握公权力的人员更加有限,这些特点决定了高校反腐败和廉洁教育具有特殊性[9]。高校廉洁教育要注重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营造清正廉洁的教育氛围,将“育人”作为廉洁教育的目标。

(一)严抓“思政课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廉洁教育作为思政课的重要内容[10],课堂教学除专题性、针对性开展教育之外,教学方式应该是百花齐放,如讲授法、实地参观法、榜样示范法等,“浸润法”“渗透法”在这里体现得尤为重要。基础理论教学中,通过讲授法引导学生深刻剖析腐败产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根源;形势政策教学中,通过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任务、进展成效等内容融入其中;思想品德教学中,通过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学习廉政榜样人物、实地参观具有文化底蕴的遗址等、分析腐败典型案例等方式,渗透为国为民和廉洁美德教育。

(二)紧抓“课程思政”,潜移默化影响学生

廉政文化教育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将廉政文化建设融入学科建设过程最为有效。所谓“课程思政”,就是把课程学习与思想政治学习有机融合,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知识学习。充分利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引导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积极开展“课程思政”,通过“渗透式”教学方式的积极引导,带领学生剖析行业企业、专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明晰自己奋斗目标;同时利用先进人物、事迹等进行渗透式教学,让“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廉洁自律”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

(三)创新教育载体,丰富教育形式内容

紧跟时代进步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结合师生特点,在传统的教育形式基础上,积极利用官微、QQ群、微信群、新媒体平台等新型载体进行廉政文化建设的宣传。在宣传过程中,可以采用如小视频、动画、问卷调查等丰富多彩的形式,选取与师生切身相关的案例进行教育。让师生们在不同的形式中感受,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言行。

(四)营造廉政氛围,发挥环境教育功能

杜威讲过“教育是生活的过程”,在高校廉洁教育中应该注意发挥环境教育功能。校园环境中,通过设立廉政教育宣传栏、海报等随时随地开展教育;师生交往中,真诚交往尊师重教,形成淳朴的师生关系;校园管理中,通过开展“光盘行动”等活动,响应国家号召,培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品格;校园活动中,开展廉洁相关的演讲、征文、社会实践等,增强师生的廉洁自律意识。

(五)完善监督管理机制,拓宽反馈渠道

开展廉洁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不断完善监督管理机制。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监督机制可以捆住一些乱作为的人的手脚。通过建立科学的考评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主体,紧抓“关键少数”,注重日常监督坚持抓早抓小,形成完善的监督管理机制。在监督管理制度的制定和执行中,还应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拓宽反馈渠道,使发现的问题得到尽早的解决,防止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错误。

猜你喜欢

廉政文化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廉政教育走“新”更走“心”
题解教育『三问』
年味里的“虎文化”
党的廉政思想“听得懂”
传统家训里的廉政观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谁远谁近?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