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意义与路径探析

2022-01-01吴国栋徐铃霞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四有时代老师

吴国栋 徐铃霞

(南昌市卫生学校 江西·南昌 330006)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今天的学生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而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对教师队伍质量具有更高的要求,争做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是时代要求,也是广大教师应追求的奋斗目标。如何培养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社会需不断研究的主题。

1 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标准

(1)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决定着教师灵魂的纯度和温度,维系着教师人性的高度和气度,影响着教师言行的信度和效度,制约着教师发展的速度和深度。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人民教师必须能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引领学生走向未来。

(2)道德情操。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应该是师德师风。在学校里,教师很容易被学生当成学习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首先应当以身作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榜样。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言传与身教相统一、潜心问道与关注社会相统一、学术自由与学术规范相统一。

(3)扎实学识。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博学多才的教师,才能教出才华横溢的学生。新时代,教师队伍发展在迎来新机遇的同时还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和发展程度逐步提升,翻转课堂、慕课、微课等“互联网 +教育”教学模式已进入普通学校,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定位、知识的广度和深度等提出了挑战。另外,信息多元化的新时代,学生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得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从而会出现学生比教师懂得多的现象,这同样对教师行业提出挑战。教师必须充分认识这些客观事实,不断与时俱进,不仅要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也要坚持学习和掌握新时代最新理论和最新技术,拓展视野,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真正做到学无止境,不断创新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4)仁爱之心。一个德才兼备的教师,若是只忙于提升自己的职称,从不与学生互动,那也不能称之为好教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国历代教育家都从孔子的最高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的“仁”字出发,把关爱学生或师爱作为师德的首要因素。“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广大教师应当领悟这一真谛并付诸行动。教师的关爱和认可能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学生主动学习的现象又能使教师获得职业价值感,从而更乐意教书育人,形成良性循环。

2 培养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意义

2.1 立足岗位,真正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十九大报告的主题突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要求,指出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到教育上,就是人民群众接受更好的优质教育的需要与教育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而更好的优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是新时代赋予教育战线的新使命,教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争当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履行好这个使命,才能够有效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而“四有”好老师的四个标准正与之相呼应,教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3 使人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一批又一批广大“四有”好老师不断地传道授业,将知识传给一代又一代,必定让我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

2.4 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教育发挥着文化互通、民心相通的独特作用。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教育经验正赢得越来越多的世界同行关注。越来越多的“四有”好老师接力传承中国教育文化,不断推动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新的贡献。

3 培养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的路径探析

3.1 以师范专业大学生的在校学习和社会实践为抓手

完善师范生招生制度,科学制订招生计划,通过多种方式吸引优质生源报考师范专业,确保招生培养与教师岗位需求有效衔接。全面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养与能力水平,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例如自2020年起,浙江省开展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工作,目的是培养一批具备双学科复合知识与能力、能够胜任高中双学科教学的复合型高中教师,适应国家高中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对教师的新要求。学校加强师范生教育实践,明确任务、规范过程、加强保障,增强师范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着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的“四有”好教师。发挥师范院校主体作用,加强教师教育体系建设。不断优化教师教育布局结构,基本形成以国家教师教育基地为引领、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3.2 强化教师能力发展,注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严格教师资格和准入制度,提高教师任职学历标准、品行和教育教学能力要求。实行新教师与老教师“红蓝导师”结对入职模式,充分发挥中老年教师传、帮、带的作用。发挥“国培计划”示范引领作用,加强教师培训需求诊断,优化培训内容,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师培训的有机融合,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健全评聘、考核、监督与奖惩制度,打破教师职务终身制,建立按需设岗、公平竞争、择优聘任的评聘机制。完善重师德、重能力、重业绩、重贡献的教师考核评价标准,探索学校、学生、教师和社会等多方参与的评价办法,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教师自觉进步,使整个教师队伍保持积极进取的态势。

3.3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真正做到依法保证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办法,按规定为教师缴纳社会保险费及住房公积金。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把教师工作置于教育事业发展的重点支持战略领域。例如,为切实减轻教师身上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不合理工作负担,使教育返璞归真、回归本源,2019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减轻中小学教师负担进一步营造教育教学良好环境的若干意见》。

3.4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加大教师表彰力度,大力宣传“四有”好师中的“时代楷模”和“最美教师”。开展尊师活动,营造尊师重教良好社会风尚。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提到“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依法依规妥善处理涉及学校和教师的矛盾纠纷,坚决维护教师合法权益”。这也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一个举措,解决教师对学生不敢管、不善管的问题。

国以人立,教以人兴。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教师是这块基石的奠基者,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每位教师从自身做起,每所学校历尽所能,全社会给予支持,打造一支让人民满意的新时代“四有”好老师队伍。

猜你喜欢

四有时代老师
自我管理出“四有”孩子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