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工作融入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探析

2022-01-01西北大学文学院李钰莹

区域治理 2021年37期
关键词: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西北大学文学院 李钰莹

对学生在学校的日常事务进行管理是高校辅导员开展工作的九大职责之一,而资助工作又是学生日常事务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工作切实关系到学生是否能顺利毕业,关系到广大学生未来的健康成长,对学生的个人生涯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应自始至终把资助育人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全面推进资助工作开展精准化,确保学生资助育人工作效果。

而高校当前开展的学生资助工作在过程和结果上仍存在一定问题,如认定标准不够客观、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足、资助育人效果不够明显等,另外也存在保护学生个人隐私等工作难点。针对目前工作开展的问题和难点,结合专业背景,笔者认为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工作方法所具备的特点可以解决目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推动资助工作进一步抓精准、促规范、重育人,推进教育公平,助力脱贫攻坚。

一、当前资助育人工作开展过程和确定结果后存在的问题

毋庸置疑,当前各个阶段开展的学生资助工作成效显著,助学体系覆盖各个阶段,2019年资助学生达到4817.59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316.89亿元,资助规模逐年增长。特别是高等教育的本专科教育阶段,是各阶段中资助政策最完善的,报到前学生可以申请生源地信用贷款,入学后有绿色通道和各类奖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等。但即便我国的资助政策已经趋于完善,覆盖面广、成效高,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存在以下实际问题,不利于资助工作的开展也不利于受助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个人隐私保护不足,认定标准不够客观

当前工作流程中,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评议和认定主要基于学生个人自述和承诺,在学生个人陈述的基础上,班级内部和辅导员组成评议小组对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进行评议后报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审核,最终确定该生的贫困类型(不贫困/一般贫困/特别贫困)。这样的认定过程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认定标准不够客观,因学生基数大,辅导员和同学们很难做到对每位学生的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只能依靠学生的个人陈述做出主观判断,在实际评议过程中,也存在学生个人陈述作假的情况,处理起来十分棘手;第二,在认定过程中,经手学生信息的人员过多,对学生个人隐私保护不足,未及时考虑到学生个人自尊等因素,可能导致个别学生因此不愿意上报真实家庭情况和材料,无法获得资助。

(二)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足

目前的学生资助工作主要聚焦在对困难学生的物质帮扶和经济帮扶方面,很少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然而笔者在负责资助工作的一段时间里,发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普遍较为内向、容易自卑,易产生心理负担。这种心理状态容易产生两种问题:第一,学生担心披露家庭状况会受到他人轻视,从而不愿意参与家庭经济困难评定,无法得到资助;第二,受到资助的学生心理负担重,社会交往状况不佳,长此以往,易产生心理问题,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三)资助主体较为单一,社会资助覆盖面小

资助工作开展以来,在资金方面,政府财政投入很大,各高校资金和社会资金为辅,构建了三位一体的资金投入格局,形成了社会各界一同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良好社会环境。以高校为例,2018年,各类资助政策覆盖学生近450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000多亿元。其中,财政资金投入占比近50%;高校从事业收入中提取并支出的资助资金占比近百分之25%;其他各类资金占比近30%。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虽然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资助体系,但主体还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社会资源参与学生资助的覆盖面小、力度低。在高校,每学期虽然有不同的奖助学金,但类别较为固定,对社会资源挖掘不足,另外,社会奖助学金普遍名额少、金额低,上百位贫困学生中往往只有一人能够得到帮助,无形中在受助学生之间产生了攀比心理。

(四)资助育人效果不明显

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我国的资助工作在物质帮助和经济帮助方面成效显著,“不让一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这种资助信念显然已经落到了实处。然而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目前资助工作的育人效果有待提高。资助工作更多的还是强调经济上的“扶贫”,缺乏对学生“励志”“强能”的关注,未能实现经济帮扶、磨炼意志、增强能力的有机统一,导致学生进入社会融入社会有一定困难;第二,未能将思想品德教育和感恩教育有机融入进学生资助工作中,学生获得资助后很少有回馈社会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二、社会工作融入资助育人工作的优势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学科和一种职业,目前在社会中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不高,所以其特有的价值理念和优势常常不能引起注意。总的来说,社会工作的理念是利他主义,运用科学的知识体系和助人方法,旨在帮助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和问题群体,预防和解决部分因经济困难或不良生活方式而造成的社会问题。可以看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恰好属于此范畴,且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优势视角下的增能理论、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可以很大程度地弥补目前资助育人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

“助人自助”是社会工作者开展工作时最基本的理念和原则,社会工作者期望通过专业的工作方法增强服务对象独立性,使其在未来可以独立地解决遇到的困难和挫折。面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社会工作不仅专注于解决其短期贫困,同时意在增强其面对困难的意志和能力,使其通过个人努力摆脱贫困,避免学生产生“等、靠、要”的想法,甚至出现“越扶越穷”的情况。

