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共政策活动中舆论导向问题研究

2022-01-01黑龙江大学高月欣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公共政策民意舆论

黑龙江大学 高月欣

一、互联网背景下的舆论导向

舆论是公众对于一些行为或事件公开表达想法、评价及建议的集合,是公开的言论,通常是多数人共同的意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指政党、政府或社会组织有意识、有目的地将大众舆论引导到正确的轨道上来的行为与过程,其实质是政党、政府或社会组织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正确反映民众心声的过程[1]。互联网等新媒体正日新月异地发展着,传播速度迅速。目前,网络舆论已成为体现民意、参与政治生活、监督舆论的重要场所。同时,近几年有关网络舆论的各种事件显示,网络舆论对政策活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是公民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新途径。虽然互联网的发展和互联网舆论的出现对政府的政策活动提出了新的要求,甚至提出了挑战,但是政府在政策活动中如何应对互联网舆论,这个问题还没得到很好的解决。研究和运用网络舆论,充分发挥公共政策活动的作用,已经成为国家管理工作的新任务。同时,舆论也有好坏之分,政府应该加以区分,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使其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活动中的作用

先有舆论,再有舆论导向。网络舆论的兴起,使网民全面影响和推进了我国政府的公共政策活动。

(一)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问题的产生

网络舆论发现并反映了社会问题,发现问题是政策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网络舆论揭露问题的能力非常强,如果发生重大问题,网络用户可以在各种网络空间进行自我表现和对话交流,更广泛地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网络舆论的这种扩散效果促进了社会问题向公共问题的转变,从而使之前被忽视的问题转变为公共政策问题。但不是所有的社会问题都能转变为公共政策问题,事实上,公共政策问题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影响力且意义重大的问题。网络舆论加速了特定问题的普及,形成了公共性的话题。网络舆论通常带有从众性和直接性,在网络上,民众可以真实表达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的看法,陈述思考以及希望达到的结果。这些民意为政府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供了参考,同时使一些社会问题成功地转化为政策问题。

(二)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公共政策是权力机关所制定的方案,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达成目标,最终实现其公共利益。制定的公共政策是否民主、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主要依靠公民能否将自己的想法、愿望和利益尽可能地表达到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2]。网络舆论可以直接反映出公民最为关注的社会问题,直观地表现民意。民众可以利用网络就社会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和建议,关注与自身利益相关的政策制定进程。另外,网络舆论的出现可以使政府及时掌握公民的反馈意见,将反馈的民情合理采纳,并加以改善,这样既可以达到所设定的目标,又能够直接反映民众的意愿,从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

(三)网络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执行

政策执行是政策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具有其他环节无法替代的作用。社会的本质就是利益的分配。网络舆论最能体现大多数人的意愿,也能更好地调节社会上的各种利益关系。网络的公开性、匿名性甚至评价性,使越来越多的公民愿意通过网络表达自己的看法以及个人诉求。公共政策公布后,对于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一些政策,群众会在互联网上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身份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展开讨论,此时一些领域的专家可能也会在网络上根据民众谈论的结果对政策进行解读,这些可以使公民在有参与感的同时更加深刻地了解政策的实质,为公共政策的顺利执行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活动中的阻碍

网络舆论是一把双刃剑。在保证公共政策形成过程更加程序化、民主化的同时,由于参加网络公共领域讨论的主体是匿名的,如果网民缺乏自我约束,则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影响公众认知乃至政府公共政策的制定,使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难以发挥。

(一)网络信息过量

网络具有开放性,使无论来自何处、何种领域的群体,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分析和评论,从而产生大量的观点和问题,最后导致网络信息超载。过量的信息使政府难以区分哪些是应该首先解决的重要问题。如果不能正确判断出哪些是重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很有可能造成政策问题和政策议题的设定出现偏差。

(二)网络参与者缺乏责任感

网络的虚拟性可能会使公民降低责任感,网民对于公共空间发布的信息、言论进行讨论时存在个人主义的出现,在面对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公共政策时,公民可能会以片面理解发表狭隘的评论。这些评论聚集在一起,可能会妨碍政府政策的合理判断,影响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因此,政策活动中网络参与者需要有极大的责任感。

