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生思政课程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土木前沿技术》课程为例

2022-01-01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李自强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前沿技术工程师伦理

重庆科技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李自强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受教育人群规模逐渐扩大,其中受高等教育的研究生数量也成比例增加,人才培养是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时代进步、完成“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基础。同时我国出现前沿技术领域人才流失的情况较多,由中国培养出来的顶尖人才却效力于其他国家的现象屡见不鲜,甚至出现少数反华辱化的“先进人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过程、全方位的思政教育方式[1],提高教育质量,重视青年学者的价值观正向发展,技术品德两手抓,在国家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人才的需求虽然大但不能忽视道德的培养,“又专又红”的高质量人才才是国家和民族所需要的。民族未来寄于后辈,国家富强依于青年,“立德树人”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祖国后辈人的叮嘱也是要求。有德有才的人才才是支撑国家稳步发展的推进力量,有才无德者将会成为社会和国家的绊脚石。因此,本文结合实际教学经历和目前思政课程现状,总结分析适用于《土木前沿技术》的思政教育内容,用正确的价值观和科学的方法论阐述土木前沿技术的发展现状,让学生明白职业操守、伦理底线、责任心、爱国情怀对于每一个工程师的重要性,要在未来祖国建设过程中体现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主义精神[2-3]。

一、研究生《土木前沿技术》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

我国作为基建大国,工程规模逐年攀升、建造技术飞速进步、建造纪录屡被刷新。由于发展的需要和技术的革新,建造目的从传统的建筑模式进入到追求高难度、高精度、挑战自然、探索未知的新阶段。在以科技为第一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许多先进的科技为了追求利益在技术未完全成熟之前就投入使用,例如贝利核电站爆炸事件、PX项目等,对国家和人民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失。中国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绝不允许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事情发生,因此思政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意义。

在工程活动中,中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这样的现实相比较我国的工程伦理及思政教育相对滞后,将传统教育的“重专业技能”转向“思政融入专业”的教育方式必然且紧迫。开创教育新局面、把握思政教育新方向是党和国家对培养高素质人才提出的新要求。这意味着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是单一的提高“专业”,也不是只讲思政,将思政和专业相结合以思政的理论思想指导专业的实践行动,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专业的培养是让学生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思政的教育是让学生明白对知识和技能有一个理性的把控和认知,思政教育是根,只有将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精神与扎根国土的伦理道德交织融合才能教育出又专又红的合格建设者[4-5]。对于思政课程建设的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点:

(1)提升学生的思政素养,培养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意识,使其能够理性地认知自然-社会-人之间的关系,将公众的利益和国家的利益始终放在第一位,不会轻易被利益和权力所诱惑。

(2)有助于推动可持续发展,使学生树立保护自然的意识,最大限度地做到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是一个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品德。忠诚于自己的祖国,坚决不能做背叛祖国的事情,时刻铭记“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

二、思政教育的目的

思政教育的目标有四个:加强学生道德敏感性、执业行为标准、伦理判断力、伦理意志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针对这四个方面可以概括为两个层面,一个是强调伦理意识,另一个是加强职业规范认知。这两个方面也是为工程从业者解决工程实践中的出现的问题打下基础。但由于现代工程的多变性、复杂性,决策能力成为评判一个工程师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就是说面对突然性的实际工程问题以及论文问题,工程师能否理性、及时准确地做出判断和处理问题。综合可以看出思政课程建设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归属、意识、规范、能力。

第一个方面,爱国情怀是一切优质教育的基础,爱国情怀是对人品质影响最大的精神品德,每一个中国公民都应该将爱国植根在我们的骨髓中,国家的富强民族的复兴是靠这些扎根土地、心怀国家、心系人民的一代代中华儿女不断奋斗推进的。我们由一颗“种子”被国家培育成为“大树”,不管我们的枝干能生长到多高,要始终记住我们的根在哪儿,给我们浇水施肥的人是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样要贯彻到思政教育中去。

