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方法及机理探究

2022-01-01毕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刘迪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分散式滤池污水处理

毕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刘迪

从现代农村发展情况来看,由于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均衡发展,如果在农村应用污水集中处理技术,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污水处理效果也很难达到预期目标。针对该种情况,相关政府与科研单位结合农村发展情况、技术成本与建设条件,逐步研发出了人工湿地、蚯蚓生态滤池、生态厕所、厌氧技术等污水分散处理方法,为农村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与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一、分散式污水综合技术研究与应用现状

(一)国外污水处理现行情况

分散式的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在国外已经实行几十年,早在20世纪中期,丹麦就将农村地区污水的排放与处理纳入立法管理中,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处理准则;美国也根据本国地域环境特征,对水源作出法律限定,并逐步采用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对污水进行生态化治理,已有几十年的经验积累;德国针对农村污水来源与生物特征,研发了膜生物处理技术,能够对农村污水进行高效的净化处理,污水处理效率达到了60%以上。

(二)我国农村区域污水处理情况

我国具有地域广阔、地形地势复杂的自然环境特点,农村地区的分布形式较为复杂,呈现分散性的特点,基础设施的全面建设进程滞后,对于生产生活的污水处理难度较大。针对该种情况,采用分散式的污水综合处理技术,可以对氮磷含量较高、有机负荷波动大的污水进行灵活、高效处理。以人工湿地、蚯蚓生态池、滴滤池、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等为代表的生态、工业处理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随之而来的是能源消耗、设备引进、生物工程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对污水分散处理技术的推广提出了新的要求,相关管理部门应结合农村居住地的分布特点、人口数量、生产生活特征等,合理选择技术,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化生态治理策略。

二、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主要类型

(一)人工湿地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是指将植物、微生物、人工介质等按照特定的比例与土壤结合,人工建造成湿地的综合性污水处理技术。湿地建设技术借助生物在特定环境下循环再生的规律,使湿地内的物质与水体污染物发生生物、化学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该项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地区水环境污染问题,实现对水资源的优化利用。当前,人工湿地根据类型,可分为表面流、立式流和潜流三种,我国在农村污水生态治理方面,多采用潜流型人工湿地。

(二)厌氧技术

厌氧技术也属于生物净化技术的一种,最早起源于十九世纪,使用污泥作为净化介质,对污水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处理。该项技术实质上是利用厌氧微生物、厌氧菌等生物介质的正常代谢作用,将污水中含有的有机物转变为无机物成分,控制水中的有机物含量。微生物或厌氧菌在进行代谢时,无需氧气支持,可以在无氧或氧气含量较低的环境下相互作用,转化后的污泥还可以作为肥料使用,因此具有处理成本低、占地面积小、污水处理效率高且技术应用安全稳定的优势。滴滤池是利用厌氧技术设置生物膜对污水进行处理的典型,通常生物膜在这种类型的生物处理装置中厚度较厚,因此对于溶解氧(DO)进入,只能在膜的表层以下的100-200微米,在生物膜上划分出好氧区、厌氧区,对污水进行脱氮处理。滴滤池中的反应设备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操控灵活,经济成本相对较低。

(三)蚯蚓生态滤池

生态滤池的建设是将蚯蚓与其他微生物、基质放置到特定的地点,作为污水处理的生态介质,对水体中有害物质进行过滤、分解处理的技术。作为新型污水处理生态技术,生态滤池中的蚯蚓可以有效分解、转换、吸收污水中的污泥,并为过滤层中的氨氮、有机碳等物质的处理提供氧气。与此同时,在生态滤池中加入蚯蚓,还可以改善池内的环境,在大量繁衍后作为禽畜的饲料。生态滤池的建设规模普遍较小,污水处理的整体能害较低,且对建设条件的要求不高、易于操作,后期管理简单,在南方地区广泛适用。但由于蚯蚓具有季节性蛰伏、睡眠的特点,因此污水处理效果不稳定,在技术实际应用阶段,需要技术人员综合考虑各项影响因素。

(四)生态厕所

生态厕所是基于农村地区生活设施建设特点,使用木屑、秸秆等孔隙率好、排水性与吸水性强的材料,作为微生物的繁殖场所。生态厕所的木屑、秸秆等混合物会与排泄物结合,在微生物的作用下产生降解反应,后期可以作为肥料、改良剂的制作原料。需要注意,使用生态厕所的材料进行堆肥时,应设置对应的反应箱。

