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现状研究

2022-01-01陈宏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师生

陈宏图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湖南·株洲 412004)

职业教育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最紧密的一类教育,肩负为国家培养具有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中国制造2025》指出,“我国将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时把我国建设成引领世界制造业发展的世界强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出,“要鼓励企业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首次在政府报告中被正式提出,体现了国家现阶段对于“工匠精神”的迫切需求。为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打造中国制造2025,国家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育大批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高职院校是工匠培养的“第一站”,在校园文化中融入工匠精神的内容,让师生在耳濡目染中积淀出工匠精神是加强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有效途径。

1 高职校园文化与工匠精神的内在联系

校园文化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育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和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等各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高职校园文化对于培养有理想、有抱负、有水平的优秀高技能人才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校园文化是培养工匠精神的重要土壤。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多次提到,要大力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目前,工匠精神已被纳入优秀高技能人才的评价标准之中。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人才为己任的高职院校,继承和发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主要是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熏陶,是培养人才品德的重要领地,工匠精神归纳为一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精益求精、勇于创新的职业素质。在日常的校园生活中,高职院校学生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还要接受校园文化的引领、熏陶,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品质。因此,校园文化为培养工匠精神提供了重要基础。

(2)培养工匠精神是校园文化的必然要求。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使命。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园文化以其独特的育人方式和育人成效扮演着重要的育人角色。当前,工匠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已经成为评定职业能力和衡量职业素养的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课题。高职院校应该在新一轮建设中努力建设具有工匠精神深刻内涵的校园文化,培养出更多的“工匠人”。

(3)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的契合。高职校园文化主要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而工匠精神包括了对工作的精益求精、对事业的敬畏执着、对技艺的传承与创新等内涵,是从业人员的一种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属于职业精神范畴,因此二者是相通的。学生是未来的职业匠人,是接受校园文化熏陶的主体,而工匠精神是每一位职业匠人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质,所以,从主体契合角度来说,两者是高度契合的。

2 现状分析

2019年,项目组对湖南11所高职院校近2000名师生进行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网上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情况看,高职院校师生对工匠精神有一定了解。其中在回答“您对工匠精神了解程度”中,表示“非常了解”的有65%,在回答“您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包括哪些”时,90%的回答为“追求卓越、精益求精、严谨认真、耐心专注、爱岗敬业、用于创新”等;在回答“您认为工匠精神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怎么样”时,86%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要;在回答“您认为工匠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关系密切吗”时,70%以上的人回答非常密切。从问卷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师生对工匠精神有一定的认识,对其精神内涵也有一定的理解,各高职院校在探索工匠精神育人方面取得一定成效。同时也表明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存在主要不足。

(1)精神文化层面,认知度高与低并行。从调查数据看,师生都认为工匠精神很有必要融入专业培养中,且对自己以后的专业发展等意义非常大而深远,可见他们对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还是非常认同的,但是对工匠精神比较了解和非常了解的师生只占了65%,可见还有一部分师生对于工匠精神的了解还不够,亟需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办学理念的认识,提高学生对学校精神文化层面的认识。

(2)制度文化层面,培养工匠精神的制度机制不完善。从调查数据看出,一半以上的师生认为本校没有工匠精神培育的制度或文化,或者培养工匠精神的制度针对性不强,所以各职校应该结合学校特色,围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扎实做好工匠精神融入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在榜样典型、科技创新、团结协作等工作上建立规章制度,并在建立和落实过程中都需要工匠精神的融入与指导。

(3)行为文化层面存在只关注学生,忽视教师。行为文化是师生在校园内的教育教学、学习、实习实践、体育、娱乐、生活等行为活动,作为校园行为文化中的主要参与者,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必须同步审视、同步要求和同步提升,才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然而从调查看出,大部分师生认为在工匠精神的引领下,职校校园行为文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各种社团活动、考级考证、技能大赛等等。但还有30%以上的师生认为在教学方面,教师的作用不大甚至是很差,上课枯燥,让人反感。学生通过“课堂”获取有关“工匠精神”信息的比例相对偏低。

(4)物质文化层面,存在不同程度缺少创新。很多职业学校探索融入工匠精神的建筑、宣传阵地、信息化建设等工作,依据学校的特点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物质文化成果,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工匠精神融入校园物质文化方法单一缺少创新,没有做到潜移默化。很多学校只是通过主题班会、挂条幅、更换橱窗等方式来要求师生要提高工匠精神,但是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并没有真正的融入到物质文化建设中,没有给师生留下深刻的记忆,不能指导师生的工作与生活。

3 对策建议

(1)将工匠精神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高职院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的主渠道。把工匠精神融人高职校园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更好地将工匠精神和高职思政课程及课程思政教学相融合。因此,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中融入工匠精神,是切实培育具有匠人素质的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要改革教学方法,将工匠精神细化成若干专题,通过讲授与案例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多方向多维度领悟工匠精神与自身成长发展的相关性,通过内在联动更好地认同工匠精神的核心要义。要丰富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学习工匠精神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学习体验。同时,借助突飞猛进的互联网,建设好网络共享资源课程,让更多的人参与到课程学习之中,以拓展教学的范围和效果。要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让学生就工匠精神的认知、现状以及改进等方面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者让学生撰写工匠精神的课程论文等,以这些方式进行考核。这种课程考核方式可以全方位地掌握学生对于工匠精神的学习情况,并促使学生做工匠精神的践行者。

(2)将工匠精神融入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活动是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重要纽带。高等职业院校想要实现对工匠精神的积极融合,就需要借助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的力量,从而打造出来良好的文化教育环境,传播并突出“文化的力量”。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充分体验工匠精神的重要性,也能通过活动潜移默化地对工匠精神产生认同感,丰富自我精神世界。例如:同感设计工匠精神海报、主题班会、演讲活动、社团组织等等,都是良好的活动类型,能够在校园中树立优异的职业精神。应当积极利用学校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组建工匠精神融媒体平台,宣传大国工匠、民族匠人的成才经历和事迹;通过视频、音频、文字、彩漫等多种类型相互组合的内容形式,构建校园特色文化;在现今学生活跃的平台上搭建宣传工匠精神的新阵地,带动高职学生学习工匠精神,以达到辐射广、效果佳、作用全的目的,坚定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不懈追求和持之以恒的努力学习。

(3)把工匠精神注入校园物质文化。物质文化是学术最能直接感觉到的一种文化,如教学楼、文化长廊、图书馆、篮球场、宿舍、实训楼、文化广场等,以及遍布校园的各种标识都是校园物质文化的组成部分。将工匠精神的元素注入到校园的基础设施和宣传栏中,可以达到让学生走在学校任何一个角落都能感受工匠精神的浸润效果。以校园的建筑物,如长廊、橱窗、图书馆、体育馆、校史馆等为载体,将工匠精神以事例、图像、标语、口号等形式在校园中落地,就能让学生形象、具体地感受工匠精神的内涵,同时也可以为学生树立榜样,让榜样的力量引导学生立志做“匠人”。

(4)加强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的制度建设。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对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加强工匠精神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提供良好的制度土壤,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内部有一套培育工匠精神的制度体系作支撑。否则很难发挥作用。学校要充分激发组织和个人的内生动力,既有调动教师主动性的手段。也有发挥学生积极性的措施;既需要宏观方面的框架性制度体系,也需要微观方面的具体操作方法。它既包括对外办学(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产学研一体等)方面机制的科学建立与运行,也包括内部管理(如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学生工作、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师生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工匠赞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