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探析

2022-01-01广西赛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吴丽萍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变革

广西赛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吴丽萍

21世纪以来,人类社会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科学技术到达了一个新高度。企业管理成为现时代企业变革核心,企业管理变革涉及很多方面,比如文化管理变革便是其中之一。企业文化管理变革具有特殊性,并不等同于企业技术管理、企业生产管理以及企业行政管理等,而且和企业财务管理以及企业后勤管理等也有诸多区别。企业文化是公司的软实力,这就体现出文化管理的重要性,它的本质主要是指提高全体员工的精神和思想层面高度,同时也是为了维护企业自身形象,树立良好的口碑。因此在企业管理变革中,文化管理占据核心位置。在现有文化管理的基础上进行变革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推动文化管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将企业文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下面内容中,将围绕企业文化管理变革情况进行探讨,并且分析企业文化管理未来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存在的意义

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的特色,这一点通过企业文化可以表现出来,所以企业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要结合企业特色去创造这种精神财富。企业文化涵盖面较广,包括企业制度、企业使命以及文化观念等。建设企业文化的目的在于树立正确的公司文化导向,从而形成有效的文化机制,借助文化的力量推动企业的发展,帮助企业塑造良好的形象。对于员工而言,在企业文化的熏陶下,使他们产生归属感,在传播价值观的同时能够让来自全国各地的员工拥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企业文化的作用远不止于此,还能让员工产生强烈的责任心,所以作为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要通过多种渠道传播价值观,使员工产生向心凝聚力,能够将企业的未来和自己的发展建立关联。当员工产生荣誉感后,能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贡献力量,能够提高工作业绩。企业和员工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企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员工才能够获得理想的生活,而员工只有积极进取才能够推动企业的发展。此外企业文化具有特殊的魅力,能够吸引外来人才,还能够稳定军心,使现有人才将终身奋斗目标和企业发展联系在一起。

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初探

(一)企业文化及企业文化管理评析

完善的文化管理体系能够令企业文化获得更好的发展。所以企业有必要分析现有文化,使得企业能够明确文化的形成机制,了解企业文化的现状以及企业资源条件等,这样能够为建立文化管理体系奠定基础。企业文化是每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需要企业对文化进行辨别,筛选优良的文化进行弘扬,剔除文化的消极部分,这样才能找到培育新的企业文化的途径。与此同时,企业应对文化的形成机制进行探究,并对企业的资源条件展开分析。其次,企业要了解当前的文化管理现状并进行评析,以便对文化管理的文件化程度有所了解。当企业对文化管理状况有全面了解之后,还能对企业文化管理方法以及文化管理的资源配备有全方位的认知。简而言之,企业评析现有文化管理情况能够对文化管理体系构建基础有正确的把握,还能够为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设计创造条件。企业若想评析文化管理状况,可以评析员工的认知水平以及企业历史和企业资源,最为主要的是评析领导及高层主管的价值观和信念。

(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策划

上面内容介绍了评估文化管理现状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企业应安排专业人士科学地策划文化管理体系,之所以强调策划的科学性,是为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独特性。策划文化管理体系可以从文化体系的设计以及管理体系的设计着手。

1.企业文化体系设计

要想设计文化体系,企业需要分三个步骤实施,即设计企业文化核心层、设计企业文化介质层以及设计企业文化外显层。以外显层为例,包括物态文化和行为文化两个要素。

(1)观念文化。对于企业文化而言,观念文化相当于核心存在,它指的是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为了适应竞争环境而形成的对生产经营行为的选择标准、辨别标准以及评价标准等。涵盖面较为广泛,比如包括企业服务观、企业效益观以及企业哲学等。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非常关键,在他的作用下,员工能够按照相关流程办事,能够约束自己的行为,相当于企业文化的介质层,使得企业价值观更加具体化。不仅如此,制度文化对企业所倡导的价值观体系的实现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它也是一种管理氛围,主要由管理制度、管理方法和管理政策融合在一起所构成。

(3)行为文化。行为文化是一种行为模式,是在企业不断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自觉形成的,使得企业价值观具有实践化和操作化的特征,行为文化相当于企业文化的外显层,可以通过企业员工的言谈举止、着装打扮等判断企业行为文化。

(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设计

(1)管理方针目标。企业要想建立文化管理体系,需要明确管理方针目标,在制定文化管理方针的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企业文化管理方针而言,主要依据是组织的企业文化状况以及企业文化重要性等。

