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多年来威远县经济发展的脉络和特征探析
2022-01-01中共威远县委党校张惠
中共威远县委党校 张惠
70多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攻坚克难、开拓进取、奋力前进,从封闭落后迈向开放进步,从积贫积弱迈向繁荣昌盛,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70多年来,我国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实质性的突破和发展,最直观也是最引人为傲的是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的正确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切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中国实践。经济发展的背后必然有着某种哲学关联,我国经济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密切不分的关系,无不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生动实践,无论是在宏观层面还是微观层面、整体还是部分,都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子。宏观层面的哲学实践是微观层面的指导,整体功能的发挥来源于部分的联结。笔者认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伟大经济成就,更多的是作为部分的县域经济的联结,要深入探析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逻辑,就必须深入观察我国县域经济的发展,因为宏观特征必然反映在微观层面,整体的经济发展必然来源于部分的哲学实践。威远县70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变迁,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哲学实践的一个缩影。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量变哲学实践逻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一个伟大事件,标志着新事物战胜了旧事物,完成了中国发展史上的质变,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彻底否定了官僚资本主义、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表现为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表现为对资本主义、封建主义经济体制根本性的、显著性的突变,是对原有度的突破和超越。
质变是原来量变的终结,又是新的量变的开端,在新的质变的基础上,事物又进行着新的量变。笔者认为,从宏观层面来看,1949年到1978年这段发展过程表现为量的累积,在这一过程中不同阶段的划分,只是按照实际情况调整量的累积方式、度的方向,本质上没有上升到质的层面。笔者在研究中国经济发展、四川经济发展和威远经济发展史料的基础上,认为这一时期威远经济发展主要分为四个小的阶段,即: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一五”计划时期、“二五”计划时期、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每个阶段的划分都是发展的现实条件和量变模式选择下的最优方式。
(1)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年—1952年),这一时期主要是对新发展的经济的重塑,是新事物战胜事物后对自身的完善和修复。这段时间内威远工农业发展可谓是非常迅猛,各项经济指标的增长都在两位数以上,经济发展活力被激发,新中国成立前落后的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
(2)“一五”计划时期(1953年—1957年),威远县贯彻执行党中央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立足威远县实际情况,走农业、工业合作化的道路,在综合研判发展的需要前提下,进一步整合全县资源,成立了农业合作社1263个、工业合作机构201个,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量的积累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3)“二五”计划时期(1958年—1962年),县内经济遇到一定的挫折,农业、工业生产指标发展放缓,在量的表达上呈现递减趋势。事物发展是曲折前进的,这主要是由于外部环境和内部认知的不协调导致的,这也必然是事物发展的规律。笔者认为,量上的递减趋势只是离质变的距离远了,并没有引发根本性的改变,在1958年—1962年遇到的挫折,只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对经济发展的把握出现了偏差。
(4)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63年—1978年),在短暂的挫折中,从中央到地方马上意识到在度的方向上出现了一定的偏差,于是从1963年开始了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重新调整发展方向,积极解决出现的问题,使全县经济恢复到了正常水平,农业、工业等行业量的累积有了长足的进步,并逼近质变的度。到了1966年,由于对发展认识的偏差导致了经济发展放缓,但是趋势方向是向质变转换。到了1978年从国家层面到地方层面,经济发展量的累积已经到了质变的临界点,质变一触即发。威远前期的累积为未来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方向。
二、改革开放:质的全面表达
1978年我国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这不是历史的偶然,是事物发展的必然,前期量的积累达到了一定的度,必然引起质的改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模式的变化最显著的是市场经济概念的提出,逐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绝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长期量变的结果。可以说改革开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伟大飞跃,也是一次经济的全面质变。
(1)前期探索期(1979年—1985年),这一时期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地方层面都在积极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威远县作为一个农业、工业大县,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在农业和工业方面有所突破。1981年提出“统一经营,联产劳动”的农业生产制度,在工业上提出生产经营承包制和厂长负责制,大规模开展横向经济联合等方面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有益尝试。量的积累并没有因为模式的探索而停滞不前,相反这个时期的成果是非常具有创造性、突破性的。
