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星对青少年心智发展的负面影响

2022-01-01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李颖婕

师道(教研) 2022年11期
关键词:病理性追星偶像

文深圳高级中学︵集团︶东校区 李颖婕

随着大众媒体的兴起和发展,造星行业在国内外(尤其是亚洲地区)发展势头迅猛。各种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拥有不同人设的偶像不断涌现,让人应接不暇。追星现象不仅是大众媒体、营销行业研究重点,也因其能对青少年造成影响的特点,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重视。本文着重讨论造星行业制造的偶像对青少年心智发展的负面影响。

一、偶像崇拜的程度

一些青少年沉迷追星,与自己的偶像有虚拟但强烈的情感连接;然而由于无法形成真实的关系,这些青少年容易产生失望、苦恼、甚至是极度的愤怒等不理智情绪。根据McCutcheon 等人提出的“泛社交”关系下的情绪沉迷成瘾模型,追星或偶像崇拜有三种阶段,且这三种程度位于同一条谱系上,可以互相转化,并非独立、极与极地存在。

1.娱乐—社交

这个阶段的青少年,追星主要出于娱乐、拥有社交谈资以及逃避现实的目的——很多人称:“了解我喜爱的明星的八卦,是一种消遣”或“我喜欢和跟我有同样偶像的人交流”。他们大多能区分现实与虚拟,能认识到偶像只是娱乐生活中的一部分。

2.强烈的个人情感

第二个阶段的青少年对他们的偶像有强烈的个人情感。他们通常会主动甚至狂热地搜集明星的信息,甚至是偶像的私人信息,例如潜入明星私人住宅小区偷拍等。他们在与偶像的“泛社交”关系中倾注了私人情感,认为偶像是他们的朋友,现实和虚拟的界限开始模糊。位于该阶段的青少年,通常认为自己和偶像有许多相似之处,对偶像有一种虚幻的亲密感,会选择性忽视该明星其他拥趸的存在。很多人声称“我想知道我偶像私人生活的所有细节”“我的偶像已经认识我了,他/ 她一定知道我是他/ 她最狂热的粉丝”。

3.边缘性病理倾向

处于该阶段的青少年对偶像有一种病理性崇拜。有人称他们能共情自己的偶像;能对偶像经历的成功、失败、喜悦、忧伤感同身受。根据名人态度量表,一些具有病理性倾向的青少年称,他们愿意为偶像付出一切,即便是自己的自由甚至生命。

可见,第二、三阶段对青少年心理健康会带来巨大负面影响,笔者会在下文重点探讨。

二、 偶像崇拜或追星的多种负面影响

1.“泛社交”关系和身份认知

泛社交关系指观众对娱乐业制造的媒体角色产生的一种单方面关系。人们每次在媒体上看到这些角色时,都认为自己对角色有了更深的了解,且同这些虚拟角色的关系更近了一步。一段时间后,观众会对角色产生亲密感、亲近感,为了维持或进一步提升这种假性亲密感,观众们会消费更多该角色生产的媒体产品(如文字内容或影像资料)。最终,人们会与该媒体角色形成一种幻想关系。缺乏批判性思维、易情绪化的青少年,容易成为娱乐产业的目标,无法区分幻想与现实,沉溺于虚幻的情感。

一方面,青少年身份认知尚未发展完全,容易模仿偶像的行为,不加批判地学习他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从而停止个人探索和成长,看待问题容易偏激和片面,一味地相信经过了媒体和造星工厂包装和浪漫化、理想化的偶像人设。另一方面,这种单方面的虚幻亲密感通常会导致青少年产生失望、孤独、愤怒等消极情绪,因为该关系缺乏反馈和实际沟通。这些消极情绪会对青少年的自尊带来打击,对发展身份认知造成障碍。低自尊的他们会感到无力,从而在现实生活中,停止努力和探索。此外,青少年倾向于把自己的情感投射到虚拟的偶像上,从而无法体验真实的人际连接。因此,为了弥补人际交往方面的空虚感,青少年会花更多时间,解读偶像的社交媒体信息,从而阻碍自身身份认知的发展。

与此同时,偶像崇拜或追星也可能源于青少年对情感自主的需求,作为减轻与父母情感剥离时产生焦虑的一种防御机制。容易产生此种防御机制的青少年,通常在同辈交往中获得较少正反馈、缺乏社交技巧或内心孤独。然而,为了逃避人际交往的焦虑而沉迷于虚幻媒体世界,会进一步阻碍青少年发展社交技巧,减少他们在现实世界中的交友机会,从而进入恶性循环,导致无法形成稳定、真实的自我认知。

2.边缘病理性倾向与身份认知

如前文所说,当青少年与偶像的“泛社交”关系到达极致时,会产生有病理性倾向的追星。他们会过度解读偶像的每一条社交媒体消息,自我与他人的边界逐渐模糊,产生“我与偶像感同身受”的幻觉,有时甚至会发展为跟踪、勒索、甚至自杀等极端行为。曾经出现过多起类似的报到,例如,一名年轻女粉丝,在疯狂追星、大量超支购买偶像周边产品后,不堪债务压力自杀;一名男孩自杀未果,只为报复勒索其偶像的不法分子。由于青少年容易情绪化,他们的身份认知、心理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都很有可能受到偶像的影响;而这些偶像的负面行为(例如自杀),又容易被媒体理想化、浪漫化,从而使青少年更易受到鼓吹。

3.追星、身体形象和身份认知

强烈个人情感(第二阶段)或边缘病理性倾向(第三阶段)的青春期女性,往往容易被偶像展示的不切实际的身体形象所影响。根据Maltby 和McCutcheon 的研究,在“泛社交”关系中,与偶像形成强烈私人情感的青春期女性,对自己的外型感到消极和不满,这可能导致各种饮食失调疾病(如厌食症),从而阻碍其身份认知的发展。此外,他们还提出,狂热的名人崇拜往往和精神状态不佳、抑郁和焦虑紧密相关。

结语

把追星作为娱乐消遣的人群能区分现实与幻想,此阶段的青少年不会受到过多的负面影响,若加以引导,能汲取偶像的正面力量。然而,一旦与虚拟偶像人设建立了过于强烈的个人情感或发展至病理性的狂热,追星对青少年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估量——会使其终日沉迷幻想、不思进取、难以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甚至会触犯法律或自杀。作为教师,我们应认识到学生追星的本质(打发时间、社交谈资、逃避现实、防御焦虑、建立理想化对象等),适当时候加以干预和引导,不要“一棒子打死”,但也不能掉以轻心。

猜你喜欢

病理性追星偶像
全球拍天宫 “追星”少年拍不停
大众偶像
股骨中上段慢性骨髓炎合并病理性骨折患者术中顽固性低血压1例
超级富翁帮你追星
简简单单的追星时光
小针刀疗法在病理性疼痛中的研究进展
磷脂酶Cε1在1型糖尿病大鼠病理性神经痛中的作用初探
偶像报
病理性醉酒的病人在发病期间杀人,构成犯罪吗
编辑部追星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