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存在问题以及解决措施探讨

2022-01-01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岗位

庞 艳

(玉林市博白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广西·玉林 537600)

会计岗位实践能力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地位不断提升,企业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需求增多,标准也逐渐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学历远远低于本科或研究生,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更侧重基本技能操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讲,会计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愿意聘用具有实际工作经验的会计人,因此,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如果不在岗位实践操作技能方面下功夫,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岗位对口的财务工作。

1 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中的问题

(1)实践教学课程单一。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在校内模拟阶段,一般包括手工实训和会计电算化实训,按照会计账务处理流程顺序,建账─凭证─账薄─报表进行循环。这种方式一定程度上模拟了企业工作实际,但是只注重知识的系统性,而忽略分岗位的差别性操作,而工作中需要的职业判断、会计的审核、监督职能未能真实体现。

(2)校企合作形同虚设。会计行业的特殊性,导致有些企业出于利益的自我保护,不愿意让学生接触其真实的会计资料。而会计学生的顶岗实习更不像营销专业一样能大面积对口地进行,因为一个企业所需要的会计岗位非常有限,校外实习流于形式较为多见。

(3)教学手段单一、落后。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中,广泛采用沿用许久的传统“填鸭式”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缺乏与老师、同学的沟通与交流。虽然近年来电子教案广泛应用,但也只是将黑板上的内容,搬到了演示文稿中,仍然做不到教学与实践,传统与现代化的有机结合。这种单调、落后的教学方式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更无法适应会计行业应用性、操作性的要求。调查问卷显示中职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手段同样存在单一、落后的状况。

(4)案例教学不足。会计这门学科与社会相连十分紧密,这就要求会计专业教学与社会实际需要紧密联系。只重视理论教学,脱离了会计工作的实践对于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帮助不大。现行教材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会计教学案例不足,导致中职会计教育的时效性不足。

(5)教师缺乏岗位实践经历。中职学校教师多是出了学校校门又直接入学校的校门,在没有丰富的会计岗位实践经验的情况下,身份由学生一跃成为教师,他们的理论知识很扎实,但缺少具体会计岗位实践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纸上谈兵,将理论灵活用于实践的能力不强,在会计模拟实验教学方面不够灵活,因此,往往是精心地准备会计专业理论教学内容,与实际会计工作脱节虽然肯于付出,但是学生不买账,一是学不会,二是不愿学,三是即使学会也不能在实践中得心应手的运用,这种情况培养出的毕业生得不到企业的认可。

(6)培养目标定位不准。中等职业学校教育是面向经济社会需要的职业教育,目标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实践能力够更好地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具有更强的会计岗位实践工作能力。同时,职业学校的学生本身就是高考边缘的群体,教育目标定位过高,理论知识结构过于复杂、全面显然不符合中职教育的对象。相对于更高层次的理论知识,可以放到大学本科或者研究生层面,企业对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的要求是具有较强会计岗位实操能力,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的是会计岗位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学生上岗后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不要把目标定得过高,不切合实际,不利于学生和学校可持续发展。

2 中职学校完善会计实践教学的措施

(1)有的放矢。目标是前进的方向,只有方向明确了才能杜绝南辕北辙,少走弯路,所以提升中等职业学校会计实践教学水平,必先明确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的出口,出口在哪,就往哪个方向出发,否则无论怎样辛苦的付出都无济于事。经济的发展,促生了众多的中小微企业为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提供了不少岗位,但是,由于学历的限制,他们所能应聘的岗位定位在会计基本岗位实际操作层面,例如:记账员、出纳员等,这些岗位更重视岗位实践操作能力,所以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教学重点应该定位在提升会计实践岗位操作能力层面。

