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泰安市低山丘陵典型地貌类型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模式研究

2022-01-01山东省泰安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黄剑孟海凤李瑞洁曹琪宗凯

区域治理 2021年28期
关键词:五角枫侧柏刺槐

山东省泰安市林业保护发展中心 黄剑,孟海凤,李瑞洁,曹琪,宗凯

低山丘陵是泰安市典型地貌类型,占全市总面积的59.4%,地形破碎、沟谷众多,切割密度大,但切割深度相对较浅,呈现宽谷缓丘地貌特点。本类型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天晴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9℃,太阳年辐射总量121.58千卡/平方厘米。多年平均降水量697毫米,东部降水多于西部,东部山区年平均降水量700~750毫米,西部则为600~650毫米。年内降水分布很不匀衡,夏季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65.2%,冬季最少,仅占3.6%;一年之中7月份最多,占年降水的32.1%。

本类型区的土壤有棕壤、褐土。中低山地基岩裸露、土层浅薄、肥力差,丘陵山地多开垦为果园或农田,肥力中等,宜林宜果。由于山势陡峭,地形破碎,沟谷众多,天然植被破坏较早,造成该地区林分以人工林为主,乔木和灌木种类单一,乔木主要有松类、柏类、栎类、刺槐等,灌木以荆条、酸枣为主。

本类型区域的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的裸岩地常以片状出现;水源涵养能力低;干旱缺水已经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生活。

本类型区林业生态建设与治理的主攻方向是: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沙生命共同体理念,综合考虑生态环境改善和经济发展等多方面的因素,因地制宜,开展林业生态综合整治。低山地带以封育为主,辅以植树造林,配合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减轻水土流失强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丘陵地区以经济林为主,主要发展高品质的大樱桃、苹果、梨、桃、杏、核桃、板栗、枣、山楂等果品。

本类型区共划分为干旱瘠薄山地治理模式、花岗岩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小流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三种模式。

一、干旱瘠薄山地治理模式

(一)立地条件特征

模式区位于肥城市仪阳街道、安临站镇。土层薄,一般15厘米左右。干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现有植被以侧柏、苦楝、荆条、酸枣、胡枝子、杠柳为主。

(二)治理技术思路

选择抗干旱耐瘠薄的生态树种,确定适宜的整地方式和造林时机,坚持封、造、管并举,科学实施造林绿化。采用容器苗、盖石覆草、覆地膜、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造林技术和抗旱保墒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

(三)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1)树种及配置。主要适宜树种有侧柏、刺槐、黄栌、五角枫、臭椿、苦楝、柿树、香椿、杏、枣、花椒、紫穗槐等。山的中上部主要设计侧柏、刺槐、黄栌、五角枫、花椒、紫穗槐等,形成不规则的块状混交林;山的中下部主要设计刺槐、黄栌、五角枫、臭椿、苦楝、香椿、杏、枣、花椒、紫穗槐等,形成干杂果园或生态经济林。在适地适树的原则下,尽可能设计经济树种,使其既有防护效益,又有经济效益。

(2)整地。雨季前或春秋冬闲期进行。整地方式、方法和规格主要依据地形、地势、植被、土壤、树种及劳力情况等确定。25度以上山坡,采取穴状及鱼鳞坑相结合的整地方式,穴状规格为穴径40厘米左右,深20~40厘米;鱼鳞坑的规格为短径30~40厘米,长径30~50厘米。两种整地方式的土堰高均为10~20厘米。15~24度山坡,土层厚度大于30厘米,采取水平阶整地,规格为阶宽100~150厘米;土层厚度小于30厘米,采取鱼鳞坑整地。15度以下的中厚层土山坡、沟底及较平缓的崮顶,应采用窄幅梯田整地,规格为田面宽120~150厘米,深50~80厘米。整地时,穴状及鱼鳞坑要沿山坡等高线成行,上下呈“品”字形排列;水平阶及窄幅梯田要因地制宜,沿等高线呈水平面。注意尽量减少破土面,保护原有植被。

(3)造林。种植侧柏、刺槐、黄栌等,密度111~330株/亩;种植五角枫、臭椿、苦楝、柿树、枣等,密度44~56株/亩;种植香椿,密度330~660株/亩;种植杏,密度33~80株/亩;花椒、紫穗槐等,密度660株/亩。一般树种植苗造林,侧柏、黄栌、五角枫等容器苗造林,侧柏、苦楝、山杏、臭椿等可以播种造林,刺槐可以埋根造林。春季、雨季、秋末冬初植苗均可。刺槐、黄栌、五角枫和经济树种可春季造林,宜在腋芽萌动前栽植;侧柏宜在雨季透雨过后3天内栽植,要随雨而动,集中造林;秋末冬初造林,一般在树木落叶后到土地封冻前进行。植苗要做到随起苗、随运输、随栽植,有水浇条件的最好随时浇水;直播以春季和秋季为宜。

(4)抚育管理。从造林当年开始,连续3年进行除草,每年2次;造林翌年解冻后进行1次踏穴培土;造林后第2年,对造林成活率低于85%的小班进行补植或补播;造林后进行封山,严禁人畜破坏。

(5)配套措施。按照宜林则林、宜灌则灌的原则,对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有天然萌生条件的宜林地和疏残林,制定封山措施,建立护林组织,严禁人为破坏,实行封山育林。