(五)地下渗滤设施

地下渗滤设施是通过腐化池的设置,对污水进行预处理,然后经过渗滤装置的处理,对污水进行就地处理的净化技术。渗滤装置中的毛细管具有浸润、过滤的功能,地下土壤也具有渗透功能,污水通过物理拦截、沉淀、过滤与吸附处理,实现了生物降解,最后被动物、植物循环吸收。地下渗滤技术能够高效去除有机物与TP等物质,但对于TN成分的降解效果相对较差,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具有建设与运行管理成本低、对地面环境影响小的特点,适用于土壤渗透性较强、人口密度低的地区。

(六)一体化污水小型处理系统

分散式污水的综合处理设施可以对污水进行一体化处理,设备占地面积小,基于自动化、智能化控制系统,综合运用过滤、吸附、降解等装置,对污水进行分类处理。实践表明,小型净水系统对污水中N、P、SS等物质的处理效率较高,对P的去除率达到了99%左右,且设备运行相对稳定,出水达标率高,设备后期维护简单,上流式饱和过滤器除磷率较高,并可在饱和时用作农田有机肥料。

三、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机理

(一)技术应用条件

现阶段,在人口较为密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的村庄,在进行污水收集时,可以运用雨污分流的方式进行,雨水借助明沟集中起来,集水排放设施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排污管网可以对污水进行集中收集、处理。但在干旱、半干旱、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等地区的村庄,一般是利用边沟、自然沟渠等进行集水。因此,在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技术的实际应用阶段,需要在全面、综合分析地区集水与污水处理条件的基础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分散污水集水与处理装置需要具备较高的自动化水平,可以远程动态调整设备工艺参数,降低日常巡检成本。二是设备应具备抗水量、水质波动的性能,降低波动敏感性,确保出水质量稳定。三是具有低能耗、小型化的特点,由于农村地区污水处理的实际成本相对较高,需要对生物治理技术的能耗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环境保护战略的全面实行。

(二)不同地区污水排放与处理技术的应用选择

不同地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用水量、经济条件以及生活环境具有较大的差异,分散式污水排放与处理技术的选择也有所区别,在铺设排污管网时,应根据地区地形地势、温度变化、降雨降雪等条件的不同,合理规划埋设线路。布设管道过程中尽量考虑自流排水,如果污水收集系统不能实现全部重力自流,可以在需要提升的管渠连接点建设泵站。在村庄零散分布的地区,利用建设生态厕所、庭院湿地、污水滴滤池以及净化槽等小型设施的方式,进行分散处理;如果村庄分布较为密集,基础设施整体建设情况较为完善,可以采用生物接触氧化法、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法、生物膜自然曝气法、人工湿地等污水处理技术;在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旅游风景区、生态循环较为脆弱的高敏感地区,应根据功能区的污水具体处理要求,确定生态治污对策,科学规划处理技术的应用形式,采用标准化、实用性的污水净化工艺,平衡环境开发、治理之间的关系。

(三)分散式治污设备的后期运维管理

分散治污设施的建设规划阶段,应制定对应维护、检修与费用保障制度,避免设备运维管理缺位导致的资源浪费、保障不到位等问题。可根据村镇实际情况,通过结合各级财政补助、引入市场化运营机制、适度收费、完善补偿机制等途径,为分散式污水生态处理系统的长效、稳定运维提供保障。具体来讲,大型、中型规模的处理设施可以联合项目管理人员、村委会等组织共同进行常规检修与管理,分户污水排放与处理系统的维护,可以采用自主管理的模式,也可以采用物业管理的形式进行集中管理、统一收费,降低污水排放与处理的实际检修与运维成本。

四、结语

当前阶段,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行的背景下,新农村建设不仅应将农业产业的集成化、机械化发展作为战略核心,还应聚焦农村生活环境的优化建设方面,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生产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均衡发展,做好环境治理工作。针对农村地区污水治理成本高、效率低的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应结合区域自然环境、人口分布、用水需求等条件,综合分析人工湿地、厌氧技术、蚯蚓生态滤池、生态厕所、地下渗滤设施、滴滤池、一体化小型污水处理系统等技术应用的特点,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污水治理方案,并完善后期维修与运营管理机制,全面贯彻新农村可持续建设的目标。

猜你喜欢

分散式滤池污水处理
净水厂V型滤池运行优化分析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立式纤维滤布滤池在城镇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的应用
污水处理厂反硝化深床滤池工艺应用分析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贵州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
我国各地分散式风电发展规划概览
油田污水处理药剂的选用
阿特拉斯·科普柯GXe11型空压机在滤池生产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