(2)量变积累时期(1985年—2003年),在前期探索期上进行大规模的量变,正是前期经济模式的确立直接促成了这一时期的量变积累。威远县在这个时期无论是经济发展速度还是经济增长量都是惊人的,有统计数据显示,2000年威远县经济收入是1980年的10倍之多,但这个时期也是经济发展中频发问题的时期,重视量的积累而较少考虑到长期发展的问题,特别是环境问题成为威远乃至全国在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3)科学发展期(2003年—2011年),这个时期与量变积累时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经济发展速度快、成绩多,但是这一时期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谋求科学的、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威远县积极落实中央部署安排,深刻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不仅仅关注全县经济增长速度,更多地在关注经济的发展性,特别是环境问题,多次部署环保和企业防污的会议,关闭一些污染大、能耗高、产值低的企业,经济发展与环境同步发展初见成效。
三、新时代:量变哲学取向向度的实践维度转变
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出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重要论述,开创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时代,形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这一思想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指明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目标、途径和原则,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威远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担当扛起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县委县政府深刻认识到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性,自觉从哲学的高度认识发展问题,一是在环境治理上下足功夫,二是在产业发展上摸清思路。环境与人类发展是辩证的关系,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没有自然环境就不会有社会经济发展的前提,同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必然会影响环境,人们在改造自然中必须理性认识到这个问题,发展不要破坏环境,要遵循自然规律。县委县政府显然意识到了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近些年来陆续出台文件指导威远绿色发展,例如2018年的《威远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18年度威远河流域水污染综合治理实施方案的通知》,2019年的《威远县2019年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方案》等。通过一系类手段使得近些年来威远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未来长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威远县在多年的发展中已经意识到环境与发展的关系,逐渐在两者中寻找到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平衡点,并不是一味地追求量的累积,而是向度的方向转变,全面深入地探讨了威远经济发展的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部署未来发展格局,自觉站在哲学高度审视发展问题,把环境与经济发展结合起来,在环境中寻求发展契机,在发展中谋求环境优化路径。紧紧围绕推进绿色发展,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一条丘陵地区流域综合治理和绿色生态系统建设与保护新路子,进一步推动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全面优化,打造发展环境新优势,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从联系的哲学态度来思考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1+6+N”的发展模式和“4+9+4”的产业发展体系。认识环境与发展的辩证关系,只是发展中的起步环节,更关键的是要认识发展中的内部因素。事物发展中环境等外因固然很重要,但是内部结构问题也非常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我们要治理环境,更重要的是要解决经济发展内部的结构问题,明确经济发展的方向,在经济发展与环境共同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笔者认为威远经济发展的哲学逻辑是由量的积累转向度的把握,由运动发展的观念向运动发展与普遍联系结合的辩证法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对量、度、质更深入把握,对发展更加深切地体会。
四、高质量发展: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上认识经济发展
通过对三个阶段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威远县70多年的经济发展深入把辩证法思想融入其中,经济发展的哲学实践主要特点表现为:量的累积、量变—量变—小质变、量的累积向度哲学转向。从量、度、质的层面理解经济运行过程,到用发展运动的观点剖析经济结构问题,再到积极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谋划未来发展方向。如今,县委县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经济本身,而是将经济与哲学相结合,用历史思维指导经济发展,从哲学高度审视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无不体现哲学实践的痕迹,哲学实践的意味更加浓厚。
笔者认为,威远县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深刻把握发展运动、普遍联系、量度质等基本哲学范畴的基础上,更应该重视和研究否定之否定规律,这对威远经济长远发展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事物大发展过程是由肯定、否定到否定之否定的自己发展的自己、完善自己的过程,从表现形态、发展态势上看呈现螺旋式或波浪式,即曲折前进的过程。我们要深刻把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自觉用否定之否定的规律客观看待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要确定经济发展的信心,认识到经济发展的前进性、曲折性、上升性和回归性的对立统一。同时应该坚持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不要把刻板的经济模式往威远经济发展中套,更多的是要把这种思想融入经济发展中去。
高质量的发展对威远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对经济发展本身提出的要求,对其背后的哲学实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要求威远经济发展要融入发展运动、普遍联系等哲学思维,更多的是要求威远站在否定之否定的哲学高度来审视未来的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