(2)制定企业文化管理目标和指标:企业在建立文化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应制定文化管理目标。文化管理目标应具有针对性,应对企业文化问题有清楚的认知,只有这样才能明确解决问题的方案。指标是指细分目标,要将目标一一落实到各基层单位。

(3)职能分析和确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的确定是实施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基础和组织保证。首先,企业文化管理职能应细分化,这就需要建立专门的文化管理机构。再或者成立和其他职能部门平行的职能部门;其次,应优化企业组织,各部门要有独立的职能,不能出现职能交叉,简言之要精简部门,使得各部门各司其职。并且在原有的组织机构基础上进行调整和完善,使其发挥真正的作用,以便为企业文化管理体系的运行创造坚实的基础。

(4)制订企业文化管理方案:企业文化管理方案是企业文化管理目标和指标实现的活动实施方案,主要包括:职责落实、资源配置落实、技术措施落实、完成时间落实。

三、企业文化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其他制度的修订

文化管理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企业策划完文化管理体系后,应将策划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体系和管理办法,通过文件的方式进行确定,如此一来,企业文化管理会有相应的制度提供保证,在后期的运行过程中会更加规范。制定文件可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一)制定企业文化管理制度

为了顺利开展文化管理活动,企业有必要完善文化管理制度。

(1)文化意义符合管理制度。企业统一的经营理念及传达这些经营理念的物质、行为符号,能让员工建立起一种信念,一种归属感,同时也是一种文化指令、语言、暗示。企业应对文化意义符号系统引起重视并且进行有效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令文化管理制度更加健全。

(2)文化沟通管理制度。针对企业文化管理而言,文化沟通系统非常关键,是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不可替代,起着控制和传达的作用。文化沟通系统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①文化沟通的意义符号,它是通过编码和阐释等途径,将文化灵魂系统意义符号变得普通化,使其变得易于沟通,让人通过简单的理解就能够领会其具体意义。②是文化沟通的动力系统,就是由企业领导核心机构,将文化沟通的意义符号在恰当的时机传递给基层。③文化沟通的渠道网络系统。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企业应建立多渠道畅通的沟通网络。④沟通反馈系统。沟通反馈系统具有很多工具,既包括回访调查和现场形式,还包括统计报表以及汇报和总结等。(3)职场氛围管理制度。职场氛围系统是企业灵魂系统的对象化,它指的是企业高层,通过对员工的集体行为进行观察从而创造出来的,代表的是职场的风格和氛围以及感染人的情景。职场氛围管理制度对每个职员起着暗示和支配的作用,还起着规范和塑造的作用。所以企业应对职场氛围引起重视,要形成优良职场氛围的一贯性,还要运用有效的方法加大职场氛围力度,这就进一步体现了职场氛围管理制度的重要性。(4)文化遗传管理制度。企业文化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企业凭借对自身经营管理的了解,依据环境的变化而调整自身的结构和形态,在此基础上也令运作方式和行为模式得到了有效的调整,才能够提高自身对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所以企业有必要建立完善的文化遗传管理制度,使得文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强化。

(二)修订企业其他制度

文化管理活动是企业文化管理的外在表现形式,所以企业应建立相关的制度,企业文化需要渗透每个部门,灌输到每个职员身上,所以具有全员性的特征,企业文化活动应和企业的其他活动建立互动机制。因此,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以企业价值观体系为指导思想,整合企业一切管理制度。企业制度的修订必须以价值观体系为指导,实施三步法:第一步对企业进行诊断,确定存在问题所在,明确需要修改的文件及新增文件。第二步以企业理念为根本指导,修订完善各方面的制度,要求各制度有统一的灵魂,能互相协调。第三步指的是为了验证制度需要进行实践,使得制度更加完善,从表到里发挥自身的作用,并且实现文本到实践的高度统一。

总之,在当今时代,科学技术获得了腾飞,为各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对于现代企业而言,其变革核心是企业管理,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广泛,而文化管理变革是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企业文化管理变革和企业技术管理以及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变革不同,具有特殊性。针对企业而言,文化相当于软实力,所以文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它的最终目的在于令员工的精神和思想境界得到提高,注重文化管理的企业会塑造一个良好的形象,所以文化管理逐渐成为企业管理变革的重点内容。企业进行文化管理变革的目的在于令文化管理得到进一步发展,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在上述内容中探讨了企业文化管理变革情况,并且对企业文化管理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希望为各位同行带来一些帮助。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管理制度变革
探讨企业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基于KPI的绩效管理体系应用研究
当代经济管理体系中的会计与统计分析
控制系统价格管理体系探索与实践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
创新IT 赋能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