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下煤炭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之路
2022-01-01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思琦
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王思琦
2020年9月22日,我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提出,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的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11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发布。根据意见,到2030年,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成效,重点耗能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
据统计,在煤炭消费中我国动力煤消费占据很大的比重,而电煤需求量又占到动力煤总需求量的60%以上。“双碳”目标的提出,无疑给煤炭企业带来更大的生存压力,积极探寻低碳绿色转型之路,是煤炭企业在新形势下首要任务。
一、加快企业智能化改造
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继续推动煤炭产业的转型升级,要建设一批先进智能化煤矿。据统计,“十三五”期间,全国累计撤销煤矿5500处,其中落后产能10吨,全国煤矿平均单井规模由35万吨/年曾至110万吨/年。
目前全国已建成400多个智能化开采工作面。要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结合矿山种类,创新建设模式,首先要保障煤矿智能化技术资金投入、人才投入和政策支持,从智能化技术与装备入手,同时把煤矿减人、增安、提效和提高职工的幸福感与获得感作为智能化煤矿建设的根本目标,通过实施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推进煤矿安全、质量、效率与效益的稳步提升[1]。加快建设智能化煤矿符合国家政策要求,除了要对传统采煤技术、采煤装备进行升级改造,更要有产业链条智能化融合,结合国家5G技术,完成产业链区块的智能改造,对企业全产业链进行技术升级[2]。据统计,目前在智能化煤矿中应用了巡检、采煤、无人驾驶技术等十几种煤矿智能化操作技术,使生产效率得到了明显提升,大幅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
二、挖掘资源潜力,开发粉煤灰资源化利用新技术,延伸煤电产业链,提高煤炭附加价值
粉煤灰作为我国排放量最大的单一固体废弃物,随着电力需求的增长而不断增长,2018年产量为6.8亿吨,预计到2024年将达到9.25亿吨。粉煤灰不仅占用土地,还污染水资源和大气环境,危害人体健康。传统处理方式多以建筑材料、改良土地、填筑等初级利用为主,价值低。而粉煤灰中含有的铝、镓等资源也未得到妥善应用,造成极大浪费。2021年3月,发改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煤矸石、粉煤灰、尾矿(共伴生矿)、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建筑垃圾、农作物秸秆等大宗固废的综合利用能力显著提升,新增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60%,存量大宗固废有序减少”的指导意见。开展粉煤灰“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最终实现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和近零排放,是煤炭企业转型的可行之策。于此同时,继续深挖资源利用潜能,开发电解铝及铝产品加工技术、提取镓技术、白泥综合利用等技术体系,可形成电解铝、高端铝合金、金属镓、橡塑填料、铁红、碳酸锂、硅肥等产品体系[3]。稀有金属产品体系应用在国防、航空航天、船舶、微电子科技等高端技术领域,突破国外技术壁垒,实现粉煤灰价值跨越式提升。经初步估算,经资源化利用后,单位产品总值是原煤价值18倍。准能集团公司自2004年开始,已经对粉煤灰综合用作出大量的探索,在煤电产业链之外,通过技术创新,发挥资源优势,开发出更具市场潜力的粉煤灰应用新产业,无疑是一次煤炭产品绿色升级的成功探索。
三、应用科技创新,开发煤基新材料,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煤炭作为燃料是煤炭的主要用途之一,但在燃烧过程中释放CO2、CO2和NOX等污染性气体,对环境造成诸多不良影响,煤化工可从技术上实现将部分碳转化到下游产品中,与炭燃烧相比,可从根本上实现减排。当然,煤化工技术过程也需持续优化,传统的煤化工面临能耗高、污染重、规模小、工艺技术落后等局限,发展将面临原料供应、环境保护、新兴产业冲击等多种挑战。例如,传统的合成氨工艺,原料是无烟块煤或者焦炭、电石,而无烟煤在我们煤炭资源中占比很小,限制了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和大力开发。开发新的煤化工技术是当前煤化工发展的当务之急,它主要以先进煤气化技术为先导,后续发展壮大煤化工产业。保护煤制甲醇、煤制油、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装置规模较大,技术含量增加,能耗相对较低,环境友好,原料来源广泛,产品的附加价值增加[6]。例如开发煤气化新技术,进一步提高气化系统的热效率,能量利用高,节能减排效果明显。开发煤基特种燃料,大幅提升煤炭热值,改造传统锅炉技术,以实现煤电机组的降耗减排。煤炭企业可以通过煤炭新技术一体化产业示范基地,实现产业高端化发展,这都是对煤化工在减碳降耗方面的有益探索。
四、开发新能源,革旧立新,建立新的增长极
为进一步深化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继2020年8月发布《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开展“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后,2021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又联合发布了《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要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为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必须加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通过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系统建设,保障大规模新能源顺利消纳[4]。