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使用策略分析

2022-01-01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郝玉强

区域治理 2021年52期
关键词:消防人员公共建筑火情

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 郝玉强

目前,我国高层公共建筑火灾事故时有发生,造成了巨大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亟待加强灭火救援能力。想要有效使用室内消防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控制高层公共建筑火灾,切实提高灭火救援效率和效果,就要深入分析并全面掌握高层公共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以此为依据,保证室内消防设施在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的使用策略科学、合理。

一、高层公共建筑火灾的主要特点

(一)人员多,难以疏散

相较于其他建筑物,高层公共建筑物中的人数更多,具有很大的人流量,如果发生火灾,涉及较大范围的人员疏散问题,疏散花费的时间往往更长,加之日常照明在发生火灾时无法正常使用,只能通过应急照明进行人员疏散,进一步加大了疏散的难度。此外,人们在疏散过程中的逃生局面非常混乱,严重时可引发踩踏事件,由于火灾造成的烟雾、热量等影响,容易使人们出现窒息、头晕、无法辨别方向等问题,这些都加剧了疏散难度[1]。

(二)空气足,蔓延迅猛

从高层建筑的结构特点来看,内部空间的空气十分充足,且可燃物数量、类型较多,如果发生火灾,短时间内会飞速蔓延,形成迅猛的火势,加之建筑物内的排气道、通风管井、楼梯间、电梯井以及其他立体竖井较多,分布较为广泛,埋下了竖向隔离火情方面的安全隐患。现代高层建筑物使用的施工、装修材料中,易燃发烟、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性质的材料很多,如果发生火灾,烟囱效应发生的概率非常高,进一步扩大火灾蔓延范围,由于建筑顶部具有强劲的高空风力且没有遮挡,所以火势的蔓延和增长会更加迅猛。

(三)功能多,难以预防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质量与水平持续提升,生活和工作方方面面的需求愈加多元化、复杂化,在此背景下,高层公共建筑物拥有的功能更加多元化、复杂化,以便为人们提供优质服务,这也导致高层公共建筑不断细化了各个部分的功能作用,一个高层公共建筑物内往往被细化成诸多单位,安置的设备类型多样、数量较大,有些部分使用了大量的可燃性物体,这些都极易成为火灾发生的诱因,也是难以预防火灾的关键影响因素。

(四)毒气多,伤害严重

现阶段来看,高层公共建筑装修工程施工材料中涂料、木质、化纤等材料所占比例较大,这些材料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发生火灾时容易在燃烧或者受热情况下产生多种毒性较大的气体,比如NO、SO2等等,人体一旦吸入这些毒性气体,会迅速出现中毒反应,严重时威胁生命安全甚至导致死亡。研究国内、国外近年来高层公共建筑火灾事故的人员死亡原因可以发现,烟气中毒所占的比例不容忽视,值得引起高度重视。

(五)影响多,难以救援

首先,环境对高层公共建筑设置的火灾探测系统具有较大屏蔽与干扰作用,严重降低了火灾探测设备对建筑内火灾的探测能力与效果,而且这些设备在较大内部体积的高层公共建筑物中具有更长、更大的信号接收时间和范围,所以有的探测设备在火灾已经蔓延到附近位置才作出响应,难以充分发挥其预防与控制火灾的作用[2]。

其次,相较于高层公共建筑呈现出来的快速发展水平和态势而言,其中的消防设备使用水平和发展速度远远落后,所以在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进行扑救时,经常遇到云梯不够高、水枪没有充足压力等问题,难以及时落实救援措施。消防直升机在使用时受建筑存在的竖向隔离火灾的影响,难以充分发挥作用,而十分有限的救助楼梯间也难以保证救援落实的速度,消防人员面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的救援需求,只能负重攀登,在此过程中体力消耗非常大,对其战斗力造成严重影响,难以保证救援效果。

二、室内消防设施在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的有效使用策略

(一)侦查火情策略

消防部门接到高层公共建筑火灾警报后即刻出动,抵达建筑现场后的首要任务便是侦查火情,将此作为使用室内消防设施的可靠依据,在侦查火情的过程中,明确人员被困情况、火势的主要蔓延方向、火灾燃烧范围、燃烧物质性能、火点位置等,常用的侦查火情的方法有仪器检测法、知情人询问法、建筑内部观察法、建筑外部观察法等。结合对高层公共建筑火灾主要特点的分析可知,现场的烟雾量较大且毒性强,消防人员面对烟雾弥漫的侦查环境,难以观察和确定火点,如果盲目冲入建筑内灭火救援或者侦查火情,将严重威胁消防人员生命安全,在火情不清的状态下盲目射水,既浪费了宝贵的消防用水资源,也灭不了建筑火点,反而贻误灭火救援战机[3]。

综上,消防人员要采取行之有效的侦查策略,在具体实践中可依托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全面侦查火情,加强对建筑内自动化、智能化消防设施的利用率,发挥其在集中消防兵力精准击打火点方面的积极作用,达到快准狠的灭火救援效果,在火灾发生初期便扑灭现场火情。

高层建筑物内设置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以灵敏性较高的感烟探测器设备为主,可及时发现并传输火情信号,将探测到的火情信息传输至消防控制中心,该中心把建筑内所有感烟探测器传输的火情报警时间、信息记录下来,确定火灾初起点,通过地址编码掌握火情蔓延主要方向与火灾目前的实际范围。

(二)竖向消防供水策略

火场供水是高层公共建筑面临的灭火救援关键问题,供水是否及时、快速、充足直接决定着灭火救援战斗的开展情况,关系着火灾的控制、扑灭效果。有的高层公共建筑发生火灾后,因为采用了不当的供水方法,导致现场遇到无水使用的困境,加剧了火势发展。为应对和避免此类问题发生,可对建筑内部设置的消防给水系统进行有效应用,让其成为现场供水的保障,结合将水带沿着楼梯、外墙进行铺设等竖向消防供水方法,解决供水方面的问题。