第二个方面,培养工程伦理意识和责任感,工程师作为工程专业人员,具备一般人所不具备的专业知识,所以工程师比一般人更了解工程项目,并且更加了解工程项目多隐藏风险隐患。如果工程师不做出正确的伦理判断,那么这种风险就很难从根本上得到控制,所以工程建设中工程师的伦理责任对于保护国家利益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个方面,是对工程伦理规范的充分学习和了解,工程伦理规范就是工程师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方针,是工程师价值观和道德观的集中体现。从古至今工程伦理规范都在实时地更新换代,宏观来说,工程伦理规范一般随着社会发展随之变动,同时也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社会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所以工程伦理规范是工程实践行为的行动指南和道德准则。工程伦理规范不像法律具备强制性,而是靠工程师自身的道德底线来规范自己,所以善良是伦理责任的集中体现和特征,不是指根据责任做事,而是自觉履行自己责任义务采取的必要行动,所以加强对伦理规范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底线意识十分重要。

第四个方面,从能力方面来说要提高工程师的专业技能和决策能力,当工程师拥有独当一面的专业能力之后还要具备不能盲目听从和顺依上级的意志。工程的专业能力和决策能力是遭遇困境时突破困境的法宝,如果单凭借工程规范往往不能够解决问题,工程师需要具备强大并且理性的专业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现在工程空前的复杂性,我们已有的工程规范往往不能够适应新的工程实践要求,在这种情况之下,过硬的专业能力和理性的决策能力就成工程师以及从业人员处理问题必要前提条件了。

三、研究生思政教育提升途径

(1)打破“课堂思政”,思政教育不应该只局限于课堂教育,目前对于研究生的思政教育过于单一,学生大多机械化地学习,没有对思政课程进行深入思考,把思政课程变得特色、多元、系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以《土木前沿技术》课程而言,通过对前沿技术的了解和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通过专业任课老师的介绍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以及该技术存在的一些伦理问题,让学生进行反思和理性思考判断,引导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理想信念,坚守自己的原则底线牢记使命担当。(2)提升研究生思政教育质量的方法可以通过教学方法的革新来实现,通过对前沿技术存在伦理问题真实案例的讲述,结合计算软件的投屏辅助讲解使课程教学具有动态性,提升学生的课堂地位,通过学生讲案例分析伦理道德问题形成共鸣,促进课堂的活跃性提升学生的参与度。(3)采用学校和企业双向教育的模式来培养研究生,让研究生既具有科研能力也具有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这种模式不仅培养了学生转理论为实践的能力,也为国家和人才稀缺的高精尖行业培养更加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让学生从学校到企业、从理论到实践、从课堂到现场,使得教育途径多元协作、内外融合、优势互补。

四、思政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先应该明白思政课程的建立不是形式化地走思政形式,也不是简单将两门课程糅和在一起来讲授,而是老师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利用有说服力的实际案例将正确的思政思想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思政以及专业课程的活动比赛,将课外的成绩作为成绩的评判加分项之一,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理论—实践—反思—再实践”的循环模式进行培养,将思政教育融入这种交替形式的培养方法作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本手段,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政素质得到不断提升。

导师对于一个研究生的影响是深远的,不论是导师的研究课题还是日常的行为习惯都会成为学生模仿学习的样本,所以思政课程的协同十分重要,研究生和导师之间应该建立协同互助机制,这样能够高效提升研究生的思政教育质量,最后形成一套系统的评价机制,导师和研究生在“评价-反思-改进”中逐步成长。

教学内容上:研究生教育中不仅局限于专业理论教学,要以研究生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为基础,融合思政、案例、实践等多元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教师团队上:教育实践的团队中,要有学校的专业教师为研究生传授理论知识,同时也有校外导师在实践问题中传授经验,让企业专家为研究生提供实践平台,让学生在步入企业之前提前了解实际问题。教学主体上:授课老师不再仅是说教者,是研究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研究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接受者,而是主动实践和探索者,教育的成果好坏应该由老师的“教得好”逐渐转变为学生的“学得好”,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猜你喜欢

前沿技术工程师伦理
《机械工程师》征订启事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灵长类生物医学前沿探索中的伦理思考
汇聚行业热点,分享前沿技术,助力猪业发展——《猪业科学》2021年第2期读后感
眼底成像前沿技术研究进展
Kenoteq的工程师研发环保砖块
全球纺机前沿技术集结
青年工程师
完美联动!安琪酵母携前沿技术与动保企业在郑州碰面,看看这场会议碰撞出什么新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