(三)网络参与主体的代表性不足

首先,不同地区网民规模差异较大,经济发达地区网民数量偏多。第二,男性和女性网民的网络利用率也有一定的差距。第三,网民年龄比例失衡,网民多数是以年轻群体为主,尤其是学生群体居多。公共政策制定过程中过度依赖网络的话,网络以外的声音会被无视。另外,由于网络舆论具有追随性,在听取网络舆论接受网民意见时,如果不仔细辨别,公共政策的制定就会失去代表性,无法真正体现国民的利益要求。

四、政府实施正确的舆论引导的建议

网络舆论汇集了民意,提高了公共政策的合理性。但是,网络舆论对公共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需要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政府在现阶段要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识别和引导

政府对舆论进行导向,首先要能够对网络信息进行辨别。网络民意数量庞大,其中存在很多非理性因素,政府需要集中力量对其进行筛选和指导,从而保证公共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网络民意是自发的,如果不经过相关部门的验证,这种自由发表的言论所聚集的网络民意就不能完全认为是真实可信的民意。因此,我们要利用网络舆论来集中民意,制定公共政策,就需要加强对信息的识别和引导,选择符合实际的有效信息,发挥舆论的积极作用,有利于公共政策的制定。

(二)保证政策信息的透明度

当民众对政府发布的公共政策的信息不了解或者政府并未做到公开时,会使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度下降,也可能会产生网络谣言。这时为了挽回公众的信任,政府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发布相关信息,提高政策信息的透明度。在了解相关信息之后,民众应该形成自己的独到见解,就不容易在网络舆论环境中受到不正确的引导。通过这种方式,政府可以引导舆论走上正确的道路。

(三)进行网络舆论管理

为了健全网络舆论管理,加速社会信息化发展,政府在重视建设良好网络舆论环境的同时,还要尽快弥补民众在网络使用上的差距。为此,政府部门可面向全社会招募专业能力高的管理人才,特别是管理和网络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政府必须逐步健全网络舆论的管理,完善基础设施,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推进公共政策的顺利制定和实施。

(四)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是公民合理利用网络舆论参与公共政策活动的保障。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网络世界有法可依,强化政府对网络信息与网络舆论的监管,加强网络法制化建设,已成为一种全球化趋势[3]。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规范公民的网络行为,防止网络违法行为的发生,这样能从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虚假网络舆论的产生,使网络舆论走向正确的方向。通过法律法规,调整和规范公民参与政府公共政策活动的行为,保证公民依法有序参与政策活动。

综上所述,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为公众发表看法提供了独立空间,同时,互联网的虚拟性、匿名性也引起了一系列问题。互联网时代,公众利用网络平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诉求已经成为常态。在政策活动中,网络舆论像双刃剑一样,不仅能起到促进民主,方便民众更积极地参与公共政策,也存在非理性、不负责任、信息失真等问题,政府要通过加强管理、完善相关法律以及积极公开政策信息等方式来进行管控。

网络舆论是不同社会群体在网络上对自身需求的表达。但是,网络舆论也不可避免的阻碍公共政策活动。对于网络舆论,在公共政策活动中,一方面政府要合理采纳民意,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导向作用。对于有利于政府和公民的网络舆论进行正向引导,同时,区分出不利于政策制定或执行的舆论,并把其引导到正确的道路上来。虽然当前网络已经成为我国公众普遍表达观点和看法的平台,但网民不能等同于公民,网络舆论表达也不能代替或取代其他民意表达途径,而应是一种补充。因此,在公共政策活动过程中,政府需要对网络舆论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公共政策活动中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正面效果,强化网络舆论的补充作用。

猜你喜欢

公共政策民意舆论
论中国法院执行公共政策的价值逻辑
建议究竟代表多少民意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公共政策不能如此势利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浅谈公共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及其对策
汇聚民情 畅达民意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
舆论引导中度的把握
公共政策执行偏差及其矫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