首先,在对建筑中设置的消防给水系统进行利用时,从自动喷水灭火设备、消火栓系统设备入手,将其中的给水系统变为现场灭火救援的消防供水系统,此操作有效且简便,消防人员先对现场能否用水进行灭火的情况加以确认,在可用的情况下,第一时间将建筑内消火栓泵和喷淋泵启动,让火势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发挥降毒、降温的作用,避免火势进一步扩散。现场消防人员将水枪及水带携带到建筑水枪灭火阵地的作业楼层,对该层设置的消火栓进行充分利用,快速供水灭火,由于其设计阶段控制了40L/s的最高流量限制,所以很可能遇到供水能力超标或者无法有效供水的情况,这时可通过消防车完成水泵接洽器的接驳作业,让系统保持充足的供水能力,此环节要避免接洽器的错节情况,避免火场楼层因此无法供水。

高层公共建筑发生火灾时,消防电梯前室作为封闭空间有良好的安全性,且该空间设置了室内消火栓设备,具有灭火供水优势,消防人员在不清楚火场具体形势的情况下,可利用其中的消火栓设备,安全地进行灭火作业。

其次,在将水带沿着楼梯进行铺设时,此方法适用于建筑内部消防给水管网损坏、建筑内消防水量不足、建筑内大面积火灾等情况,能够弥补建筑内消防给水设备使用的缺陷、不足之处,是一种操作简单、效果明显的现场供水方式[4]。由于建筑有较高的高度,所以携水带在楼梯上负重攀爬完成铺设作业的难度较大,对此可加强消防电梯的使用,将其作为水带铺设的介质。需注意的是,该供水方法虽然有应用优势,却也存在问题,比如,增大的摩阻损失、较多的楼梯拐弯、较多的楼层、增大的供水压力等,这些都容易造成着火楼层还没有得到供水就出现水带头脱落、水带爆裂等情况,所以必须设置专人负责对供水干线进行动态巡查,该工作人员要将备用水带带好,巡查时一旦发现水带出现损坏情况,便于直接更换,避免影响供水效果。

(三)现场防烟策略

现代社会建设的高层公共建筑物中普遍设置了机械排烟、机械防烟、自然排烟这三种消防排烟的有效设施,在灭火救援中具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机械排烟设施适用于中庭、走道、一定条件的房间灭火排烟,可以把空间内火灾引起的烟气经由管道快速向室外进行排放。

机械防烟设施主要设置在避难间、消防电梯前室、防烟楼梯间等处,采用了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可避免上述场所因烟气影响灭火救援效果。

自然排烟设施可开启的外窗主要设置在房间、走道、避难间、前室、楼梯间等处,发生火灾开启后,可向室外排放上述场所的烟气。

虽然高层公共建筑中有消防排烟系统和相关设施,不过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消防技术规范标准,仍旧存在着风向设计较小等方面的问题,启动这些设施只能满足初起阶段建筑走道、楼梯间疏散人员的需求,进入火灾发展阶段,浓烟大量生成,持续加大平面正压,建筑内部的防烟、排烟设施想要把所有烟气排出十分困难,对此,消防人员要对消防器材进行充分利用,令建筑内部防烟、排烟能力得到有效加强[5]。

消防人员可根据高层公共建筑普遍采用了封闭的靠外墙自然排烟楼梯或者防烟楼梯的特点,在抵达现场后马上将建筑自身的防烟、排烟设施全部启动,尤其是前室与楼梯间原有的机械加压送风设施,在对其进行充分使用的同时,分析有无使用随车排烟风机的需求,及时保证建筑防烟、排烟能力达标。需注意的是,楼梯间的消防人员为了保证其正压,需关闭可开启的外窗,不过不能全部封闭,而是要依据现场送风机风量、火灾具体情况,确定最适宜的窗户开启面积。

三、有利于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充分使用室内消防设施的建议

(一)加强高层公共建筑防火设计

建筑防火设计水平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建筑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使用价值,所以,高层公共建筑建设施工前,应从设计阶段入手做好消防工作,设计人员要全面掌握国家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相关文件、政策标准,以此为依据保证高层公共建筑中室内消防设施的设计方案为最优选择,为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消防安全提供基础保障。

(二)加强消防设施使用教育培训

高层公共建筑作为一个公共场所,应设置专门的消防管理部门,定期组织高层公共建筑内工作人员学习室内消防设施使用方法,加强消防安全的宣传教育,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在高层公共建筑发生火灾时充分应用所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冷静应对避免惊慌失措,保证自己和其他人员顺利逃生。

(三)增加高层公共建筑消防演练

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中室内消防设施的充分使用,既要重视理论知识的宣传教育,也要做好实战演练的实训,因此,高层公共建筑管理部门、所属辖区消防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要联合起来,增加高层公共建筑灭火救援的实战演练,积累丰富的实战经验,熟悉室内消防设施的位置、结构路线等,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层公共建筑物发生火灾后,要充分使用室内消防设施,保证灭火救援顺利进行,在此过程中应依据建筑物火灾特点、侦查的火情信息等,制定并落实科学有效的灭火救援方案,充分发挥室内原有消防设施的功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火灾带来的影响和损失。

猜你喜欢

消防人员公共建筑火情
火情侦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
公共建筑年能耗强度影响因素交互作用
一种面向森林火情监测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公共建筑室内绿色环保装饰的探讨
节能材料在公共建筑中的应用探讨
人民调解扑灭“紧急火情”
电视机起火了
试论如何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应对消防新挑战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