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实务困境及对策研究
——以甘肃省Y村为例

2022-01-01黑龙江大学宋存聪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社会工作者实务政策

黑龙江大学 宋存聪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村地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在政策层面有一个更好的支持力度,这有效的促进了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但由于农村地区相对于城镇地区发展比较落后,在加之人口变迁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农村地区青年人口流失加剧,劳动力短缺,这使得农村地区留守人口的存在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和精神层面的需求进一步提升,处于农村地区的这些弱势群体的需求如何保障,则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同样如何在这种物质生活相对比较落后的地区留住社会工作服务人才以及如何推进农村地区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发展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一、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一)Y村的基本情况

Y村是一个比较贫困的村落,当地基础设施落后,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条件有了一定的改善。在农业方面,当地农业生产落后,耕作方式以人力为主,农业现代化的水平低;在人文环境方面,该地区文化设施差,人文资源稀缺,主要是以当地的小学为依托形成的文化村落,村里的整体受教育水平低;在医疗方面,当地只有一家小诊所,无法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在Y村,当地的男性青年基本上都外出务工,日常生活劳作主要以留守群体为主;村里可供人们休闲娱乐的设施较少,而且这些设施都比较的陈旧,留守群体在闲暇时间里,他们通常以下象棋或者聊天为主,很少有其它的娱乐活动。在留守群体中,妇女可以说是家庭的顶梁柱,她们时常要出入田地,此外还要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在留守老人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失独老人,他们的身心健康都比较差,尤其是在精神方面;留守儿童一般都在小学上学,课余时间会帮助家里干活。

(二)农村社会工作发展现状分析

农村社会工作是发动社会力量在农村开展社会服务,其有助于预防和解决群众问题,增进人民福祉,推动农村社会发展。王思斌提出“农村是最需要社会工作的地方,但我国农村社会工作却一直处于滞后状态。”以Y村为例,Y村所在县没有一家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开展相关服务时,以当地的政府人员和村干部为主进行服务开展,并没有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参与其中。当地政府在推进社会工作发展方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社会工作从业者在农村地区工作的意愿低,当地的居民对于社会工作的认可度不高,社会工作在农村的发展仍然比较落后。

二、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实务困境分析

(一)社会政策实践困境

在推进农村社会工作发展上,党和政府推行了一系列政策。“从我国面临的总形势看,结合中央已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要进一步走向乡镇(街道)和村(社区),走进城乡居民特别是贫弱群体的生活,向他们提供适宜的服务,这是发展大势。”[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挥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畅通和规范市场主体、新社会阶层、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等参与社会治理的途径。”但是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地域差异较大,在具体的政策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考虑各种复杂的因素,推进的政策是否符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当地的政府是否能够有力的执行,当地的民众对社会工作是否认可,专业社工队伍能否在农村建立,以及务实的过程中所需要的经济费用等一系列问题都是要考虑的因素。所以说一个政策在推行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发展完善,推行适合本土性、区域性的政策。

(二)专业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困境

2020年10月民政部在“加强乡镇(街道)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会”上提出“十四五”期间要实现乡镇(街道)社会工作站全覆盖,并将其纳入“‘十四五’社会工作发展规划”,进一步确定了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重点方向,但是要将社会工作人才留在农村地区还有很多的困难需要解决。农村地区,地理位置、经济条件、文娱设施等相对于城镇地区都比较落后,而且在农村地区除了在政府的激励进行社会工作服务的人员之外,很少有其它民办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在农村投资发展,主要原因是资金问题。虽然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是以助人自助,但是如果工资达不到一定的水平,要留住社会工作人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另外,不论是城镇地区还是农村地区的学生,他们都希望通过上学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毕业后很少有学生选择留在家乡,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所以在农村地区建立社会工作服务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共同促进。

(三)乡土特质熟人关系下社会工作专业实务困境

在农村地区,“差序格局”[2]是当下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主要方式。以熟人关系为基础的交往、交流、合作在农村地区仍然是一种主要形态,所以说在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工作实务需要考虑当地的风土人情、文化特色。下面将通过一个案例来说明这种熟人关系下社会工作开展实务的困境。

案例:在一次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由于之前社会工作者去了一个村民家吃饭,这家村民很热情,为人也很不错,他们和社会工作者相处的很好,并和社会工作者建立了很好的朋友关系,但是在社会工作者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这次活动有一些补助的项目,这家村民就希望社会工作者可以为他们家提供更多的资源。如果社会工作者这样做了就会违背社会工作专业准则,如果不这样做村民就会觉得社会工作者不把他们当朋友看。

通过这一对案例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开展社会工作服务,需要考虑的问题很多,用专业的准则开展服务,可能起不到最佳效果。所以在农村地区开展实务,这种专业价值观和专业准则可能是“行不通”的。

三、农村地区社会工作实务困境的对策分析

(一)政策实践的推进

在我国社会运行中,党和政府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社会工作是社会协同中的一部分,社会工作的发展是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的。“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 2011—2020 年)》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在提供社会服务、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降低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增进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的专业作用。”所以说,党和政府出台的相关政策对于推动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至关重要。

马凤芝提出“相对于把焦点放在改变个人的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等微观或直接的社会工作实践而言,着眼于改变社会政策的政策实践是社会工作的一种新兴实践方法。”[3]所以,社会工作者在政府出台相关政策的时候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为政府出台政策建言献策,因为社会工作者是实务的直接参与者,对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有第一手资料,对于政策制定的合理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双轨运行推动实务与教育并重的运行机制

在当下社会工作的发展中,有些领域存在教育先行的情况,有些领域则是实务先行。比如,高校中学生掌握的大多是理论知识,而缺少实务的经验;在社区中,社区人员并没有像学生那样拥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但是他们在开展服务的过程中能够运用可行的办法为民众提供服务,所以理论和实务都要重视,培养综合性社工人才。

在教育方面,高校在开设专业课的基础上要多开展实务课程,要和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在实务方面,通过开展实务活动,总结经验,从而探索出更适合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理论来。从实务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务,这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在开展实务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定期为社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实务。

(三)农村本土化社会工作的构建

从西方传入我国的社会工作,在开展实务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本土特色,进行本土化建设,建设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社会工作。农村社会工作发展需要结合实际情况,在这种人情关系、熟人社会里,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要懂得变通。所以要探索农村社会工作本土化道路,发挥熟人关系在农村社会工作实践中的作用,而非搬照西方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

四、总结

事物的发展变化需要一个过程,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亦是如此。在推进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中,要综合考虑政策、自然、经济、人文、教育以及专业发展等要素,程序渐进,努力探索适合当地情况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社会工作发展的大背景下,推动农村社会工作发展,要城镇带动农村,大力发展社会工作教育,努力推动社会工作实务参与社会建设,让社会工作在国家发展中真正的发挥自身的作用,扮演好参与社会治理的角色,为了国家进步,人民幸福贡献自己力量,相信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农村社会工作的发展会越来越好。

猜你喜欢

社会工作者实务政策
关于《民法典》中不动产登记实务要求的新变化新思考
政策
高等继续教育在提升社会工作者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作用
政策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社会工作者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
角色理论下学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及困境研究
助企政策
政策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