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使用网红App的心理探析*——以某短视频平台为例

2022-01-01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芳苹邬迪

区域治理 2021年37期
关键词:网红心理高职

贵州电子科技职业学院 李芳苹,邬迪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20年4月发布的《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网民总规模为9.04亿,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即我国网民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达99.3%。在我国网民中,学生占比为26.9%,高于其他职业群体,20至29岁网民占比为21.5%,高于其他年龄段网民,这意味着大学生群体的网络普及度很高,大学生人手一部手机已成常态。随着网络的迅速普及,各类App(Application,移动互联网应用)快速发展,并诞生了一些广受追捧的网红App。高职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研究高职学生使用网红App的心理原因,有助于深入了解其网络使用行为,从而加强对其的教育与引导。本文将以近几年爆红的某短视频平台为例,探析高职学生使用网红App的心理原因。

一、网红App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信息产业的高速发展,庞大的手机网民规模带来市场需求急剧扩大,各类App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2019年底,我国市场上App数量达367万款。在海量的App面前,年轻大学生的使用偏好却比较集中,如社交App微信、QQ和微博,在线教育类App腾讯课堂,网络购物类App淘宝、拼多多,网络游戏类App王者荣耀、和平精英,网络视频类App爱奇艺、抖音、哔哩哔哩,网络直播类App虎牙直播、YY等。在颇受大学生青睐的App中,有不少是网红App,如抖音、哔哩哔哩、小红书、拼多多等。

“网红”最初是指在现实或网络世界中因为某个事件或者某种行为而被网民关注从而走红的人。随着“网红”概念边界的拓展,网红已不单单指人,同时也可指事或者物,网红更多的是指一种现象,如网红城市、网红餐厅、网红零食等。

本文的网红App示例——某短视频平台,是2016年9月推出的一个短视频平台,其在2017年底、2018年春节前后正式大火,截至2020年1月,推出不到四年,日活跃用户数已超4亿,远超其他移动视频平台,保持行业领先地位,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网红App。在该平台用户中,“00后”和“90后”占据高活跃人群的六成以上,说明该平台吸引了大量年轻人使用,而且用户黏性很大。

二、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

在教育部最新发布的全国(不包含港澳台地区)高等学校名单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共2740所,其中本科院校1272所、高职(专科)院校1468所。高职学生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院校数量上已可见一斑。高职学生有大学生群体的普遍心理特征,如年轻、性格比较开朗活泼、自我意识逐渐成熟、追求个性、敢于表达自我、情感世界丰富且敏感、情绪不稳定、情绪情感易流露于外、思维活跃、对新事物接受度高等。但高职学生由于生源结构、学习经历、社会偏见等原因,具有区别于本科学生的独特心理特点。首先,高职学生动手能力强。高职院校旨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学习技术技能型专业,毕业后多从事技能方面的工作,因此,高职学生重视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普遍较强。其次,高职学生的学业和就业压力较大。一方面,高职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学业表现不佳,加之高考失利,自尊心受到打击,进入高职学校后容易出现不满心理,同时因知识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掌握不足,对知识的接受能力不强,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专业知识,学生的畏难情绪重,体验到的学习压力较大。另一方面,当前社会一直存在的文凭歧视使大众对大专学历的认同普遍偏低,高职学生对此易产生自卑心理。同时,在更短的学制、频繁转换的个人角色、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太明朗的就业前景、不够清晰的职业生涯规划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高职学生的就业压力出现更早,体验更强烈。此外,高职学生的自我约束性较差。高职学生在学业和就业双重压力下,容易表现出消极的自我防御,即叛逆和逃避。部分学生对待学习缺乏兴趣,内心动力不足,抗挫折能力差,甚至对学业持破罐子破摔的态度。同时,学生在相对宽松的校园氛围中,往往经不住娱乐活动的诱惑,沉迷于网络世界,借助网络逃避现实压力。

三、高职学生使用某短视频平台的心理原因

美国传播学者卡茨的“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接触媒介是出于满足自身需要的目的。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也强调人的行为受各种心理需要的驱动。本文这部分将分别分析高职学生在使用短视频平台前、使用过程中、减少或不再使用短视频平台三个阶段的心理原因。

(一)使用前

高职学生初次听说某短视频平台这款App后,有下载使用的意愿,多是受广告、同学朋友推荐或娱乐动机的影响。网红App为吸引更多用户,会投放大量广告,某短视频平台也是如此。心理学研究表明,广告对人的影响通常是潜移默化的,出现在人们眼前的广告,就算人的意识没有觉知到它的存在,广告讯息也会作用于人脑,对人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多种场合、重复多次接触短视频平台的宣传广告,容易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促使其下载短视频平台,一探究竟。多数学生也是通过身边人谈论,室友、同学推荐或在朋友圈里得知该短视频平台这款App,为了避免离群焦虑的产生,学生倾向于选择从众,即下载,以便更好地融入群体,与身边人保持一致的交流话题。此外,该短视频平台的定位是一款具有较强娱乐消遣功能的短视频社交软件,这正好符合学生的放松休闲需求,他们也很愿意下载这种既赶潮流又好玩的App。

(二)使用过程中

基于高职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分析,该短视频平台能满足其娱乐、窥视猎奇、表达、交往、认知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求。这些内心需要得到较好满足,是高职学生使用甚至过度使用短视频平台的原因。

1.娱乐需要

“95”后、“00”后的高职学生是伴随着影像长大的“数字一代”,他们习惯了声、色、光、电的刺激,喜欢活泼生动的事物。短视频平台恰好以接地气、新鲜有趣的短视频形式进入人们的视野,其新鲜、好玩、开放等特点满足了高职学生娱乐消遣的心理需求。高职学生在校可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相对宽裕,且碎片化时间多,在课前课后刷刷短视频,能打发时间,也能愉悦心情。同时,高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着不同程度的学业、就业、人际交往等压力,将注意力转移至短视频,能放松心情,化解焦虑,释放压力。

