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及对策分析*——以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2-01-01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田翠姚蕊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田翠,姚蕊

一、高校课程思政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应努力构建课程思政的育人大格局,将立德树人贯彻到教育教学全过程、全方位、全员之中,做到课程门门有思政、教师人人讲育人。这既是高校教育理念更新的必然要求,也是进一步拓展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深层次挖掘课程内涵和价值,完善高校育人体系的重要途径。本文以重庆水电职院为例,结合重庆地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实际,聚焦课程思政在专业教育中的实施现状,探讨促进我国高职院校强化课程思政改革,内化课程思政效应,持续构建思政育人格局,以期为培养造就大批守德向善、志趣高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供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二、问卷调查情况

本文于2021年6月对重庆水电职院的311名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查,阐述重庆水电职院课程思政实施的基本现状,调研过程中主要运用了个别访谈法、问卷调查法、以及统计分析法等。内容上涉及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情况、专业课融入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以及课程思政面临的现实困境等方面。通过理论结合实际,试图找出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课程思政行之有效的方法与路径。具体调查结果如下:(1)关于调查人员的政治面貌。其中中共党员11人,占3.54%;共青团员165人,占53.05%;群众132人,占42.44%;其他3人,占0.96%。(2)关于教师在课堂上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是否注重教导学生做人做事。认为非常符合的230人,占73.95%;符合的66人,占21.22%;比较符合的15人,占4.82%;不符合的0人。(3)关于讲课时,教师是否注意向学生传播有关党和国家、社会、人民的正确理念。认为非常符合的239人,占76.85%;符合的65人,占20.90%;比较符合的7人,占2.25%;不符合的0人。(4)关于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评价。认为非常符合的232人,占74.6%;符合的66人,占21.22%;比较符合的13人,占4.18%;不符合的0人。(5)关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必要性。认为非常必要的214人,占68.81%;有必要的79人,占25.42%;无所谓的14人,占4.5%;没有必要的4人,占1.29%。(6)关于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态度。表示非常欢迎的240人,占77.17%;一般的61人,占19.61%;无所谓的6人,占1.93%;没有兴趣的4人,占1.29%。(7)关于教师在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内容是否有用。认为有用的275人,占88.42%;一般的33人,占10.61%;没用的1人,占0.32%;不清楚的2人,占0.64%。(8)关于所在的课程思政的课堂气氛情况。表示师生互动多,学生踊跃发言的260人,占83.6%;只是教师在讲,学生积极性不高的26人,占8.36%;很少有同学发言,但大多数很认真听讲的24人,占7.72%;不清楚的1人,占0.32%。(9)关于一节课中加入思政内容的时间方面。选择10分钟的246人,占79.1%;5分钟的56人,占18.01%;选择3分钟的7人,占2.25%;选择0分钟的2人,占0.64%。(10)关于教师采取哪种方式进行课程思政的效果更好。选择每次课开始时先讲一些思政内容,然后再讲专业课程的174人,占55.95%;选择结合专业课程具体知识点或案例穿插性讲授思政内容的118人,占37.94%;选择每次课程结束前,结合知识点总结性地讲授一些思政内容的16人,占5.14%;无所谓的3人,占0.96%。(11)关于课程思政应关注学生哪些方面的需求。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爱国情怀和理想信念、中国传统文化、做人做事的道理、励志案例、法律意识、工匠精神以及职业素养等方面。(12)关于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方面的建议。大部分学生认为形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互动、举办课外活动、传达时事热点、紧密联系专业知识等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