(二)优势视角下的增能理论和抗逆力理论

开展社会工作时,通常从优势视角出发,优势视角下的增能理论关注的重点在于人的内在能力和所具备的优势,结合资助工作来看,工作重点可以是挖掘贫困学生的内在优势,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和指导,增强其抗逆力,提升其综合能力和素质,帮助贫困学生个人、贫困群体、家庭和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寻求资源来增强自身力量。

(三)形式多样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的工作方法多样,其中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是最主要的三类方法,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个案工作更注重单一个体的特殊性,小组工作更易解决群体性普遍问题,同时帮助改善人际交往问题,社区工作则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学生资助工作中,可以以这三类方法为指导,发挥其不同的功能,使得贫困学生化被动为主动,将问题转变成优势,由单一转向多元,通过优势增能,培养贫困学生的自助能力。

三、社会工作融入资助育人工作可能的路径

(一)个案工作进一步掌握学生实际情况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基础的工作方法之一,其重点在于“个别化”,旨在运用有针对性的工作方法为困难个人或其家庭提供各种类型的帮助,不断提高个人和社会福利水平。个案工作技巧诸多,如一对一访谈、田野调查等,将这样的工作技巧运用到高校资助工作中,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高校资助工作者可以利用个案工作的方法多渠道多方面地向学生宣传资助政策,了解贫困学生及家庭在物质、心理健康、社会资源等方面的需求,进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具体的工作方法有以下几个步骤:第一,通过面谈、家访等方式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对一的接触,了解学生各方面基本情况,建立个人档案;第二,根据贫困学生的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方案,并建立动态检测系统;第三,及时了解学生个人兴趣和意向的发展方向,对其进行有效的就业帮扶,锻炼和培训学生技能;最后,每学年结束前,通过后测对学生实际受助效果进行分析,根据结果及时调整帮扶方案和措施。

(二)社会统计学方法核准贫困程度

社会工作不仅学习定性研究,在学习过程中还掌握定量知识,基于此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会统计学知识和大数据精准定位,为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思路。如在评议贫困学生的过程中,可以使用科学的调查问卷、量表实际测量学生贫困程度(当然也需要与观察、访谈相结合),同时可以利用大数据了解学生校园卡使用情况、图书借阅情况,深入掌握学生实际消费和学习情况。现实中一些高校已尝试开展大数据的运用,如中国科技大学利用大数据实施“隐性资助”,通过大数据技术将月校园卡消费额在基准线以下的学生名单同贫困生库名单对比,自动为两者重合的学生发放资助。

(三)小组社会工作解决学生其他问题

小组工作是指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受助学生组成各具特点的团体,通过分享和互动促进组员之间的互相支持、鼓励,从而提高组员的潜力,同时增强小组内部动力。小组工作最大的特点在于“群体性”,解决类似问题的同时可以提升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促进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学校资助中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和各学院之间可以建立起联动机制,针对贫困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适应问题、成长发展问题等建立各类小组,帮助满足学生除物质以外的其他需求。如心理治疗小组可以将具有心理疑惑和心理问题的学生按照类别分组,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制定不同的小组工作计划和活动,缓解他们的不适症状,使他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学习小组可以将有学习问题的贫困学生分类,在小组中互相传授学习方法和经验,邀请高年级学生或专业人士在学习方面给予一定的专业指导,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四)社区工作提升资助育人效果

社区工作是指在一定范围内开展的有利于整体环境改善和整体福利提升的工作,在这个范围内任何主体开展的工作都可被视为社区工作。大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个小型社会,开展工作时,我们可以将它视为一个社区,需要关注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与环境。贫困学生作为一类特殊群体,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缺少社会资源,而社区工作的内容就是帮助他们链接社会资源,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首先,资助工作人员可以在学校内开展与资助工作有关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感恩回馈教育,如组织学生观看影片、“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等,组织学生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回报社会;其次,建立社会支持系统,为学生整合链接社区内外资源,如社会奖助学金、社会实践机会、勤工助学岗位等,在利用各类资源帮助贫困学生解决经济困难问题的同时,满足学生其他层次的需求,及时为偏远地区的贫困学生家庭普及资助信息并了解贫困学生情况,为其提供教育和就业等服务,将贫困学生需求及时传递给相关部门,并鼓励贫困学生主动寻求社会帮助。

四、结语

目前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在过程和结果上存在一定问题,而社会工作介入资助育人工作具有先天的优势,通过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观念,可以有效地提高资助育人效果,使贫困学生更好地摆脱贫困,同时可以促进贫困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贫困学生资助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陕西全省教师结对帮扶贫困学生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
筹资百万救助贫困学生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