(四)模式成效

模式区所在地是泰安市造林绿化的重点和难点地区。应用该模式进行治理后,提高了生物多样性,增大了植被盖度。据调查:灌木种类增加5种以上,草本增加10种以上,林木绿化率提高约15%。水土流失明显减轻,土壤结构得到改善,肥力提高,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群众收入增加,经济效益也很突出。

二、花岗岩山地防护林体系建设模式

(一)立地条件特征

模式区位于新泰市羊流镇、龙廷镇,属于花岗岩低山区。土壤以山地棕壤为主,有机质含量低。现有植被乔木主要有赤松、黑松、刺槐、麻栎等;灌木主要有胡枝子、荆条、酸枣等;草本主要有结缕草、狗尾草、羊胡子草等。现有林种和树种结构不合理,防护效果差,水土流失严重。

(二)治理技术思路

遵循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先易后难的原则,合理确定林种、树种比例,营造生态林与生态经济型防护林相结合的防护林体系。

(三)技术要点及配套措施

(1)规划与布局。在有天然下种和萌芽更新能力的疏林地、采伐迹地、灌木林地采取封育的方式;无林地或少林地的山地中上部营造生态型针阔混交林;山地中下部营造生态经济型防护林。在整个造林过程中,应尽量保护原有植被,增加植被覆盖度,控制水土流失。

(2)封山育林。以封为主、补种为辅,尽快恢复天然植被。抚育地段要划界立标,竖立封育标牌,建立管护队伍,制定封育措施,严禁人畜危害。

(3)人工造林。

①树种选择。主要树种有油松、黑松、赤松、侧柏、刺槐、麻栎、板栗、核桃、枣、桃、杏、花椒等。

②树种配置。山上部实行针阔、乔灌草块状混交,主要有松柏、松刺、松栎混交方式;山中下部以营造干杂果密植园和地堰开发为主。

③整地。一般采用鱼鳞坑、水平阶、窄幅梯田和穴状整地。整地时要注意保护原有的植被,尽量减少破土面。山上部坡度大的薄层土地,以鱼鳞坑整地为宜,上下呈“品”字形排列;坡度25度以下的中厚层土地,宜采用水平阶整地,等高设置;坡缓土厚地段宜采用梯田整地,等高设置;在沟谷、坡脚土层深处可采用穴状或条带状整地。

④造林。以植苗造林为主,也可辅以播种造林。山上部防护林尽量使用容器苗造林;直播造林要使用优质种子。造林时间以春季为主,针叶树种和花椒可雨季造林,经济苗木也可秋季造林。针叶树种造林密度为220~330株/亩,阔叶防护林树种和“密植园”的种植密度为110~220株/亩。

⑤抚育管理。主要是穴内松土除草、覆草盖石、修整堰边,增强穴内保土蓄水能力。对当年成活率85%以下的要进行补植或补播。

(四)模式成效

采用本模式治理,形成了山顶松柏带帽,山中果树缠腰,山下林茂粮丰的花岗岩山地治理格局。林木绿化率提高18~20%,林种和树种布局趋于合理,生态经济林的防护和经济效益均有显著提高,调动了群众造林的积极性,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小流域林业生态建设模式

(一)立地条件特征

模式区位于泰安市岱岳区赵峪村。全村456户1506人,土地面积8571亩,大小山头200余个,最高海拔915米。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年平均气温11.8℃。土壤为棕壤,质地多为中壤和沙壤,土层薄、裸岩多,土壤流失严重。治理前水土流失面积2.6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46%,土壤年侵蚀模数3210吨/平方千米,年土壤侵蚀量8346吨。

(二)治理技术思路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和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相统一,以小流域为单元,合理规划布局,采用“山顶松柏戴帽,山中果树缠腰,山脚桑园茶园铺底,水利、河道水保工程设施齐全配套,坡沟渠路成网”的治理思路,建成农林牧结构合理、生态环境良好的示范样板。

(三)技术要点和配套措施

(1)树种选择。依据立地条件,选择生物生态特性与其地形、土壤、水分相适应的乔灌树种。山中上部25度以上陡坡地,栽植松树、侧柏、刺槐等防护林;山中下部15~25度坡地,栽植板栗、桑、茶等经济树种。

(2)整地改土。在山中上部25度以上陡坡地,采用鱼鳞坑整地;山中下部15~25度坡地,采用在窄幅反坡梯田中再挖大穴的整地方法。

(3)科学栽植。包括松、柏容器苗造林,刺槐截干造林,板栗截干蜡封覆膜造林,板栗和黄花菜立体种植,梯田堰边栽植花椒,果园周围种植桑、茶等。

(4)加强管理。对经济林采用穴贮肥水、地膜覆盖、果粮间作、以耕代抚、配方施肥等管理技术;对防护林采取封山育林、专业队管护的管理方法。

(四)模式成效

模式区通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生态、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农业总产值由治理前的685万元增加到3852万元,土地利用结构日趋合理,土地利用率由治理前的62.7%提高到98%以上,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平方千米,土地年侵蚀模数降至405吨/平方千米,治理程度达到96%以上。林木绿化率由治理前的39.4%提高到81.7%,修建大量蓄水设施,整修了水平梯田,提高了绿化覆盖水平,生态环境趋于好转,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尤其是抗旱灾、风灾的能力大大提高,为赵峪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

猜你喜欢

五角枫侧柏刺槐
侧柏常见病虫害及其防治技术
西北地区的侧柏良种培育探讨
伏羲庙,侧柏
刺槐造林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究
优良绿化树种五角枫苗木繁育技术的分析
刺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刺槐树
多情五角枫
冬日清晨
“聪明”的刺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