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技术的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优化对策探究*

2022-01-01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甘艳韩留柱王文斌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政治

湖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艳,韩留柱,王文斌

2020年伊始,高校为应对疫情采取科学有效的网络教育方式,将多种教育资源有效整合利用,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让网络技术运用到传统思想政治课堂中,形成独特的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新模式。高校思政课与网络技术有效深度融合,有利于网络技术对高校思政课发挥更大作用,运用深化融合的运行保障机制,能有效提高思政课网络线上教学效果。

一、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的探索思考

(一)高校思政课与网络技术融合的认同度有待提升

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技术融合,不仅仅是技术上的运用,更是要将网络技术手段融合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形成优势互补。国家鼓励将网络教学作为课题教学的有益补充,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提出将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技术有机融合,这样的建议极大鼓舞了一线思政课教师运用网络技术教学的热情和实践。我国高校拥有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师人才队伍,但对于网络资源共享的利用率并不高,各高校、教学机构、教学团队之间的科研领域缺乏沟通与联系,从宏观上来看,科研领域重复研究的几率比较大,对于人力、物力以及实验设备等等都构成了一定程度的资源浪费。从学科教育资源的角度来看,构建全国范围内可共享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部分教师的新教学理念有待提升。在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将互联网新技术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在与思政课相融合的过程中,对他们的运用仅停留在使用工具的层面,对教学结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适应性革新还很少,缺乏对于新模式主体性的深入探究。同时,在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新技术的革新非常快,形式多元化、运作模式多样化,更新换代的速度也是日新月异。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师来讲,了解掌握的信息技术则是很有限的。

网络技术应用设计的不完善,难以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高校思政课教师在使用新媒体技术的时候,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包括在线平台混合式教学、嵌入式融合教学等等,都需要相应革新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语言。在运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思政课堂网络平台信息滞后,客户端应用软件设计的不完善,运行过程中技术服务与应用的不同步等问题,都导致课堂教学的不流畅,降低师生使用的频率。

(二)高校思政课网络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度有待提高

高校对于网络技术设备的投入采取积极的策略,以满足教师层面的需求。网络技术融入高校传统思政课堂,目的是帮助和鼓励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中介,促进网络教学改革。现在的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网络与教学的技术融合尚未成熟。近几年,国际上普遍采取MOOC教学和SPOC的教学方式,其优势非常明显,能够快捷高效地通过网络进行教学,吸引很多学生参与其中。目前,国内的很多网络公司为引起大学生的关注,采用名目繁多的互联网新技术包装网络课程进行营销,让人应接不暇,由于技术与教学融合度还不够成熟,其重点往往偏离了高等教育的核心,忽视了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突破,使大学生在收集信息碎片的过程中得不偿失,没有达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第二,网络共享资源的匮乏。系统学习的网络教学方式在国内兴起的时间不超过十年,相当数量的网络精品由于版权问题和学术垄断的原因无法上传到网络平台,这就导致了网络教学资源受限,部分资源更新缓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讲究课堂内容的与时俱进,很多新时代的观念、思想、重要论述都需要与现实接轨,做到常讲常新,如果网络资源更新不够迅速,难以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功效。

第三,课程教学专职教师的缺乏。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大部分都采取大班授课的形式,多媒体硬件设施都设置在大教室,学生的自主性往往受到限制,主要原因在于思想政治课专职教师的匮乏。教师在大课堂授课的时候,会进行讨论式、体验式、互交式、嵌入式教学实践环节,由于受到课堂人数的限制,无法兼顾每个同学参与其中,课堂互动与交流覆盖的效果并不理想,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循环。根据现实情况的需要,提升应用技术的可操作性,提高教学改革目标的达成度。

(三)网络技术与课程资源运用的协调有待加强

大数据背景下,将各种网络新技术融入大学思政课堂,有助于推动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近年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方式受到思政课教师的欢迎,但实际运用的比率却不足25%,很多师生对于思政网络在线课程知晓率也不高,说明在推广宣传方面略显得不足。另外,很多教育主管机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都积极开展思政大讲堂,运用网络APP公众号进行广泛推进,比如华中科技大学的“深度中国”,短短两年时间就成为全国知名的思政讲堂,定期推送课程资源,扩大影响,与时事紧密结合,让思政课堂成为博学大讲堂,受到广泛关注。当然,伴随人工智能、VR等技术发展,未来与思政课教学改革深度融合的创新也提上日程,新技术的可视性、沉浸式的特点,能够为传统教学模式注入新的活力,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思政课堂教学的技术性。

二、高校思政课线上教学优化对策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假如不进行严格有效管控,真正有价值意义的思想很容易淹没在形形色色的虚假信息中。各种西方极富倾向性的所谓“人权论”“价值论”等,与我国传统思想道德教育理念有明显冲突,对于处于思想成长期和叛逆期的大学生来讲,非常具有侵略性,需要尽快建立一套积极有效的网络监管体系,净化网络环境,营造积极向上的道德氛围,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一)加强高校思想文化领域建设,搭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基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既属于实践范畴,又是一种对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的理论形态。从实践过程来看,它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过程的一种方式方法的探索。从本质内容来看,它又是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运用到实践中使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理论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是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目标、过程,包含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客体和环体要素,通过具有一定规模和相对稳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综合模式。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指的是如何实现主客体之间实践过程的桥梁和纽带。

