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享发展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的作用分析

2022-01-01晋能控股装备制造大学党校和杨易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公平正义群众发展

晋能控股装备制造大学(党校) 和杨易

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首次提出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共享发展注重的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由此可见共享发展理念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我国社会遗留的资源与红利分配不均、付出与获得不成正比、竞争机制不等、精神文化获得感差距较大等社会现象。共享发展已成为社会主义中国在新时代新变局背景下解决中国社会公平正义难题的根本战略。

一、共享发展是推动社会公平正义的发展

共享发展理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在新时代的创新发展,是党的社会发展理念在新时代立足中国国情的创新,并再次重申党的宗旨、性质。

(一)共享发展理念的内涵

共享发展,简言之社会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在创造社会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必须付出一定努力,最终的创造结果由全体人民共同享有。每个人都积极参与社会建设,为社会建设付出每一滴汗水,最终按照要素比例合理分配建设成果。人人参与社会建设,即人民群众都是社会发展的建设者,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参与者,是公平正义社会的奋斗者。人人尽力付出汗水,指不因利小而不为,我们每个中国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能因利益的得失而选择性付出,应充分发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观能动性,荧光虽弱,仍照亮一片天地。人人共享发展成果,即彻底避免患不均的社会现象,实现劳有所得,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深刻理解共享发展理念还需把握这几点:第一,共享是全民共享,即共享的对象是人民群众,而不是特殊的利益群体和特殊阶层。第二,共享是全面共享,人民群众不仅要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社会红利,还应共享政治公开带来的参与感,文化繁荣带来的精神富足,生态环境优美带来的良好生活环境。第三,共享是共建共享,即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想过上美好生活,需要每一个人都去努力。第四,共享是渐进共享,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初期强调,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再带动其他人一起富裕起来,这表明实现全社会共享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渐进发展过程。

(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享发展的突出特点

想要治理好天下,必须秉持公正原则,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发展社会,人民一定会共享天下天平。当前我国尚存在诸多缺乏公正决断的社会问题:贫富阶层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不同群体话语权不公平、就业竞争机制不透明等社会现象,无故纵容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上诱发富人腰缠万贯、穷人一贫如洗的现象。共享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覆盖面上着重突出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指出发展成果属于广大人民群众,而这正是社会公平所追求的目标。

二、共享发展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必然要求

(一)共享发展以全体人民为主体,确保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本质

确保社会朝着公平正义的方向发展,不仅是从古至今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更是马克思主义建设社会的追求目标。任何形态的社会,存在最多的一定是人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人民是建设社会、共享建设成果的主要群体,是营造积极健康社会氛围的主要力量,也是公正和谐社会的主要受益群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不是少数特殊利益群体分摊社会建设成果,而是参与者皆有份。只有切实将发展成果落实成人民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享有公正的发展权利,占有公正的发展机会,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带来的红利,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使人民感受到社会主人翁的地位,获得幸福感、满足感,才能最大限度调动全体人民主动投身社会主义建设,激发人民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创造更多社会成果的活力,激发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热情,进而形成一个共享发展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双向互动发展的社会环境。

(二)共享发展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基础,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途径

经济基础建设决定上层建筑的发展程度,人们只有实现物质上的温饱,才会将注意力转移到思想境界的提高,致力于营造公平正义的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风清气正、公平有序这一状态建立在社会经济充分发展之上。在社会经济整体贫穷,人民尚在为温饱努力的状态下,社会公平正义无异于海市蜃楼。当然经济发达与公平正义之间并不是绝对相等,舍弃共享发展,社会发展的大部分红利就会被少数特殊人员支配。推动促进社会经济又好又快稳步发展,不仅将社会红利这块蛋糕做大,还要将蛋糕分配均匀使人民群众拥有分享蛋糕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才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平正义。

(三)共享发展以全面共享为重点,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力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上指出,共享发展就要全面保障人民群众在各方面的合法权益,而不是挂羊头卖狗肉只保障群众最低生活标准。保障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合法权益,就必须为公平正义的执行提供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在经济方面实现全面共享,必须制定严格有效的分配制度,合理分配社会红利。在社会方面实现全面共享,就要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条件,从根源上解决贫困人口问题,加快扶贫力度,同时可以通过增加保障渠道等方式扩大医疗保险力度和社会保障力度。在政治方面保障全面共享,必须以更严格的要求执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不可弄虚作假,不可吃拿卡要,要真正让人民群众有社会主人翁地位的参与感。

三、基于共享发展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机制选择

(一)协调利益关系,完善收入分配制度

社会发展的红利这块蛋糕做大做强的同时,不患寡而患不均,要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制定合理的分配机制。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之后,与后富起来的人之间形成了巨大的收入鸿沟,不同阶层群体收入之间也存在收入鸿沟,合理的分配机制恰能使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填补收入鸿沟。首先,坚持和完善我国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同时社会资源的分配在完善三次分配比例的基础上要加大二次分配调节力度,规范首次分配比例;其次,在强调按劳分配为主的基础上防止管理和资本等拥有特殊要素的少部分利益群体超额分配;最后,要加强立法,增加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收入,减少部分利益群体的超额收入,严厉查处不法群体的收入。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中国在2020年宣布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在此基础上,还应该建成统筹城乡、覆盖全民的多层次多方面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城乡居民在养老、医疗等方面的保险保障制度,减轻群众看病负担,使人民病有所医,避免“看不起病”的现象;加快建立房屋多种渠道供给制度,遏制炒房现象,完善租房保障制度,避免“住不起房”现象;完善九年义务教育及大学教育,针对贫困学生通过助学贷款、助学金、奖学金等方式给予帮助,避免“上不起学”现象;针对贫困村要及时追踪后续发展,并及时进行调整,防止脱贫后返贫。

(三)加强思想引导,坚守共同信念

随着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信息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当前社会很多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现象逐步涌入大众视野,比如拉帮结派、拉亲带故、唯利是图、有钱最大等现象,极有可能使人民群众对建立公平正义社会产生消极心态。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我们必须正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根本国情,也必须正视在发展中国家建立社会公平正义的长期性和斗争性,因此我们要将建立公平正义与实际国情相结合,与群众民情相适应。

首先,运用互联网强化正面宣传。中国能从一穷二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党的力量不容忽视。应该通过互联网大力宣传党中央对增进民生福祉做的努力,对建设公平正义社会做的贡献,增强人民群众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信念和信心;其次,加强公平正义信念教育。公平正义是一种由人们内心深处喷涌而出的坚守,这种信念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强化。通过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新时代先进思想,增强群众建设公平正义社会的情感和意识,使公平正义观念深深扎根群众的价值观,从而使公平正义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进而形成新的社会风尚。

盈而不均的社会现象自古存在于中国社会之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后一步,我们当不忘初心,始终秉持一个也不能落下的原则。这就要求通过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而实现全民族共同富裕,共享发展理念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支撑,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立足新时代中国国情的创新发展。中国旧时社会“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的剥削现象在共享发展理念的利剑下将一去不返,每个人都能更公平、更全面地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中华民族将最大限度实现社会主义的公平公正。

猜你喜欢

公平正义群众发展
审判执行不停摆 公平正义不止步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多让群众咧嘴笑
选任好人民陪审员 让群众感受更多公平正义
坚持公平正义 增强裁判效果
让公平正义在“最后一公里”提速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