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育中的朋辈互助模式探究

2022-01-01武汉大学胡法拉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朋辈学业心理

武汉大学 胡法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了国家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发展水平,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正处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多元但易受影响,在全球思想意识复杂多变的情况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满了挑战。大学生年龄相仿,生活环境相似,应倡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每个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朋辈教育通过学生活动、朋辈互助等在潜移默化中传递人生观和价值观,除了高校教师、管理教辅人员,朋辈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朋辈教育研究概况

自20世纪60年代,一些学校尝试培训学生去帮助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1969年,威兰德发表首篇朋辈心理辅导领域论文。国外朋辈教育开展时间早,形式多样。

有学者研究15岁到20岁期间,朋辈群体的影响最为普遍、深入,对朋辈群体成员的思想和行为产生着重要影响。国内关于朋辈教育的内涵研究没有统一标准的定义,可以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活动,也可以是朋辈群体中道德典型的影响行为,还可以是朋辈群体文化中的自我教育。朋辈教育可以看作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隐形资源。

朋辈教育自1998年见诸报端,2004年以后,关于朋辈教育的研究明显增加,在相关的研究论文中,关键词“朋辈教育”与“高校”“学风建设”和“心理健康”关联度较高。高校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相比,除了课堂上的互动以外,大学生有很多时间和机会进行朋辈交流,通过学生组织和社团等凝聚成朋辈群体,朋辈群体形成的文化氛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价值观的构成、学校学风的形成以及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

二、高校朋辈教育的特性

(一)广泛性

高校的教育对象大多是18岁到22岁的青年,在高校环境中有广泛的朋辈群体,朋辈教育可以通过班级、宿舍、社团等开展活动,可以在教室或者固定的场所开展,也可以在日常交流中潜移默化地生产朋辈影响。

(二)多样性

高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大学生个体发展需求的多样化导致了高校朋辈教育的多样性,面对大学生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和发展需求,要有针对性地达到育人效果,就需要根据具体问题来设计朋辈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三)交互性

高校朋辈教育主要通过朋辈互助形式来开展,通过朋辈心理咨询、学业辅导等结对互助或者形成互助团体,大学生在朋辈互助活动中既是教育者,也是受教育者。在朋辈互助中受到帮助更愿意在团队中帮助别人,形成“受助—助人”的良性循环,进而不断扩展朋辈教育的覆盖面。

三、高校朋辈互助的主要载体和模式

(一)依托党团组织建设开展朋辈互助

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往往依托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班级等组织开展教育活动,这些学生组织往往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影响力,是锻炼和培养学生的重要载体,在组织内部建设提升凝聚力的朋辈互助可提升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通过共同学习交流、共同协作完成实践任务增长才干。

根据各学生组织的性质和功能,进一步发挥学生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功能,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学生会、青年志愿者协会等组织根据组织功能的不同,开展学业帮扶、心理互助、帮助习惯养成等各类朋辈互助活动,依托组织开展的朋辈互助活动往往是有组织、有指导性的,有的高校依托支部组织党员朋辈辅导学业困难学生,组织优秀学长分享经验,为低年级学生开展生活适应、学业发展指导等。

(二)依托学生社团开展朋辈互助

高校社团以发展学生兴趣为目标形成朋辈群体,在社团中开展朋辈互助活动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社团的成立和组织活动更多依赖于学生自发的行为,社团内非正式的朋辈互助用以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和人际交往,社团内朋辈互助的效果如何往往取决于社团的建设情况。

(三)依托课程建设开展朋辈互助

高等教育课程改革推进的过程中,为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根据课堂中学习能力层次的不同,建立朋辈互助小组,以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互助形式,根据课堂教学内容开展课外练习和实践活动,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四)依托心理中心开展朋辈互助

中国青年报社、中青校媒联合丁香医生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大学生健康调查报告》中显示,近九成大学生在近一年里曾遭遇心理困扰,在“大学生最常用的压力解决方式”的选择上,“向同学/朋友倾诉”是大学生除“转移注意力”之外的首选。虽然高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为学生提供心理教育和服务,但仍然难以及时为心理受困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服务和帮助。朋辈心理互助主要围绕心理健康知识的传播、心理危机问题学生的发现、心理困惑的咨询等开展工作,朋辈心理互助中的朋辈教育者自身就是心理健康的示范者。高校朋辈心理互助体系的构建,旨在培养一批具备心理知识与技能的准专业学生队伍,既能够在专业心理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朋辈心理辅导工作,协助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工作,又能够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心理实践活动,营造一种充满关爱和谐的校园氛围。

