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目标的设计与落实
2022-01-01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文/ 广州市越秀区教育发展研究院 徐 蕾
名著阅读的教学因涉及时间长,教学过程持续一个学期,所以在教学开始前的教学目标定位就特别重要,目标定位准确才能保证每个阶段的有效阅读,否则后期的教学就易流于形式。教学目标的设计还要有梯度,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制定动态的目标,运用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完成所有的目标。我们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名著内容的特点,把名著阅读划分为四个阶段目标,目标之间的能力要求是螺旋上升的,在感悟的基础上积淀,在积淀的基础上应用,在应用之后促进心智成长。
一、基础感悟触发学生兴趣
感悟是指人们对特定事物或经历所产生的感想与体会。正是不断地感悟使人们对人生、对事物以及对世界的看法发生变化。不是每件事都需要亲身经历,也可以通过书籍或别人的经历或感受,对某件事情有所领悟。这时选择的书籍就比较重要,经典名著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在其中可以找到人性共同的地方,我们可以关注名著中关键的人和事,激发学生的体悟。因此我们在名著阅读的目标制定上第一个基础目标就是通过阅读之后的感悟,这种感悟可以是浅显的,可以是只言片语,关键是保护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生正处在身心发生巨大变化的时候,他对世界和自己都充满了好奇和疑问,对一切问题都充满了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充满了不确定性,很容易变化。因此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要注意维持阅读兴趣和引导阅读方向,让他们在阅读课中享受到乐趣,感悟到人生。
维持阅读兴趣的方法。名著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存在距离感的,一方面由于时代的原因,另一方面是因为篇幅长,虽然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已经足以读完一本书,但是对于有一定阅读难度的名著来说,坚持读完对中学生还是存在挑战。对于篇幅特别长的,我们可以采取关键事件贯穿的方法,例如《西游记》中既是经典情节又是学生感兴趣的部分: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我们可以用一到两个故事调动学生的兴趣,让读过的同学把精彩的部分介绍出来,创造出爱读这本书的氛围。对于难理解的名著,我们尽量选择适合中学生的视角,联系学生的生活切入,例如鲁迅的《朝花夕拾》对于成年人来说都不是很好理解的,所以在激发阅读兴趣的时候要从《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入手,关注文本中有趣的鲁迅,拉近与作者的距离,陌生人一旦变成熟人很多事就容易理解了,也能够更加全面的看待一个人。
二、知识积淀积累学生素养
语文知识有语识层面的,也有语感层面的。但是在我们语文课堂中很多时候是语识状态的,阅读课容易被上成解题课,知识碎片化变得只应付考试,所以我们需要把语识和语感结合,用整本书滋养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整体能力的提升。这里强调的知识更多的是隐形的和综合性的,积累更多的是一种阅读习惯,养成积累的习惯之后,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进行自觉的积累。
在名著阅读中积累的知识点大多是综合性的,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主要侧重于阅读方法的积累,例如精读、略读、速读、跳读、浏览、回读等,每一篇名著阅读需要集中学习一种或几种方法,然后在拓展的篇目中不断反复的运用,为学生以后阅读名著做好准备。例如精读和跳读方法的教学可以贯穿在《西游记》《昆虫记》《水浒传》中,在《西游记》中精讲运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在《昆虫记》《水浒传》中学会运用精读和跳读的方法,并总结自己的经验分享,让大部分学生学会这种阅读方法,贯穿三年反复运用。
语文核心素养的习得需要更广泛的技能,其中包括平时的语文能力、思维能力、品德修养与审美情趣,更需要反复不断的运用技能,所以阅读方法的教学可以在不同的文本中反复讲解,让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三、策略应用加深学生体验
名著阅读习得了一定的阅读方法,形成了一定的阅读感受,这种感受可能只是浅层的,我们需要借助情境教学把阅读带入深处。情境理论强调,学习在真实环境中的体验,由体验获得的知识才是真知。
