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高职病理教学探讨

2022-01-01卢香云王成燕崔晓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病理学高职教学模式

彭 昊 卢香云 王 宁 王成燕 李 曼 崔晓宾

(石河子大学医学院 新疆·石河子 832000)

一般情况下,病理学主要研究该病的形态、作用及机制。对该病的病理特点认识不足,认识不到位,导致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不足,从而影响其临床诊治。实践性教学为病理学学习提供了重要支持,对提高临床医护人员的实践技能起到了重要作用。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理论基础的病理人才。常规病理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先展示病理切片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在显微镜下聚焦并阅读影片,最后让学生画出并写出实验报告。因为学生多,实验教师少,灌输过程比较单调乏味。教法已无法保证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

1 翻转课堂的内涵及优势

“翻转课堂”就是把教室倒转。这是由美国伍德兰高中的两名化学教师JonathanBerman和AarenSams提出的。她们录下化学课的内容,然后把它们上传到网上,以帮助那些不在教室的学生。SalmanKhan是第一个提出把“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的人。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扭转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在课堂和课堂变成了交流、互动和解释师生间问题的平台之前,课程内容就已经完成了。其优点是方便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检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有更多的时间去帮助、解答学生的疑问,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翻转课堂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体验,注重学生的自觉思考、理解、知识建构及内化过程。此时,教师的主要角色是启发与引导。

2 高职《病理学》课程使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意义

2.1 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教的过程一般分为传递信息和消化吸收两个阶段。该阶段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与信息的传递,通过师生间的互动实现。到了第二阶段,关键就在于学生如何应对。在掌握知识之后,学生需要独立复习、理解和完成作业。

2.2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前的课堂教学全由老师控制教学进度和教学节奏,课程安排很少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因为像《病理学》这样的课程,复杂度更高,知识能力更强教师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大多数学生集中在课堂上做笔记。既不能充分理解课堂内容,又时间有限,学生也不能在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翻转课堂可以在课堂上与同学讨论、分析,反复咀嚼教学内容,教师也可以与同学交流,了解其进展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

2.3 构建新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领导和主动参与,因而师生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往往只在课余和课堂之间进行。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观察完成家庭作业和考试的结果来帮助他们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同学们必须自学课外。课上,他们以教师互动、同伴合作交流为主,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可让学生有更多机会深化及建立知识架构。它有助于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3 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

高等职业教育的学生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大部分学生文化背景较差,学习动机较弱,学习相关事物的动机较强。研究内容和单调乏味的内容是无效的。没有明确的动机,盲目的、被动的学习。高年级学生学习有很高的职业导向,他们在第一次就学时基本上决定了将来的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增强教学的互动与活力。

4 翻转课堂的开展及应用于病理学教学的现状

在美国,它首先用于基础教育,然后在许多外国高等教育机构普及。在我国,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教师和学生素质以及部分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的影响,翻转课堂在我国起步晚。

当前,基础医学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为改革病理学实践教学模式提供了重要参考。病理学实践性教学以实验教学为主要手段,在实践性教学中需要准备大量的样品和图像。在因特网技术的帮助下,用文字描述和音频说明的视频记录课堂所涉及到的图片和拷贝,这尤其适用于培养学生学前学习能力,这就相当于移动教师的老师。结果表明,在病理学实验教学中运用这种翻转课堂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对教师教学的满意度和教学质量。类似地,许多科学家在医学教学实践中也采用了“翻转课堂”模式,效果良好,增强他们的学习意识,改善学生的课程测验,值得推广和应用。

5 翻转课堂在病理学实践教学中开展的具体方法

5.1 视频制作与学习包准备

翻转课堂的开发需要提前准备有针对性、重点突出的学习材料。录像是实现“翻转课堂”的核心部分。课程内容要求相关性,简明扼要,有针对性,以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最好5-10分钟就搞定。病理学训练课程中,学员应主要掌握该病的病理形态、病机、病机发展机制。录像中,我们将数字化剪纸植入背景,文字描述和解释由老师在背景下进行,这是解释病理剪纸、形态特征和临床病理关系等问题的最重要观察点,同时达到生动有趣的学习效果。其它形式的学习资料对课堂教学的发展也有重要意义。本课程包括实验课程、数码幻灯片、PPT以及实验课程中所需的其它各种疾病的训练。然后把它上载到社交平台上。学员可自行印制学习资料,在上课前先学习学习过程,培养学员积极思考问题、参与讨论、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能力。