2.窥视猎奇心理

窥视猎奇心理是指人们出于对周围环境事物,特别是一些隐私事物或新奇事物的好奇心而想进行探索的欲望。短视频平台的进入门槛低,短视频制作便捷简单,人人都可以拍摄上传自己的作品,为了让观众产生共鸣,获得更多关注和认可,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在视频作品中暴露自己的个性化特征,这也激发了观众的窥视猎奇心理。高职学生视野开阔,讨厌逻辑死板的事物,追逐个性,好奇心强烈,猎奇能力强,平台中五花八门的短视频中,有相当多是他们的认知领域从未接触过的,那些新异、富有视觉冲击力、高点赞高评论高转发的短视频,不断激发着高职学生的窥视猎奇心理。

3.表达需要

人人都有表达的需要,通过表达与外部世界进行互动。很多高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可能存在父母打拼工作、祖辈隔代抚养、独生子女缺少兄弟姐妹陪伴、玩具代替了玩伴等情况,这种缺少交流的现实环境难免造成内心孤独,他们更渴望表达,并将目光转向网络世界,在虚拟世界中表达自我,排遣寂寞,获得存在感。在短视频平台,表达自我也并非难事,个人的表达需求能得到很好满足。短视频平台具有即时拍摄、快速编辑、同步分享的特点,高职学生可以通过短视频记录生活,或展示个人才艺,为自我发声。他们还可以评论他人作品,参与话题互动等,表达自己的观点。

4.交往需要

人具有社会属性,社交需求是与生俱来的,人需要与他人互动交流,从而审视自己,并获取社会认可和自我认同。高职学生伴随着互联网长大,他们的人际关系有网络化的倾向,在现实生活中与人交往可能局促不安,网络人际交往却往往得心应手。高职学生使用短视频平台能维护和拓展现有的人际关系,还能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他们通过短视频平台,关注熟人朋友,相互观看视频、点赞、评论或转发,与朋友保持联络交流,是对已有人际关系的维护和拓展。当然,不像微信朋友圈这样的熟人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侧重打造陌生人社交模式。高职学生面对着现实生活中的学业、就业和人际交往等一系列压力,他们更青睐短视频平台人与人之间的弱关系,只选择性关注少量熟人朋友,被熟人评价的焦虑大大降低后,他们感觉更自由,有更多独处的时间和空间,更愿意与平台上兴趣相投,能产生情感共鸣的陌生人交往。

5.认知需要

高职学生正处于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思维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阶段,他们有较强的认知需求,即尽量获取外界信息,充实自己的知识体系。短视频平台中有大量的知识和技能类视频,如知识科普、职业教学、语言教育、美食制作等,高职学生可以按个人兴趣和需求进行搜索,即可快速开始学习。而且,相比于传统课本教材的文字理解,生动直观的短视频教学方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弥补了其知识接受能力较差的短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知识,也大大增强了知识技能的可实践性。

6.自我实现需要

高职学生自我实现需要的满足,体现在短视频平台能提高其自我认同,也能帮助其进行自我重构。高职学生相对于本科生而言,更缺乏社会地位和社会认同,很多学生会出现自卑心理,自我评价不高,但他们在内心深处却强烈地希望自己被他人认可,也因此更依赖互联网营造的有归属感的世界。当他们看到高点赞的短视频平台视频发布者和自己一样,也是普通人,甚至有很多平凡人因为作品一夜变成了网红,希望自己也能出名的愿望以及对来自他人赞赏和认同的渴望,激发了高职学生创造短视频作品的欲望,他们动手实践能力强的优势也被利用起来。通过发布短视频作品,高职学生在他人点赞评论的行为中感受着别人的理解与认同,同时获得成就感,提高自我认同。此外,在网络世界中,人与人的差距缩小,平等自由的环境有利于自我探索。高职学生在短视频平台中既可以记录真实的自我状态,也可以呈现理想化的自己,在此过程中他们探寻自我、重构自我。

7.减少或不再使用

虽然短视频平台能满足高职学生的各种心理需求,深受学生喜爱,但笔者在对高职学生的访谈中却发现,部分学生使用短视频平台一段时间后,会减少使用或者不再使用。其背后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很多短视频平台用户喜欢模仿爆红的视频,造成同质化视频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同时人对新奇刺激的欲望阈值不断提高,原先觉得新鲜有趣的事物慢慢见怪不怪,只有更新奇更震撼的事物才能引发其兴趣。二是短视频平台本身的设置,如直观的竖屏显示、沉浸式的全屏画面、无需考验耐心的短视频、简单的上下滑动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个性化推荐等,让自控能力较差的高职学生容易沉溺其中,浪费不少时间,甚至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所以部分学生会克制自己,减少使用甚至卸载。三是长期使用短视频平台后会发现,个性化推荐容易让人沉浸在自身的选择偏好中,慢慢进入自己编织的“信息茧房”,审美固化,思维受束缚。同时高职学生在网络世界越畅快,当手机屏幕变黑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往往越迷茫,缺少真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互动交往,会加剧孤独感,这也成为他们减少或不再使用短视频平台的重要原因。

四、结语

高职学生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他们追捧网红App行为背后有着复杂的心理动因,高职学生的家长和老师们应掌握其心理需求,辩证看待其使用网红App的行为并加以正面引导。高职学生则需要提高自身的信息甄别能力和媒介使用素养,把握适度原则,避免沉溺在网红App之中,产生依赖,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

猜你喜欢

网红心理高职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我要当网红
«ВаНхУН»
当网红遇上“网红” 国外网红们都拒绝不了的鞋包好品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