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2-01-01苏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王慧
苏州大学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王慧
新时期下高校愈发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本文针对高校管理工作中急需改进提升的问题,结合苏州大学实际,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管理对策。
一、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现状
(一)责任体系、组织机构日益完善
为了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许多高校建立了党政同责的领导机构与分工明确的主管职能部门,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体系,压实各级分管人员的管理责任与实验室负责人的主体责任。
苏州大学建立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责任制管理办法,通过“六级责任体系”明确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与其他领导、扎口职能部门、其他职能部门、二级单位领导的管理责任以及实验室责任人的主体责任,进入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的直接责任,以强化各级人员的责任意识。
(二)安全经费保障仍有不足
经过多轮隐患治理,实验室各项安全保障设施、防护用品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建设过程。2021年《生物安全法》的实施,教育部对危险化学品专项检查等一系列行动,都对实验室标准化建设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新建扩建实验室防护设施的建设,改建老旧实验室的通风系统、水电气路等以及实验室运行的日常维护、职业健康保障等,都需要大量的经费保障,对于科研经费紧张的团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需要学院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三)管理人员专业素养继续提升
大多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经过多年基层锻炼,已经具备了丰富的经验。当前高校在安全管理人员招聘环节对人员的学历背景、专业经验与能力素养等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些人员补充进实验技术队伍后,为队伍带来新的活力。
大多综合类高校实验室涉及化学、机械、辐射、生物、特种设备、电气等多方面的安全要求,要求校级管理人员具备全面的专业知识。由于学科分类多、专业交叉和新兴研究方向等原因,对学院或实验室安全员的专业知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工作中需要在上级监管部门与学校、学院与教师学生之间进行沟通协调,推进各项检查与整改工作,工作人员同时需具备良好的行政沟通能力,因此,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应全面提升专业知识与管理能力等综合素养。
(四)学生安全知识、意识仍有欠缺
学生和教师作为实验室安全的一线人员,尤其学生在实验室的活动时间长、实验操作多,与各种危险源直接接触,是与实验室安全关系最密切的人员。由于长时间身处实验室,部分学生对实验室隐患视而不见,产生麻痹与侥幸心理,实验操作中常疏忽大意。
对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大多由学院在新生入学和每学期初、末开展,由于培训时长、场地等的限制,大多培训只是面对全体学生的普适性培训,针对学院涉及的共性问题无法面面俱到,无法实现精准、高效地培训。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优化对策
(一)提高管理队伍综合能力
目前实验室安全管理岗位设置逐步科学化、规范化、合理化,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但是仍然存在职业认可度不高、职业规划与培训不够、不同专业间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提升受限、职业晋升体系不完善。
学校需要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加强顶层设计,做好长期规划,从定编定岗、技术培训、人员考核、职称晋升、福利待遇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体现人文关怀,做好心理建设,分类培训考核,提升安全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
(二)完善教育培训方式与覆盖面
在学院教育培训的基础上,需要课题组有针对性地培训进入实验室的每个学生,使其了解实验室所有危险源与应急措施。学校可以面向相关学生开设实验室安全课程,从安全意识、法律法规、安全管理与技术等方面进行系统讲解,使实验室安全理念深入人心,让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验操作与应急处置能力,实现真正的先学实验室安全,再进实验室操作。
教育培训可以通过安全文化月、安全知识竞赛等多种方式开展,调动学生积极性。重视实操训练与应急演练,事故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对实验室安全产生敬畏之心,应急处置的模拟操作使学生在发生实验室安全事故时,能够更加及时有效地处理,减少人身伤害与经济损失。
教育培训不止针对学生,各级管理人员有权利和义务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与教师的学术研讨会、行政人员的系列培训班相比,我国针对实验技术队伍的职业培训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我国高等教育学会高校实验室研究委员会与各分委员会每年举办年会、论坛等形式的交流学习活动,各高校应鼓励工作人员参加,及时了解最新的法规政策,学习其他高校的先进理念与方法,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同时,学校可参考此形式,开展面向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组织二级单位交流分享管理中的成功经验,相互借鉴学习。
(三)制定执行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
国内外安全生产相关标准、规范已经相对完善成熟,但大多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制定,高校科研教学活动中的实验操作具有规模小、种类杂、人员流动大等特点,部分标准规范在学校的实际管理中不能完全适用,需要学校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有指导性的执行标准,例如,苏州大学即将出台的实验室安全导则文件,针对安全管理与技术操作部分制定系统、详细的标准,指导二级单位进行规章制度建立、隐患排查治理、教育培训、专项技术安全管理等实验室安全系列活动。
大多高校的教职工考核和学生管理办法中未列入实验室安全相关奖惩制度,给管理人员推进隐患治理、职业卫生防护等工作带来一定困难。高校应将实验室安全保障情况列入教师业务考核、学生奖学金评价等体系,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抓手。
(四)提供实验室安全便利化服务
经过抓源头、抓关键、抓瓶颈的整治工作,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经做到底数清、责任明、管理实。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见成效的情况下,为师生员工提供便利化服务,成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新的发展趋势。
苏州大学已上线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信息化系统,实现信息登记、数据分析、培训准入、检查整改、实验室实时监控等一系列功能,可以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各环节进行监督管理。
苏州大学的实验材料采购系统保证了危险化学品购买渠道与购买剂量的合法、合规,杜绝私自购买危化品的行为,严格管控管制化学品流向。大力推进的废旧化学试剂“清零”行动,定期清理废旧试剂,由专业第三方公司将实验室整理出的危险性较大的废旧试剂进行处置,实现实验室的储存安全。
“环保管家”式废液回收服务,学生只需网上预约,公司专业人员每周亲自去实验室收取,实现废液即产即运、即收即走,避免废液在实验室内长期留存,同时避免学生将废液运输至集中回收处的校内转运风险,不将危险留在实验室和校园内,不将风险留在师生身边,将安全与环保有效结合。通过对购买、储存、使用与回收的各环节便利化监督管理,实现危险化学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
此外,通过设立研究生安全员等助研岗位,让学生参与管理工作,对危险性较大的学院或楼宇进行监督巡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与认可度,以模范带动群体效应,使学生认同、实践实验室安全。
三、结语
经过近年来的整改提升,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已取得显著效果,实验室安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完善,安全技术、防控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不断提高,但实验室安全事故仍偶有发生,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仍然任重道远,建立高素质管理队伍、加强教育培训、完善考评标准与提供便利服务,可使实验室安全管理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便利化、信息化,是实现实验室本质安全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