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质高产水稻栽培技术研究

2022-01-01蒙天福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22年10期
关键词:防治法技术人员稻田

蒙天福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农业技术推广站,广西河池 547115)

0 引言

截至2021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水稻生产面积为282.29万hm2,同比增长0.6%,总产量达到1386.5万t,同比增长1.2%。其中,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水稻生产面积达1.1万hm2,产量达8.06万t。积极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大力推广水稻优质高效生产模式,能够推动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高质量发展。

1 水稻生长特性

水稻原产于中国和印度,按留种方式分为常规水稻和杂交水稻。如果按照稻谷类型划分,可分为早稻、中晚稻,属于一年生禾本植物,叶鞘松弛,叶片线状披针形,两侧基部下延长成叶鞘边缘,圆锥花序大且舒展,成熟期向下弯垂,两侧孕性花外稃质厚,花药长2~3 mm。水稻喜高温、喜湿、短日照,幼苗发芽最低温度10℃~12℃,分蘖期稳定均在20℃以上,低温可使枝梗和颖花分化延长,穗分化适温30℃左右,抽穗适温25℃~35℃,授粉时期最适用温度不低于30℃。因此,在后续种植过程中,种植技术人员应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为水稻营造适生环境,实现水稻高产丰产稳产,为种植人员提供经济效益。

2 选择优质品种

要想实现水稻的丰产和高产,种植技术人员首先应选择优质种源,近年来,广西通过修改完善农作物审定标准,推动良种联合攻关,大力推动优质稻品种选育,通过基因重组和新育种材料的利用,选育出含有优质基因的水稻品种。广西十大优质好稻米分别为:又香优龙丝苗、广8优香丝苗、粮发香丝、满香优1109、丰田优泰香占、穗香优9168、原香优361、昌两优丝苗、野香优莉丝和鑫丰优868。

此外,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种植的“中浙优8号”水稻品种,每年4月10日左右开始播种,9月2日左右开始收获,全生育期142天左右,抗逆性、产量等各方面表现优异,深受农户喜爱。以上这些水稻品种穗部大、粒实饱满,根系活力强,适生性强,株型紧凑,有助于提升水稻产量和质量。

3 应用测土配方技术

在定植之前,种植技术人员应对地块肥力、酸碱性、微生物等情况进行测量,精确测量种植作物全年生长所需的养分量,之后按照土壤丰缺情况,补充地力所需营养,以此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尤其应测试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一般,碱解氮理想值在90~150 mg/kg之间,速效磷含量理想值在10~40 mg/kg之间,速效钾含量理想值在100~200 mg/kg之间,根据这一指标,合理补充土地所需肥料,保障后续水稻高产。

4 选择合适的移栽时间和栽培密度

种植技术人员应抓好水稻抢插指导工作,当秧苗平均叶龄3.8叶、平均株高达到20.9 cm、平均叶挺长6.1 cm时,就可以进行移栽,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明伦镇移栽时间约在5月中旬。在选择栽培密度时,秧苗素质、地理条件好的种植的适合稀栽,基本苗数25~28株/m2;秧苗素质差、地力不强的地块适合密栽,基本苗数29~33株/m2。机插深度约为5 cm左右,确保行间距均匀一致,株型紧凑。

5 施肥管理

水稻整个生育周期可以分为返青分蘖期、拔节孕穗期、抽穗结实期、成熟期。在整个生育期间对氮磷钾含量的吸收量各有不同,水稻对氮素吸收有两个高峰期,分别是插秧后2周即水稻分蘖期、插秧后7~8周。水稻对磷的吸收量远比氮肥低,以幼苗期和分蘖期吸收最多,平均约为氮量的1/2。在生长期间,对钾素的需求量高于氮,吸收高峰是在分蘖盛期到拔节期。

