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社会工作个案介入
2022-01-01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黄钦夏怡胡敏
西南石油大学法学院 黄钦,夏怡,胡敏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教育在发展中所占比例逐渐增高,国家在教育方面的投入也逐渐增加。优越的生活条件反而让当代青年不珍惜现如今的美好生活,厌学现象日益严重,成为一个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社会性问题。留守儿童群体的特殊性使其所处社会地位不高、所获得的关注度不高,其厌学情况更应该引起重视。
(二)研究目的
1.针对这一问题提供具体解决方案
在平常社会生活中,厌学问题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所能实施的解决措施并不是很充裕,大部分的研究都停留在理论方面,没有切实落实到具体服务措施上。而个案社会工作的推广可以先从局部开始,取得成效后再总结出经验进行大范围推广,直至全面解决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
2.肯定社会工作对于解决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价值
社会工作现如今没有取得较高的社会认可度,甚至很多人都没听说过,对于这个词语还感觉比较陌生。留守儿童厌学问题频繁出现,家长和老师在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不知道以何种方式进行干预,很多时候会导致状况的不断恶化。此次对于留守儿童个案社会工作的介入,解决了实质性的问题,为今后社会工作项目的推行打下了基础。
二、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研究
孙红菊、何小义认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行为是指农村留守儿童消极对待学习的行为,主要表现为对学习的认识出现偏差,在心理上抵触学习、行为上远离学习,从而缺乏应有的刻苦精神和钻研精神。
聂胜海、方红霞认为,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加上祖辈等委托监护人的监护缺失,大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品质、学习成绩、身心健康等方面出现问题,普遍存在学习兴趣不高、学习方法不良、考试焦虑恐惧等问题,其中最普遍、最具危害的问题便是厌学。越到高年级,留守儿童的厌学现象越突出。
研究方法:
(1)访谈法
访谈法就是调查者通过委派访问员,以口头询问的方式征求被访者的回答,并将资料信息记录下来的一种社会调查方法。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留守儿童的厌学程度与情况,对父母访谈其与留守儿童的关系及关心程度等,从各个角度来面对面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最真实、最直接的资料。
(2)个案分析法
运用社会工作个案分析方法,将收集到的资料与各种方式结合,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社会工作对于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意义。
三、理论研究
(一)标签理论
标签理论是以社会学家莱默特和贝克尔的理论为基础而形成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被老师或者家长贴上厌学标签的儿童,这种标签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他们的行为,并逐渐默认这个标签,最终认为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厌学儿童。在对有厌学情绪的留守儿童开展服务时,要给儿童重新定义一个好的标签,促使儿童向着新定义的标签转变。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认为人的行为是对其所获刺激的函数。当厌学儿童的厌学行为有所改变时,应当及时给予奖励,对他们这种行为表示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向着这个方向转变。奖励的正向强化会让儿童意识到他们改变的正确性,逐渐形成一种好的学习习惯,消除厌学情绪。
四、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社会工作个案介入
(一)研究区域概况
此次研究选取四川省资阳市某初中一名留守儿童作为研究对象。此学校初中共有三个年级,总共有五十四个班,共计两千多名学生。据调查,每个班中平均有六至八名留守儿童,占全班总人数的15.6%。通过对该初中所属社区进行走访,发现这些留守儿童存在厌学情绪是一个普遍现象,且普遍厌学情绪高于其余儿童。轻度厌学儿童占厌学总人数的80%,没有对日常生活造成困扰,重度厌学儿童占20%,已严重影响其正常学习。