三、问卷分析

(1)关于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根据访谈情况及问卷调查,了解到重庆水电职院师生对课程思政的认知程度十分到位。首先,学生在专业教育上能够领受教师“立德树人”的苦心。在统计结果中,认为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的非常必要、有必要的占94.23%,对课程思政融入专业课程表示欢迎的占96.78%。以上数据侧面反映出“课程思政”并未停留在“喊口号”的层面,而是真正通过一线教学得到了落实。(2)关于课程思政的实施情况。从课程思政在高职院校中的实施效果来看,大多数教师在专业教育中都会有意识地向学生进行思想引导,传递正能量。根据问卷反馈,绝大部分教师在课堂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外,都会给学生传授党和国家、社会、人民的正确理念以及做人做事的道理等,比例占98%左右,可见课程思政已深入课堂。其次,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与路径仍需优化,课堂气氛总体来说不甚理想,其中师生互动多,学生踊跃发言的仅占83.6%;只是教师讲,与学生无互动的占16.4%,课堂活跃程度有待加强。(3)关于课程思政的组织形式。大部分学生认为形式多样化、加强师生互动、举办课外活动、传达时事热点、紧密联系专业知识等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因此在教师高度重视以及积极参与课程思政过程中,学校需整合多方力量,对教师进行系统培训和指导,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和授课技巧,达到课程思政的最终目的。综上所述,课程思政育人格局在高职院校中正逐步形成,作为以专业知识与技能为载体开展育人工作的高校教师,正逐步围绕课程思政进行专业课程的改革,落实自身育人职责,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有明显不足之处,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查漏补缺,保证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四、课程思政的对策建议

针对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课程思政的实施现状,作为实施主体的学校及教师应首先认识到:高职专业课中的课程思政并不是增开一门课,也不是增设一项活动,更不是在课堂中专门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课程思政意在将思想政治教育自然而然地融入到课堂教学中,顺势将相关内容传递给学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与道德修养。在对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关系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针对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实施主体、实施方式、实施内容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设计,做好制度建设

首先,在学校层面,不仅要明确把课程思政纳入整体的发展规划中,更要做好顶层设计,完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推进落实;其次,教学管理部门应落实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和管理机制,比如在学校的教学大纲、教学考核等方面有意引导,对课程思政提出明确要求,形成完整的教学管理、实践和监督制度,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其他诸如人事、财务、宣传、团委等部门结合自身的工作职能,协同帮助,做好激励奖励、经费保障、宣传引导等工作,在制度保障和物质保障的基础上提高每一位任课教师的积极性。学校各部门合理分工,多管齐下,形成合力,共同推动课程思政建设。

(二)加强培训,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教师作为教育工作者,是课堂中的第一负责人,也是与学生保持最密切联系的群体,教师的政治立场、思想观念和道德修养无疑对学生有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学校要加强课程思政师资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课程思政育人理念和育人自觉上切实增强教师课程思政意识,对教师进行课程思政和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的专题培训,让教师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二是加强指导,培养能力。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专题讲座、示范课教学观摩、教师教学竞赛等方式,提高教师挖掘课程本身的知识内容与其中蕴含的思政育人素材能力。除此之外,还要引导教师学习网络平台、多媒体技术的使用方式,进而更好地让多元化教育方式与课程思政理论教学相结合,提升其教学水平和能力。

(三)突出特色,挖掘思政资源

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大力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其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应是顺其自然而不是牵强附会,宜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使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各高校也可结合自身的办学特色,深入挖掘跟学校文化契合的思政资源。例如,重庆水电职院自建校之始,即确立“上善若水,学竞江河”之校训,致力于以水文化教育为特色,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坚定“以文化人”教学目标,构筑“以水育人”内容体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新时代精神、传统之水与时代之水、学校水文化教育与社会水文化推广有机衔接,彰显优秀水文化培育职业精神的时代价值,构建了包括教学课堂、素质课堂、实践课堂等集知识传播、素质拓展、实践运用于一体的水文化育人大课堂。学校精心打造的《文明在水之洲》等水文化系列课程一经推出,立马成为学生“秒抢”的课程。当然,思政元素的挖掘,也绝不是一次性的工作,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地充实和完善。

五、结语

总之,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想要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应当根据学校自身实际以及学生认知需求的不同,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结合,深入挖掘和拓展在专业课程中能够融入的思政元素,切实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形成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从而全面加强专业课程思政立德树人工作,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全力推动建成有特色、高水平、有相当影响力的高技能型高职院校。

猜你喜欢

专业课程育人思政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