5.2 教学目标的确定

课程设计以教学目标为前提。有针对性,有针对性,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它是所有课堂活动的开始与结束。依据课程体系和各主体学生的专业需要,确定教学目标。

5.3 学生课前学习

5.3.1 网络签到制监管学习

网上登记是保证学生有意识地参与翻转课堂学习的方法之一。大部分高职学生在高考战场上灰心丧气。学生过去的学习习惯可能不够科学有效,所以学生在上课前必须到社会平台注册。没有登记的学生将被自动记录,他们的分数将在学生成绩评估中被降低。目前,云教室平台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学员可进入云教室,教师可在后台,对学员的学习动态进行实时监控,记录学员学习全过程,确保学员有意识的参与。

5.3.2 采用“品管圈”模式实施学生管理

QCC是一种科学、高效的新管理模式,它通过“循环”讨论、反思和总结问题,组织同或类似工作的相关人员来提高产品质量。这本书由日本学者Dr.IshikawaXin首次出版。利用QCC模型将学生分成6到7组,并推荐一位有高度责任感和学习能力的圈子领导来监督和管理学生的学习。小组在学习过程中,利用头脑风暴等方法讨论、总结问题,并建议小组组长进行初步的病理诊断,以便得到课堂的反馈和沟通。

5.4 课堂教学安排

由于学生数量众多,教师难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考虑每名学生实验的成功率。翻转课堂还允许教师有更多时间回答学生的实验问题。举例来说,当学生观察结肠癌肿瘤切片的病理特征时,他们会有足够的时间通过显微镜下的实验程序来观察焦点,并与数码切片进行比较,以了解结肠癌不同病理类型的特征。团队领导组织每一组学生讨论不同的方法,如深入观察和学习面板,进行“脑力激荡”会议,提供反馈。课堂上,教师主要扮演介绍问题、澄清、回答和总结等辅助角色。翻转课堂的确促进了传统“主课”向“师生互动”的氛围转变,增强了师生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表达与交流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团队意识。

5.5 课后巩固强化

使学生接触更多的知识和材料,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这样他们可以在课后解决更难的问题。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后复习或布置作业时,可以安排一些难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强化教学知识。举例来说,对于病理学课程中的“血栓形成”部分,在完成翻转课堂的课程之后,教师可以编辑、组织和向学生发送关于具体血栓事件的基本医学信息,这样学生就可以评估疾病的发生和一般治疗方法,并制定预防措施来训练学生解决实际医疗问题的能力。

5.6 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评价

在一段时间内指导运用理论知识评价和实际操作,计算学生的平均成绩,考察教师课堂评价和倒置教学模式的效果。评价可从八个方面进行:学生参与课堂、直观答题、课堂热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统计结果表明。反向教学模式在病理学课程中的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95%的学生认为它能增加对学习病理学的兴趣:90%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能够更好地自我锁定学习能力,探索知识。

6 开展翻转课堂的瓶颈问题

翻转课堂的实施效果受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师生素质、硬件设施等。有人认为,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的素质和学生的学习习惯有着重要的影响。老师要改变观念,顺应潮流。在扎实的专业知识之外,你还需要熟悉和掌握互联网的商业知识和技能,特别是视频学习资料的撰写和课堂活动的学术设计,以确保学生的热情和参与。高校学生要自觉参与,主动做好自我监督和部门监督。但对大多数高职学生来说,自尊、主动学习往往是由于学生的素质、学习习惯和过去的发展所致。它直接影响了翻转课堂。所以监控学生可能需要系统的保护。学校网络、云教室和视频制作的建设和维护需要巨大的经济投资,这对一些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大学来说也是一个障碍。

7 总结

总之,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突出了学生的优势;促进教师与学生的沟通。透过师生间的互动,加深学生对病理学的理解。将翻转课堂引入高职病理学课程,使课堂教学的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弥补,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培养学生的知识转移和临床思维能力,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另外,在翻转课堂教学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如何更充分地反映出课程评价标准的教学目标,如何通过评价更好地促进教学。因此,对翻转课堂模式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病理学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