情境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动态场景,以激起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体验,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我们在名著阅读的教学中需要巧设情境体验,引领学生入情入境,在情境中提升阅读素养。结合名著的内容和中学生的心里特点,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深入体验。
1.个人体验情境
个体体验情境是强调个体的参与体验,既包括个体独自进行的语言实践,也包括教师帮助设计的虚拟实践。名著阅读的个人体验形式可以是画面的体验,视频的体验,音乐的体验,等等。如学习《水浒传》的时候,教师设置“猜猜我是谁”的环节,选取中学生喜欢的漫画卡通形象,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兴趣,又可以表现人物的特点,利用形象的画面体验拉近学生和名著的距离,然后还可以把《水浒传》电视剧的经典人物装扮作对比,聊一聊水浒的人物特点哪一种画面是更好的表现?该情境运用教师设置的人物画面拉近学生与书中人物的距离,提供一个学生表达的平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社会生活情境
社会生活情境是学生处在学校外边的现实社会中,在社会中亲自参与语言实践活动,强调语文知识和生活的融合,在实践中提升语文阅读能力。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利用新兴的媒介:微博、QQ群、朋友圈等,这些每天在生活中接触的事情学生很有参与感,例如在《骆驼祥子》中人物赏析时,可以设置一个情景人物:如果你是祥子,请根据祥子第一次丢车的情景发一条朋友圈,要求符合祥子的身份、性格特点;假如你是祥子丢车现场的一位同行,看到了祥子的朋友圈,请以这个人物的口吻留言。该情境融合了当下的生活日常,个人的朋友圈以及留言的设计体现复杂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属于人们自我表达的精神生活的一部分。
3.学科认知情境
学科认知情境是在语文学科系统内部增长语文知识,提升学生的运用、表达和写作的能力。创设学科认知情境可以落实在阅读和鉴赏、表达和交流、梳理与探究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上。我们在名著阅读教学中可以搭建真实舞台,在活动过程中无论是准备期还是展示期,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师生对话交流都会得到提升。如在《简·爱》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设置情境:学校举办戏剧节,班级需要推选出参加展示的戏剧,你更倾向于哪一个?请以班级戏剧节总策划人的身份在班级做一次公开演讲,表达你的选择及理由。该情境建立在学习名著的基础上,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表达自己,既锻炼了思维和审美,又使学生获得一次真实演讲的历练。
四、心智成长促进学生反思
心智的成长可以说是名著阅读的最终目标,希望通过阅读一本书促进它心理的成长,能够辩证客观的看待价值冲突,能够在反思中成长,了解世界及自己,对人类生命中永恒的真理有更深刻的体认,懂得如何生活。我们的身体是有限的,心智却是没有限制的,目前课堂教学的名著对于一些学生可能很难懂,很难有什么大的影响,但是有一些高层次的书等你重读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成长了,其实真理还是真理,只是那时你懂得了他的价值,只是过去是某一个面貌,现在却是另外一个面貌了。只要我们在课堂名著阅读教学中,有一本这样伟大的书,能够在你的生命中不断地提升你,就是最大的成功了。
我们的学生每天被各种学习任务填满,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很少有时间停下来关注自己并思考,一个人想要变得成熟和强大,会安静的思考是现代人非常重要的能力。阅读就是一种思考方式,阅读名著就是一种反观社会和自己的一种方式。在名著阅读教学中,让阅读成为学生的思考方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让他的生命更有温度。当身体生长到一定阶段,便开始变老,而心智却会因为时间的长久而成熟。阅读是其中一种不会变老,反而保持心智活力的有效方法。
基础感悟,知识积淀,策略应用,心智成长,这四个目标是相对独立的,又是螺旋上升的关系。基础感悟是知识积淀的基础,没有感悟的积淀是空洞的;知识积淀是策略应用的基础,只有知识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合适的运用;心智成长是最终目标,心理的成熟是在充分的体验之后才会有的一种质的提升。我们希望名著的阅读在这四个目标的螺旋上升中是一种主动的阅读,是一种能力的不断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