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YB模式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2022-01-01广州新华学院盛琦雯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体系评价教育

广州新华学院 盛琦雯

高校引进SYB模式的创新创业教育(以下简称SYB模式),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对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经济增长、推进高校教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但目前高校引入SYB教育的模式尚不成熟,未形成一个系统化的体系,同时面临一系列问题。

本文在检视SYB模式现存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分析问题的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般性的完善方案,以求教于方家。

一、当前高校在探索SYB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一)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

高校在进行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时,通常存在这样的误解,即SYB模式的终极目的是为了提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为大学生在毕业季找工作增添胜算的砝码,所以在实践中,通常会看到高校职能部门将SYB模式与注册公司、创办企业等同,由此导致在该模式下的重点教育内容是“技”的引导而非“理”的循序渐进。实际上,教育的一般规律表明,通过短时间的培育而创造一大批企业家的想法是十分不现实的,这样的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无法符合预期。美国著名学者蒂蒙斯教授曾言,“通过拔苗助长的方式培养出来的创业者,无法满足创业革命最根本的需求”。

当前的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目的十分功利,其期望的“企业家速成”理念亦很难达到。

(二)符合SYB模式的管理与评价体系匮乏

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正常运作离不开管理部门的有效配合,只有把管理部门这一基础责任主体落实,才能推进SYB模式的有效开展和探索。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情况是创新创业教育无专门部门管理,而多部门的管理又造成部门职能重叠、事务多头管理、处理效率低下等问题,且部门间缺乏联动机制,从而使得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组织难、管理难。

(三)SYB模式在配套体系上存在缺陷

课程是教育活动的载体,但令人遗憾的是,目前我国的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尚未融合,亦未融入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中,从多数高校的实施情况来看,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未被扩展至全校范围,一般仅被认作是业余教育,缺乏系统性与严谨性。也正是由于以上实际情况,当前多数高校在SYB模式的探索上并未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并且因为没有视作专业教育,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主要还是以第二课堂的形式为主,不能对创业所需的知识架构进行完整地构建。

二、当前高校SYB模式面临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对SYB模式存在认知偏差

虽然SYB模式在增长学生技能、提升就业砝码层面具有较大优势,但令人不解的是,无论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在面对SYB模式教育时都表现出不了解或没有充分认识该模式优势的“迷幻状态”。部分老师、学生认为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仅仅是课业任务中的一部分,习惯性地以“完成任务”的态度对待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往往忽视了该教育模式增强学生创业技能、提高社会竞争力的初衷。实际上,正是由于对该教育模式重视程度,导致承担该项教学、引导任务的部分老师没有对教学方法进行专研,没有与时俱进、有针对性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二)对SYB模式的资金支持力度疲软

实践一再证明,没有支持力度的探索通常会无疾而终,实际上,当前SYB模式发展面临的一个实际问题即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投入资金的疲软,教育推进、项目探索面临“断粮”的窘境,这就直接使得承担SYB模式教育任务的教师不愿花费精力去投入教学研究,忽视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中需要改革完善的地方,从而导致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难以提升。至于那些想在SYB模式探索上一展拳脚的部分高校而言,也许管理制度已初步搭建、相关配套体系已初步确立、人员安排已初步就位,但由于缺少相应的配套资金或者资金预算支持,只能空留一声悲叹。

(三)SYB模式尚缺乏强有力的宣传

由于我国高校对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宣传力度不足,使得目前高校中的创业文化氛围并不浓厚。校园文化是学生在学校时最重要的环境因素,它的作用广而隐秘,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作出决定。从大环境来看,我国整体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因而高校亦难以营造具有浓厚创业氛围的校园文化,较少对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宣传。

三、破解高校SYB模式问题的对策

(一)强化高校决策者、师生等对SYB模式的认知体系

对SYB教育模式应有全局视角,从顶层思维出发对教育体系进行设计。高校在开展相关SYB模式教育时,教育的目的并不应仅仅停留在缓解就业压力上。而是应着眼大处,以为社会培养具备创业意识和创业水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高校把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从短暂培育型教育转变为终身教育型教育。高校应更深入地理解“终身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理念作为一种更为广泛的教育形势”,让学生明确无论在人生何种阶段都可以进行创业学习的观念。

(二)优化SYB模式教育的相关组织体系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并未设置专门管理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直接责任机构,由此可能导致在引导、培养上的管理错位,而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跨学科、专业、部门的特性也促使高校应设立独立的管理部门,对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管理。从国外相关探索经验观察发现,设置相对独立且专业性的管理部门对涉及SYB模式教育的所有人财物事项进行统一管理是不错的选择。例如,在英国,“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至关重要,这个中心是作为联系各方的纽带,它既是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单位,又是创业的实践基地,为推动高校研发成果的发展而服务”。

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除高校外,政府与企业也有责任推动。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应结合高校所在地的固有特点,对SYB模式教育的具体授课、训练内容加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同时,亦可与当地的政府、企业联合形成共建机制,联手为SYB模式教育的推动创造有利的实践条件。显然,高校开展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需要以政府和企业为后盾,一方面需要政府的扶持与指导,另一方面需要企业的支持与合作。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易流于形式,没有企业的场地、资金支持,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无法真正落到实处。

(三)构建更科学合理的SYB模式教育评价体系

SYB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是否有效,需要进行科学、严格的评估。有效的评价体系不仅可以帮助高校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还可以获得学生的意见反馈,从而调整SYB模式实践教育的开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笔者认为,一套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应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其一,高校自身的评价。实践证明,高校自身对所开展的SYB模式教育进行自我评价是进行该模式优化的前提。结合现有探索经验,笔者认为高校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应首先构建一个指标体系,体系中的子项目应当包括教育资金投入、师资配备、学生培养质量、就业能力、政企合作成效等一系列指标。根据实际情况,依据各个指标的赋值分数进行自我打分。通过这种自我评价的方式,显然能够达到自查自纠的目的。

其二,第三方评价机构的合作。实践中可能存在高校不愿自我评价的情形,或者碍于对自我否定的面子心理,或者限于人员的紧缺而无法对学生的培养成效进行长时间的跟踪。因此,另一种可行的办法是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该机构可根据学校要求设定相应的跟踪、评价体系和指标要求,相关评价体系及指标要求可参照上述自我评价的指标设计。

相关链接

SYB的 全 称 是“START YOUR BUSINESS”,意为“创办你的企业”,它是“创办和改善你的企业”(SIYB)系列培训教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开发,为有愿望开办自己中小企业的朋友量身定制的培训项目。创业培训是国际劳工组织针对培养微小型企业经营者而开发的培训项目。

经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引入我国后,部分省市进行试点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创业培训不仅使学员的就业观念发生转变,更激发了他们的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能,增强微小企业抗风险能力,使学员在短时间内成为微型企业的老板。为微小企业设计的一门课程。

主要教如何创业,如何创办自己的企业,如何计划资金预算。我国从98年开始SYB创业培训试点工作,随着SYB创业培训在全国的全面启动和小额贷款政策扶持,解决了有志创业者创业时遇到的创业知识的欠缺和资金不足问题,探索了以培训促就业,以创业带就业的就业促进模式。实践证明,SYB教材通俗易懂、简明实用,培训模式符合中国国情。

猜你喜欢

体系评价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