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是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当中,由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行使的,为了实现一定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而展开的有规划、有组织、有步骤的实践活动过程。”我们从实现路径所包含的实践必然性特征和内在的逻辑指向性,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解读为在基地育人过程中为实现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由基地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组织实施具体实践运行所利用的主要渠道和基本方式,它客观上指向对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的运行形式、运行过程和实践活动的逻辑思考,在本质特性上呈现出思想政治教育基地育人模式实践过程的必然经过性和工具操作性。基于此,我们从基地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的最基本理论入手,将教育理念的转化、教育客体的主体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教育发展的时代性结合起来,对基地育人的战略性设定、分类化原则、多元化实施和网络化拓展等视角进行深入思考和解读,应是对基地育人模式的实现路径探索应秉承的逻辑思考路线。

(二)推动大数据教育的实践应用,实现国家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资源共享

大数据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的运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每个环节都要强调数据的重要性,因此数据的采集就显得尤为重要。成功收集数据的前提是数据的开放与共享,其平台的结构相对多样化,它涵盖政府和社会两个机构,同时每个平台内部还存在地域、结构、行业等多种划分,如何化解众多信息平台之间的鸿沟,是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构建大数据的核心问题。通过数据平台的开放统一,筹划有效的数据共享平台是解决的有效方案。国务院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从国家层面鼓励信息资源共享,稳步推动公共数据资源开放。将数据资源有效利用起来,最大限度保证其共享,才能有效为思想政治领域所用。思想政治教育包含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内容,其数据涵盖社会的各行各业,在国家层面各信息数据的综合调控下,将数据共享,对于从社会范畴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平台,提供了有效便捷的基础。

第一,加强数据采集,让数据成为掌握思想动态的好帮手。如今各种海量数据信息充斥着我们生活的空间,我们必须注重数据采集。强化借鉴运用“数据”理念,及时掌握各种影响制约教育成效的动态,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利用好网上答题、在线教育系统,运用思想调查、心理咨询、法律服务、自主学习等应用平台,通过对网络数据的分析处理,掌握官兵思想动态,使数据真正成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源头活水”。善于借助网络教育强大的在线互动和数据分析功能,通过留言、短信、语音、社交调查等数据信息,掌握学生对教育内容的需求,保证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同时通过QQ、论坛、博客等社交信息,预测和分析学生的个性爱好、学习习惯等内容,为有针对性地搞好教育提供帮助。

第二,深化数据研判,让数据成为构建教育格局的新引擎。思想政治教育既要重视军营课堂这个主阵地,又要拓宽视野,更新理念,把部队教育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把虚拟空间与现实生活对接起来,营造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氛围。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信息化、共享化,全面加强数据资源建设,努力为学生打造喜闻乐见的数据教育平台,建立专门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专家资源库等,实现教育资源信息共享。借助社会大环境,发挥社会、家庭、亲朋好友对学生的影响力,运用家长的殷切期盼、亲朋好友的大力支持、社会鲜活的事例等,不断激励学生。

第三,抓好数据运用,让数据成为评价教育效果的检查仪。不断总结才能不断提高,及时检查教育效果,才能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对教育成效进行精确检验和科学评估,既是确保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衡量教育工作实绩的价值尺度。将“大数据”应用到教育效果评价,就是要努力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教育者要根据实际需要,有针对性地开展经常性的专题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科学的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以便为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行为变化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如部队在营区和外训地,训练任务不同、所处环境不同、工作内容不同,决定了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有不同的工作方法和考评机制,只有将动态和静态相结合,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开展和官兵现实思想情况,对思想政治教育做出合理评价。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坚持把部队全面建设水平作为衡量教育质效的主要依据,善于通过中心任务完成情况、官兵日常作风养成、部队整体精神面貌等实打实的数据来检验教育质效、反思工作得失,使教育首尾实现无缝对接。

(三)突破传统教学模式,采取分众式教学方法,推进全员育人格局

分众式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大班课堂的模式,能够有效消除大班课堂的弊端,极大提升学生的课堂积极性,无论是行为参与、情感参与、认知参与都有明显提升。

一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有效提升课堂效果。分众教学中,以学生的困惑和疑问为导向,将问题划分受众,形成不同的教学内涵,进行课堂讲授。由此,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进而构建合理的教学设计,形成有效的课堂效果。二是注重因材施教,采取个性教学法。国内外形势日益复杂,经济社会体制深刻变革,思想领域观念趋于多样化,大学生的观念价值凸显多元化。利用多样化的平台,对学生群体进行系统性规划,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方法,解决大班教学带来的困难,实现对每个学生的“私人订制”。三是实施多元反馈,保障信息畅通。思政课的教学反馈需要通过学生的期末考试和网络测评实现,难以获得直接的信息反馈,缺乏实效性。分众式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平台,第一时间获得学生的信息反馈,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追踪,延伸教学工作,做到长期关注学生成长发展。同时,信息反馈方式通过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具有保密性,也能提供相应的保障,其真实性对师生双方来说都具有现实价值和意义。这样的教学反馈有利于保证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提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加强师生互动,激励生生互辩,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课程的特点,就是知、情、意的辩证统一,富有较强的情感色彩,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于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就某个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辩论,探索沟通交流的方式方法,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传统教学课堂,强化教师主导性作用和把控课堂的能力。互联网时代信息交流更为便捷,极大充实了大学生的个人信息储备,陈旧的教学方式需要更新和改进。借助翻转课堂的模式,让大学生成为思想政治课堂的主体,灵活运用教学方式方法,使学生积极主动探讨社会问题,探寻社会问题发生的缘由,分析问题产生的背景和相关因素,找到合理的解决方式。这个过程是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过程,可以极大提升学生的自我分析能力,拓展其参与课堂的广度和深度。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政治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