(五)依托各类工作室开展朋辈互助

为了不断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很多高校推动辅导员工作室、学业指导工作室、就业指导工作室等的建设,这些工作室除了由专业教师和管理人员直接为大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外,工作室还培育优秀学生团队开展朋辈互助活动,比如,学业指导工作室开展学业一对一咨询、学习答疑辅导、学业团体辅导等,这些朋辈互助活动为学生提供了更多锻炼的机会,也为解决学生的问题和需求提供了更多的帮助。

四、高校朋辈互助的主要作用

(一)促进形成正向价值

大学生在朋辈互助的过程中,一名优秀的朋辈榜样往往能带动一个集体发展,高校学生组织中的先进典型作为朋辈互助中的教育者,通过朋辈影响传递积极向上的价值观,通过朋辈之间人际交往中的沟通交流获得学生认可,带动更多的学生勤奋学习、努力实践,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能力,让自我价值得到认可,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朋辈群体中的正向价值引领内化为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促进建设良好学风

高校学生的学习是第一要务,当学生面临学习动力不足、自律性较差、知识结构不完整等问题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帮助和解决,学生个体问题会导致朋辈间的群体效应,进而影响良好学风的形成。朋辈互助教育通过党团组织建设、社团活动、主题活动等形成朋辈互助学习模式,逐渐形成稳固的学习共同体,基于身份相同、年龄相仿的朋辈互助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进一步增强学习动力,为建设良好学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促进养成健全人格

高校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首先要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大学生充满活力与激情,满怀理想与希望,但也容易出现自我迷茫和心理冲突,要让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和谐发展,以学生为本,从学生个体需求出发,支持学生健全人格养成,通过朋辈互助可以近距离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

(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高校朋辈互助教育的广泛性和多样性渗透在专业学习、文艺体育、科研训练、劳动实践等各个方面,这些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朋辈互助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的交流沟通、组织协作、专业学习、文体爱好等发展,朋辈互助的理念传递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保障。

五、促进高校朋辈互助的举措

(一)构建朋辈互助的科学机制

要不断发挥高校朋辈教育的作用,需要构建朋辈互助的科学机制,将各项活动内容具体化、条理化和系统化,高校多部门联动,建立线上线下活动形式和联动机制,扩大朋辈互助的覆盖面,对于同类型的朋辈互助活动予以合并整合,不断提高朋辈互助的吸引力。

形成以学工部、辅导员工作室为主阵地的思想引领、学业指导朋辈互助机制,整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开展学业“一对一”咨询、榜样传帮带、学习问题答疑、各类学习团体辅导、青春榜样宣讲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各项侧重学习的发展指导型的朋辈互助活动。形成校团委、院团委、团支部三级联动的思想建设、实践发展朋辈互助机制,在学生干部培训、团课学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以素质拓展的形式开展朋辈互助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形成心理中心、学院、班级、寝室为网络结构的朋辈心理互助网,通过朋辈心理咨询师、朋辈团体辅导员、心理委员、寝室长等开展朋辈互助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疏导心理困惑,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加强朋辈互动,提升学生心理品质,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二)营造朋辈互助的良好环境

要为朋辈互助提供良好的场所和条件,除了图书馆的研讨室、教室以外,要为朋辈心理咨询、学业咨询和指导等各项活动提供专业便利的场所。推动学生发展指导中心的建设,为朋辈互助的咨询和团体活动提供固定场所,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打造集朋辈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营造朋辈互助的良好环境和氛围。

(三)培养朋辈互助的专业队伍

朋辈互助的教育效果主要依靠朋辈咨询师、朋辈指导员等学生队伍具体开展活动或工作,建立朋辈互助的专业队伍是必不可少的,加强朋辈咨询师的专业培训,加强对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咨询方法的培训、咨询实践的督导等,都是提高朋辈心理互助效能的重要手段。要培育一批提供学业指导和发展支持的朋辈指导员,除了学习上的考察外,还要严格进行政治上、思想上的考察,对于开展朋辈指导员人际沟通、咨询解答等相关知识的培训,通过朋辈互助队伍思想上的提升,在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困惑的同时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四)完善朋辈互助的评估体系

要优化朋辈互助教育效果,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发展需求和现实情况不断调整和改进,对朋辈互助教育效果的评估是有针对性地改进教育活动和教育方法的有效手段。在朋辈互助活动开展后对朋辈互助活动项目成员进行调研,了解各专业学生的需求和对朋辈互助的期待,建立可量化的评估指标,逐步探索并完善以评促建的科学体系,使朋辈互助教育活动设计不断贴近学生发展需求。

猜你喜欢

朋辈学业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艰苦的学业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朋辈联合CBL在肾内科低年级住院医师技能教学中应用及效果评价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心理感受
朋辈携手共赢成长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湾学校心理节活动掠影
优秀朋辈辅导员人格特质研究
——以湖南中医药大学为例
高校朋辈辅导的差异化策略研究——基于北京本科院校大学生朋辈辅导员工作情况的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