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形成机制与推进分析

2022-01-01江苏省洪泽中学刘海宁

区域治理 2021年10期
关键词:创新型创新能力资源

江苏省洪泽中学 刘海宁

改革开放之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使得城市的功能发生转变。当下,从国家到各省市都重视了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的和谐。就城市建设而言,都在向创新发展的方向迈进。为此,我们进行了社科类课题“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成就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而研究的前提是认识何为创新型城市、创新型城市如何形成等问题。

一、创新型城市的内涵分析

城市作为人民生活、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经济社会重要且关键的组成单元。而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推动力,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驱动力的城市。那么,何为创新型城市呢?

(一)创新资源的集聚

城市创新的立足点是经济。一个城市的发展情况首先看的是经济指标。而城市的发展,新型城市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资源。城市的发展受规模、人口等多方面的制约的,但是除硬资源之外,还要看其他方面。如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等。创新型城市的评价标准,应该更关注的是后者。如我们苏北的淮安市的发展,除不断地注重城市的发展、区域的建设外,还重视资源的引进与合理使用。当然,就全国来看,基本每个城市的发展都注重这些资源的引入。一般来说,城市拥有的原始财力资源和物力资源是有限的,而且人才、资本等资源有着向更有发展价值的区域流动。如此,创新型城市的构建,要能够制造创新资源的集聚。如洪泽区的古堰景区的打造,就是促成资源集聚的一种方式。促成和实现创新型城市的资源集聚还需要不断完善社会经济环境,以城市特有的城市文化包容性和开放性,来吸引更多的城市外的创新资源的涌入。而资源的集聚也有一个优化的过程,有不断提升品位的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二)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型城市的构建和发展关键是以科技为核心的创新能力。城市的发展如同企业一样,不能墨守成规、一成不变。创新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新产品、新工艺和新服务等能力基础上的。以往是乡村要想富先修路;现在是城市扩建,吸引农村、乡镇人口等进入城市。而创新型城市要有完备的发展方案。如近几年,淮安市大张旗鼓地创建文明城、洪泽区创建旅游城市等等。这从方向上让市民有着向心力,有着奋进的目标。这无形中就会形成一种新的能力,或者说为创新从思想上进行洗礼。就创新型城市中创新能力而言,最重要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其次服务创新能力、制度创新能力等也要跟上。当然,创新型城市还要靠企业等,而企业的创新则需要研发机构创新能力等。创新能力的提升是需要不断丰富的,成果有效商品化的;并促成城市外、区域外的创新人才和创新资金在城市内的集聚,最终实现城市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三)经济增长有动力

创新型城市是与以往的资源型、工业型、消费型城市和生产型城市相对而言的,其是以科技进步和多维的经济增长点大战和提升为前提的。以往,我们一些地方的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以对资源过度使用、环境的破坏等为代价的。如此,为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创新型城市需要经济增长点的转变且有动力。苏北地区很多市县都有专门的招商引资部门,也会对企业提出环保和科技要求。技术扩散产业化,推动城市发展主导产业的更新换代;通过技术革新替代资源利用,降低对自然生态系统的需求压力;以知识技术、人力资本、创新文化为核心的创新驱动。

如此,我们认为的创新型城市是以科技为发展重心的,注重城市资源的优质性,创新财力资源重在对创新活动给予支持,物力资源注重城市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城市创新氛围和文化氛围等软环境建设的。而且知识资源也集聚,企业注重技术研发与创新的。

二、创新型城市形成机制分析

对国内外创新型城市的研究和分析,我们得出在创新型城市的形成、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只是构成要素的丰富,更在于城市整体层面的协调发展。是创新资源的不断丰富、创新实力的不断提升,以及彼此促进、结合的。

(一)创新型城市形成过程

创新型城市也有传统城市阶段,这是普遍的。存在过城市内部缺少创新活动、政府对创新活动认识不足,资源不够集聚,高素质人才数量不足,创新资金有限的问题。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下,在改革开放推进中,在不断地城市发展的竞争中,逐渐认识到传统生产要素的支持,固有资源极缺乏、城市经济和企业发展滞后等问题。于是城市政府意识到创新活动的培养和开发的重要,在财政允许的前提下少量投入创新资金,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进行尝试,对高素质人才开始关注。之后,进入发展阶段,城市内产业改革力度加大,对外来创新投资资金和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加速提高,政府和企业有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资源用于支持不断发展的创新活动。注重环境建设,对一些企业进行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推动企业具备研究开发等。在力度加大,举措有力后,城市原本的创新资源,城市外聚集创新资源极大丰富,基本实现创新资源的最优配比,城市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经济社会环境得以和谐,并不断吸引外界创新资源、推广创新活动,使得城市竞争力得以提升。

