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劳动教育城乡结对实践研究
2022-01-01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李文培
文/ 广州市番禺区市桥东风中学 李文培
2020 年7 月,教育部颁布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了整合现有的劳动教育资源,联合开发地方特色资源,以城乡统筹规划为视角和手段,打造共享型劳动教育基地。为了加强学校劳动教育的有效实施,开展劳动教育城乡结对活动,能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互补;促进学校劳动教育交流合作;有效提升教研质量,提升劳动教学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城乡结对成为实施学校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和有益补充。
一、城乡结对实现学校间优势资源互补
城乡结对主要指在劳动教育教学中,城乡学校在劳动教育基地、教育内容、教育设备、教师等方面相互合作,取长补短,让城乡孩子都能受到劳动教育,树立起劳动意识,形成劳动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城乡结对,能够缩小城市学校和乡村学校劳动教育存在着劳动场地、劳动资源配置等方面差距,实现彼此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城乡学校开展劳动教育时,城市学校的普遍存在获取信息量多、获取信息快,教育资源多,教育观念先进;不足是劳动场地不足,缺乏劳动教育应有的实施空间,学生实际生产劳动和农业生产的机会少,独立性较差。农村学校的优势是劳动场地多,生产场所多,学生纯朴,经常参加生产劳动,独立生活能力较强,不足是学生获取信息慢,缺乏配套的劳动教材和物资。城乡结对正好能够弥补城乡学校之间的不足,有效实现彼此间资源互补,共同发展。
二、城乡结对能促进学校劳动教育交流合作
1.共同体验结对学校劳动实践课程。 在结对共建劳动教育活动当天,双方学生共同上了《播种育苗与种子的萌发》《玉米穴盘育苗》《冬瓜苗定植》等小农田劳动课和《五谷画的制作》《压花的制作》等劳动教育课。在《播种育苗与种子的萌发》课堂上,各小组代表分别从观察种子的形状、种子发芽的过程、探究种子发芽的条件、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影响种子发芽的因素等方面进行汇报,有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实验统计等,图文并茂,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会了育苗时要选择颗粒饱满的种子,设定合适的温度,足够的水分和空气等,才能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学生们还学习了穴盘育苗和定植冬瓜苗的方法。开展小农田劳动实践活动,分组劳动,对玉米进行穴盘育苗,再定植冬瓜苗。
2.共同参与劳动实践。 6 月12日,我们两所结对学校师生代表参加了“春耕插秧”校外劳动实践教育活动。活动中,学生们认真听取农业专家介绍水稻的生长、耕种过程等知识,学会辨别秧苗,学习插秧。他们左手拿一大把秧苗,右手将秧苗分出一小份,并且用食指和中指钳住秧苗的根部,顺着秧苗的根部将其插入田地中。“春耕插秧”活动,让学生走进劳动实践基地,在田间地头体验农事劳动,亲手操作、亲身体验,亲历情境,出力流汗,感受劳动的艰苦,体会劳动人民的艰辛,更加珍惜劳动成果。
三、城乡结对能有效促进教研质量提升
《劳动新课标》提出,学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建设劳动课程教研组,开展劳动课程教学工作,丰富教研活动,探讨劳动实践指导方法,总结经验、不足,及时改进提升,促进劳动课程高质量实施和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落实。要发挥教师的教研主体作用,采取参与式、互动式教研等,挖掘教师个体优秀经验,分享教师研究成果。开展劳动教育城乡结对活动,为结对学校教师提供校内、校外合作的机会,通过教学交流,为双方学校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平台,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质量。
在结对劳动教育教研活动中,我校任课老师发扬学科专长优势,科学地解读八年级生物教材,进行个人备课。然后科组教师进行集体备课,精心设计小农田劳动课《播种育苗与种子的萌发》。为了有效地调动课堂上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备课组还建议任课教师以小组合作形式上课,学生通过前期探究,课堂上展示了观察记录,实验数据和统计分析等,让大家都掌握了种子发芽的过程、种子发芽的条件、种子的发芽率以及影响种子发芽率的因素等。树立了学生科学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有效提升劳动教学效果。课后结对学校教师还开展评课和反思等交流活动,提高双方教师的专业知识和劳动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