(二)案主情况介绍
小红,女,现年初一,父母均外出打工,一年中只有过年期间才会回家几天,在家中与奶奶一起生活,照顾其日常衣食住行。除节假日回家居住以外,其余时间都在学校度过,直至上初中,之前一直在农村上学。上初中时,小红以优异的成绩从农村考到城市读书,改变了从小以来的学习生活环境。虽然小红在农村读书时学习成绩优异,父母一直引以为傲,但上初中后学业压力变大,加上城乡教育差距,也没有像班里其余同学一样上了暑期衔接班,还不到一学期,学习就根本跟不上了。从小被老师和周围人捧在天上,突然间成绩一落千丈,强烈的落差感让小红无所适从,产生了自我否认心理,在班里后进生的影响下,甚至产生了学习无用论的想法,厌学情绪严重。当出现厌学情绪时,也没有人可以对她正确引导沟通,与父母的交流也一直很少,亲子关系生疏。
(三)制订介入计划
(1)申请与接案:留守儿童小红本就是社区的重点关注对象,社区人员在走访过程中发现了小红的变化后,通过与小红不断交流,消除了抵触情绪,自愿成为服务对象。
(2)专业关系建立:接案成功后,继续与小红进行访谈,从感兴趣的话题开始聊起,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进一步了解情况。
(3)预估与问题诊断:社会工作者对与小红相关的各项资料进行收集,包括小红的个人信息、学习情况、与班级同学相处情况等,以此来推断小红的厌学原因及厌学程度。
(4)制订计划:针对前期收集到的资料,与小红一起协商制订服务计划。
(5)计划的具体实施:按照协商制订好的计划,推进对小红的服务。在服务过程中,始终与小红保持良好沟通,并及时调整计划。
(6)评估与结案:计划目标达成之后,选取合适的方式进行结案,并对小红进行相应的跟踪服务,持续评估工作效果。
(四)介入效果评估
1.小红厌学行为和厌学情绪有所缓解
小红的厌学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疏导,可以较为客观地向周围人谈论自己现在的学习情况。小红一方面能够正确看待周围亲人的关心,不再觉得是一种负担,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也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小红的厌学情况在行为上有所改观,可以自主控制一些厌学行为,如与同学一起抄袭作业、上课不用心听讲等都得到改观。
2.小红应对考试能力有所提升
小红对于成绩第一的看法得到了改变,能够用理性的思维与处理方式对待考试。面对考试,学会了沉着冷静应对,正确处理焦虑情绪。同时积极与周围同学交流,诉说烦恼,及时缓解学习压力。
五、结论与对策建议
(一)结论
(1)通过社会工作者个案的介入后,小红的厌学情况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小红在个案结案后,之前在介入之前所存在的心理、生理等方面的厌学问题得到了缓解,使小红的生活方式和对待生活的态度得到了很大的转变,向着好的方向逐步发展,成效显著。
(2)增加了社会工作者在该社区的影响力。因小红所在的区域地理位置与发展的特殊性,还有很多与小红情况相似的厌学留守儿童。面对这一普遍性问题,儿童的亲属和学校老师都不知道怎样对他们提供帮助,大多都会选择任由其发展。小红行为的转变让社会大众看到了社会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取得了大家的信任,使大家对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的看法有了改变。
(二)对策建议
1.及时对留守儿童给予足够的关怀
研究区域中的留守儿童与其余儿童最大的差别就是父母陪伴的缺失,留守儿童家庭的孩子在家庭陪伴方面的需求尤为明显。基于这一原因,可在社区适时开展一些活动。如留守儿童之家提供课后作业辅导,与社区中留守儿童的家长进行电话沟通或走访,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关怀,在社区中开展亲子活动等。
2.老师要选取合适的方式关注留守儿童
社会工作者可进入校园,协助老师一同管理班级事务。老师较多侧重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而社会工作者则多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在老师教学方式有所偏差时,及时提醒其适当的改变。书本知识的学习并不是学校教育的唯一目标,在教授书本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他们心理健康的发展。
六、结语
在本次的个案社会工作介入过程中,发现在留守儿童群体中厌学现象并不是个别存在的问题,现状不容乐观。孩子如何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和老师的难题,是一个社会性普遍存在的问题。虽不能从制度方面来解决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却可以在出现问题后以社会工作者专业的方式提供补救措施。相信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方法,链接社会各种资源,最终能够解决这个困扰大家的社会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