因此,要想实现水稻高产,应该视水稻生长势而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加量,在水稻移栽前施入基肥,施加量占氮肥总量的50%左右,以微生物菌剂(用量1~2 kg/667m2)和有机质复合肥(用量30~50 kg/667m2)为主,之后施加分蘖肥,施加量约占氮肥总量的30%左右,为水稻快速补充氮素,促进水稻快速生根、分蘖,同时提高水稻抗病虫、抗高温能力,确保茎秆粗壮、株型挺拔。在移栽后40~50天时施加穗肥,比如可施加绿速达有机水溶肥500 kg/667m2,防止颖花退化,增加水稻穗头的籽粒数量,提高水稻授粉能力,促进水稻结籽后提早灌浆,使得水稻粒大饱满,提高其千粒重。在水稻进入籽粒灌浆期施加粒肥,可选用磷酸二氢钾,用量150 g/667m2,增强叶片光合作用效率,促进水稻籽粒膨大,施肥时间最好选择傍晚,通过该种施肥方式,可以有效减少空秕率,增加粒重,增加水稻中营养传输速度,促进水稻高产。

6 病虫害防治

在水稻生长发育期间,不可避免会出现病虫害问题,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常见的水稻病害主要有叶枯病、稻瘟病、稻曲病、恶苗病等。常见的虫害主要有稻飞虱、卷叶螟、蚜虫、黏虫等。在以往的防治措施中,种植技术人员更加习惯于见效快、杀菌杀虫防效明显的化学防治法,但是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该种防治措施不利于水稻连作,同时对当地土壤、大气等造成威胁,难以实现水稻可持续种植和发展,因此应使用减量增效技术,降低化学药剂施加量,提高绿色生物植保药剂使用频次,或者利用农业防治法和天敌防治法,降低病害和虫害爆发率。其中,绿色生物植保药剂主要有三唑磷、阿维菌素、BT复配剂、白僵菌、绿僵菌等,在2~3龄虫和病害爆发初期时喷施,有效控制病虫害蔓延。

广西利用的天敌防治法多数为稻田养蛙、稻田养鸭,来降低水稻田间蚜虫、蝗虫、米蛾、飞虱、蚂蚁等害虫,其中,青蛙对害虫的吞食可有效降低田间农药施加量,同时稻田是蛙类的天然栖息场所,因此不需要增加过多的投入,就可有效降低虫口密度。在投放牛蛙过程中,投放量一般在60只/hm2左右(早稻),如果是晚稻,投放100只/hm2左右。首先在稻田挖“十字形”或“田字形”保护沟,在放养之前,加高加固田埂,其中沟深为45 cm左右,沟宽为60 cm左右,也可在稻田中间挖3 m2左右的保护坑,坑深在80 cm左右,为牛蛙在干季提供庇护场所。此外,利用该种方式可以在增加稻米、稻谷收入的同时,增加养蛙收入。

此外,技术人员也可采取稻田养鸭方式。鸭喜欢吃幼嫩的植物,因此在稻田活动中,鸭可以起到除草作用,增加水稻抗倒伏能力,并且鸭在稻田不停活动,可以使得更多的氧气进入水中,通过鸭嘴的刺激,促进稻株分蘖,最终促进水稻生长,使得植株更加健壮,最终提升稻株品质。通过稻田养鸭模式可大幅降低农药和除草剂的使用,降低化肥施加量,同时对环境水体的污染风险大幅降低,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实现稻田多元产出。或者在稻田间释放寄生性天敌,利用保护天敌法,充分发挥蜻蜓、蜘蛛、赤眼蜂、绒茧蜂捕食功能,降低化学施加量和残留量,从而提升防治效果,提高粮食安全性。

7 结语

综上所述,优质稻种植已成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脱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因此种植技术人员应根据水稻的生长特性,为水稻营造适生环境,选择优质种源,按照土壤丰缺情况,补充地力所需营养,视水稻生长势而选择合适的肥料类型和施加量。在生态文明发展理念下,利用农业防治法、天敌防治法、植保药剂防治法,可实现水稻高产丰产稳产,为种植人员提供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防治法技术人员稻田
越南农业管理和技术人员线上培训
我国首批正高级船舶专业技术人员评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于9月1日起实行
我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历程和发展
我从金黄的稻田看到我的祖国
稻田里的写真
稻田里的小猪佩奇
我国首部土壤污染防治法将于2019年施行
稻田里的稻草人
水污染防治法8年来首次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