(2)会计实践教学模式、方法与时俱进。作为一名中职学校教师,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并不陌生,这些方法都属于行动导向教学法范畴,行动导向顾名思义就是以行动作为引领,实施和评价教学活动,其目的就是借助行动引领学习,学生借助行动导向学习新知识,当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所有的实践课程都适合这一方法教师要深入领会其内涵,正确选择,正确的方法能够事半功倍。行动导向教学法还包括任务驱动法、引导文法等,笔者认为任务驱动法对完成会计实务操作过程有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教学中,把学生要完成的学习内容化解成不同的任务,把一个完整的岗位实践过程,分割成不同的小块,让学生分而食之,降低了教学难度,化解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学生乐学,教师乐教,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快乐。任务驱动法,作为行动导向教学方法的一种,主要是围绕工作任务展开学习,符合实践教学的特点,值得职校会计专业教师继续深挖其潜力,为突破会计实践教学的原有弊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3)优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企业需要实践能力强的财务人员,学校需要实践教学效果好的教师,如果能够两者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能够既熟悉教学,也熟悉会计岗位实际操作,这才是完美的结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双师型。企业、学校、学生都需要这样的优秀教师,这是学校优化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一个方向。教师要勇做双师型教师,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充电,学校更应该为他们成为双师型教师提供机会与条件。会计专业实践操作性很强,学校根据会计专业教学实际情况有计划安排会计专业教师顶岗实习,让教师深入企业顶岗实习跟随企业有经验的财务人员处理会计相关工作,积累会计岗位实践经验,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工作,让实践检验理论,在实践中突破,在实践中提升。丰富他们财务岗位实践经验,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教师岗位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必然跟着受益,学生得到企业认可了,必然提升学校的形象,为学校的后续发展添砖加瓦,形成良性循环,学生、教师、学校的将来会更美好。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大多是来自于大学校园,他们更精通的理论研究,属于学术性研究人才,缺乏岗位实践经验,虽然参加过相关培训,由于时间短,企业不愿意透露真实材料等原因,这种实践及培训往往是蜻蜓点水,纸上谈兵,对提高会计岗位实践能力帮助不大。所以真正的双师型教师,不是考取相关资格证书或职称就能胜任会计岗位实践操作。想解决这一难题,除了走出去外,还可以请进来,即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岗位能手或者富有丰富经验的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兼职教师的身份走进会计实训室,带领学生完成相关会计实务处理,他们可以指导学生实训操作,也可考察学校会计实训基地并提出完善建议,在他们的指导下,开展调研,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选贤进能,突破内部相互学习的原有模式,走出去,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岗位能手。对在相关行业中具有实战经验的会计人才,哪些有兴趣从事的职业教育,具备相关专业资格的企业人员,都可以充实到教师队伍中来例如,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岗位能手,到学校参与会计实践教学,把他们的优势与宝贵经验,教授给学生,有计划地充实外聘岗位能手,让他们投入到会计实践教学工作。在实践教学中,聘请行业专家对会计专业教师和学生进行实践经验指导,规避专职教师对会计实务岗位操作经验不足的劣势,尽力避免造成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会计岗位实践操作要求不贴,以提高会计岗位实践教学的质量。

(4)采用案例教学法,使学习由被动变主动由于会计工作岗位的特殊性,目前,真正让学生上岗实习非常困难,而案例教学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教师指导下,以案例为基础,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对案例提供的客观事实和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见解或做出判断,从而锻炼并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案例教学法已广泛运用于教学研究领域。与传统教学法相比,案例教学法的优势是明显的。例如,在《基础会计》中讲授“会计凭证的传递、装订和保管”时,第一步,组织学生进行凭证传递的模拟演练,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如采购员、出纳、会计、会计主管、单位负责人等,确定每个角色在整个经济业务运行过程中的作用及任务,列出凭证传递程序,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会计凭证科学、合理地传递在会计核算中的重要性。第二步,针对“凭证的保管”这一内容,可以举例“安达信安然销毁审计资料”的案例,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在讨论中,学生认真剖析案例,阐述自己的看法,教师适时加以引导,形成了良好的自由讨论氛围。通过此案例的讨论,学生认识到这种随意销毁凭证的行为是违法的,当事人要为此承担法律责任。由此可见,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学,可将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变得生动、有趣,更能体现师生的教学互动。

总之,提高教育质量作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命脉,尤其是在生源日益紧张、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学校和教师都在努力打破瓶颈,突出自己的优势,实践教学水平成为衡量职校的一个标准,因此,改进中职会计实践教学,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是中等职业学校一直的努力方向,是提高毕业生竞争力的根本保证,是提升学校形象的一张王牌。

猜你喜欢

中等职业会计专业岗位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以就业为导向的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探索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数据
独立学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中职会计专业优化调整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