煤炭企业要顺势而为,结合企业实际,大力开发风能、核能、地热、潮汐能、生物质能、光伏、氢气等新能源,新能源不仅可以重复利用,而且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污染和破坏[5]。在新能源的利用中,我国的太阳能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尤其是在能源转化率上,具有特别的技术优势,而且运行设备成本低。它利用光电转化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储存。目前,国家对光伏电站项目实施分布式补贴政策,新能源开发主要受到技术和地区资源的限制,煤炭企业可以充分利用地区优势,选择合适能源匹配类型,辅以火电能源,实现多能互补,开发出智能调控技术,实现局域孤网消纳,既解决新能源发电的指标问题,又可以解决自身用电成本,从而构建新的能源局域网,延伸煤电供应链条,另外,利用新技术开发虚拟电池完成储能。“源网荷储一体化”将成为能源新旧革新替代的必经之路,煤炭企业必然要在其基础上实现新旧能源逐级替代,进而实现绿色转型升级。
五、加大科技投入,加强职工队伍创新性建设
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关系到每一位职工的切身利益,船大掉头,更要注意稳步推进,凝聚职工群众智慧,做到思想统一。
首先打造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完成自主创新之路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面临转型升级改革的企业中,高素质的职工队伍,可以助推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企业要从原有技能单一型人才培养,逐步开展复合人才的锻炼,要求员工成为技术能手的同时,更好学习管理知识,成为管理骨干。高素质的职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必须,新时代、新形势下,科技创新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年轻职工有理想、有追求,是学习和创新的主力军,企业要从青年职工入手,多方制定出长远的人才队伍建设规划,按照企业实际需求,有目的地培养一支企业创新主力军。同时,要注重人才队伍的年龄梯次,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文化、不同层次的职工,划分不同培养等级,让70、80、90后人才各占据一定比例,既满足现实生产需求,又可以为企业接续力量,满足创新发展需求。
其次要大力开展技术创新。据有关统计,全国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与产品销售收入总额之比的平均值为15.3%,而且煤炭企业科技投入主要在工艺创新为主。煤炭企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是关键,要从开采工艺、设备选型、智能化、环保技术、循环发展技术等方面,加大科技投入,让创新带头企业效益增长。要从生产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科技投入资金,保障科技研发经费投入,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基本保障。强化组织保障,成立一把手为主要领导科技工作组织机构,设立科技主管部门,对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统筹管理。要立足企业长足发展,建立整体科技研发链条,针对企业突出问题,聚焦企业发展瓶颈和关键技术,成立专业科技攻关团队,可以联合外委科研院所、高校等,成立联合攻关小组,以项目委外的方式,借助社会科研力量,实现企业创新提升。发挥工会纽带桥梁作用,打造企业工匠精神。以班组、车间、厂矿为单位建立创新小组,对有能力的单位成立专门的创新工作,为职工提供创新平台,激发创新内生动力。要建立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加大技改技革奖励力度,以为企业带来的实际效益为计算依据,实现多劳多得,同时要选树先进典型,鼓励职工创新创效。最后要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真正打造企业成为技术策源地,让科技创新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第三,要将科技创新作为长期工作目标和任务,不断向纵深发展和广度延伸,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科技创新项目评价机制,鼓励创新投入的同时要允许失败,要充分做好项目立项前的可行性研究与讨论,严格按照科技研发的科学步骤,不盲信、不盲从,要注重发挥研发投入经济效益。
六、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稳步推进企业改革发展
思想先行,理论为先。思想永远是行动的先导,企业的转型发展涉及到每一位员工的切身利益,要在企业内部形成统一的思想,凝聚智慧,企业改革发展才能顺利推进。
首先,要凝练出企业文化。不管是工作团队、工作部门还是企业各层级员工,都需要建立完善的企业文化,文化源于企业的发展、远景、战略目的和战略目标,经过时间积淀,生根发芽,深入企业发展的每一个环节。企业在改革发展过程中,要梳理提炼出与企业发展方向相一致的企业文化,在企业内部形成形成广泛的认知。引导教育广大员工按照企业文化发展方向努力,并与自身职业规划相衔接,做到个人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进行。
其次要始终保持企业员工的开拓精神,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保持和发扬创新的勇气和精神,增强党员干部的创新能力,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变化,满足新要求,要始终保持旺盛的创造力,用创新的思路、创新的方法、大胆探索、攻坚克难。确保上下齐心,攻坚克难,要在危机关头抢占机遇,才能成功转型升级。
三要加大内外政策宣传力度,引导职工对政策的深入解读与剖析,教育职工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以高度自觉地责任感、奋发有为的使命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中。尤其是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机遇意识,要善于在发展变化中捕捉机遇,善于在解放思想中创造机遇,推动企业赢得改革的争先地位,夺取发展的主动权。
新形势、新政策环境下,煤炭企业面临的是挑战也是机遇。煤炭企业只有积极响应国家政策,立足企业实际,突破发展瓶颈,才能抢抓机遇,在能源改革的主战场上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