(二)创新型城市形成机制

普通城市通过聚集创新资源,在城市政府支持下,在资源合理配置下,在创新氛围营造下形成了创新型城市。这里,创新型城市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城市政府对创新活动的支持,主要体现在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上。就淮安市洪泽区而言,以往政府推动招商引资,不论是什么企业,只要是能够来就一路绿灯,给予各项优惠政策与支持。现在优化的城市发展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的引领者的政府更注重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体现对创新的重视程度,通过资金支持,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创新动力,政策的扶持可以吸引更多具有创新思想的组织和个人在城市内部的聚集,增强城市的创新文化氛围,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另外要促成金融生态环境的改善。金融业生存与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很多地区重视大银行和地方银行的引入,重视地方政策、企业发展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使得优质的城市金融生态环境为改善城市的经济环境提供了资金和信用等支持。

三、创新型城市推进机制

(一)以创建创新为政府工作重点

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且一成不变的。这样的城市建设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更需要政府将这项工作当作长期工作的重点,并不断地提升档次和思路。因此,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推进需要科学规划,统筹安排。

如淮安市区的发展曾经有一段时间向南发展态势明显,但是,在推进一阶段时候之后发现,向南发展的空间、潜力不足。现在淮安市在继续向南发展,将洪泽县并为洪泽区之外,还着力向东发展,以淮阴区为突破口,以废黄河、母爱公园为出发点向东发展。这是政府的政策支持。除了城建的主导政策方向之外,还需要一系列的配套措施。如有些地区在旧城改造中,刚与开发商达成意向,或者理想的认为改造地段地理位置较好,拆迁之后会有区域外资源涌入,然而结果是拆迁之类前期工作花了九牛二虎之力完成了,但后期配套没有跟上,导致改造地区长期闲置,造成较大的损失,也使得其他工作开展难度加大。

(二)深入研究形成创建推进指标

在创新型城市的形成中,我们还要注意随着近年来对创新型城市的不断探索,对创新程度和效果会通过一定的评价指标进行衡量。如北京方迪致力于城市规划等方面的研究,其给出了新型城市的一些指标,其从科技创新能力、对外辐射能力、产业升级和创新环境等四个方面给出了评价标准等。如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关注其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创新成果的产出能力以及科技贡献率等。就这个方面可以看出一个创新型城市的生产力和潜力的状况。

城市建筑专家查尔斯·兰德里认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在于对城市创新活动的促进作用,增强城市创新能力。以往我们一些城市,特别是经济发展欠发达地区的城市,为了地域城市的发展,不顾长远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保的利益,急功近利,大做面子工程,结果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创新型城市的形成机制和建设推进中,还要有科学性的评价指标。这里的科学性要求指标的选取应覆盖评价的所有内容,也就是要对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进行考量、科学规划与运行。再有还要注意可操作性,城市建设要基于现状和发展的可能,而不能想当然,过分的理想化。此外,还要注意系统性,各部门不能不行其事,只关注本单位、本团体的利益,不能从经济系统、社会系统、生态系统等全面考虑,结果出现建设中的反复和拖拉现象层出不穷。

如此,作为新型城市的主管部门要考核城市创新资源的集聚度,从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和知识资源等进行全盘考虑,并将各种资源按照创新主体的创新需求,分布在各创新主体内部中去,从而推动创新主体对创新活动的开展。这将是创新型城市建设和能够建成的重要指标和途径。

当然,新型城市的创建是一段较长时间内的事情,在具体推进中应该有主次轻重。因此,要保证城市创新主体的优质性。一般而言,创新资源丰富的地方,创新主体在开展创新活动方面会更活跃,其能够对地区的各行各业起到推动引领的作用。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建成中,创新型城市对企业的科研人才的引进力度应加大。以人为本才能确保创新型城市建设有潜力、有发展。

总之,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对于一些资源相对缺少、政府创新力度不足的城市,建设创新型城市还面临着诸多困难,但是只有改变思维,加强学习,不断尝试创新,创新型城市必将成为市民的福祉,国家富强的驱动力。

猜你喜欢

创新型创新能力资源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我给资源分分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资源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