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担使命 服务民生善作为
——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探索工伤保险新模式

2022-01-01韩刚田明山

区域治理 2021年29期
关键词:聊城市工伤保险工伤

韩刚,田明山

1.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2.聊城鲁西骨科医院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工伤保险制度”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新部署、新要求。聊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觉践行“为民服务”使命担当,在“为民办实事”上持续用力,一系列工伤保险管理服务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扎实推进的创新举措,是落实市委、市政府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的决心和信心。

一、坚持“预防为先”,创新工伤预防工作机制

做好工伤预防,既能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障劳动者的健康安全,提高企业人才利用率;又能减少企业康复补偿责任,降低人力成本;还能减少工伤争议和劳资矛盾,创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民生工程。聊城市人社局从源头上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预防和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

(一)突出政策引领,强化协调配合

一是市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专题汇报,并就工伤预防宣传培训活动作出指示。二是凝聚部门合力。人社部门积极发挥牵头主导作用,与财政、卫健、应急、总工会等部门各司其责。工伤保险行政部门和经办机构密切配合,分工协作,使工伤预防工作得以快速健康发展。三是明确推进机制。制定出台了《聊城市工伤预防工作实施方案》,公布制度流程,公开招标选定服务机构。

(二)突出项目驱动,打造特色品牌

“一个人发生工伤事故,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长期保持站姿和长期保持坐姿的工作人员,存在哪些风险?”这是日前聊城市开展“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精准化培训的一幕。培训师首先从发生工伤对本人、父母、企业几个方面带来的影响讲起,接着针对企业特点,深入剖析了企业存在的危险因素,并结合相关案例,一一找出预防对策,内容通俗易懂且很有针对性。聊城市引进先进的“现场互动与持续改善式工伤预防培训”项目,一是对大型企业各车间、各工种、各岗位进行现场工伤危险因素风险评估,仅今年上半年就累计发现风险隐患近万处,提出改善建议3250条,受到企业和职工一致好评。二是开展精准互动培训。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隐患,专业培训机构对企业开展公益性、互动式工伤预防培训,为企业和职工量身定制培训内容,精准有效。三是覆盖范围广泛。有针对性地组织全市100家企业、10000名职工接受工伤预防培训,成效显著。

(三)突出平台保障,建设教育基地

依托聊城鲁西骨科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建设聊城市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基地,设置了警示教育文化长廊、工伤预防警示教育学习体验馆、警示教育现身说法区和警示教育培训中心,同时收集国内外先进工伤预防成功案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聊城当地工伤预防实际概况进行创意创新,以案施教、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工伤预防宣传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构建起“四位一体”符合聊城特色的工伤预防生动课堂。

二、坚持高效便民,不断提升为民服务水平

紧紧抓住全省工伤认定信息化和劳动能力鉴定信息化试点的机遇,坚持以群众满意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和“一次办好”改革要求,全力打造“零差异、零排队、零跑腿、零折腾”的“四零”数字社保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构建企业和群众满意度高、获得感强的一流营商环境。

(一)推行工作“清单式”服务

目标任务清单化、岗位责任清单化、责任人清单化,压缩时限、提高效率、简化环节,精减材料,统一经办流程。

(二)推行“三声、四个一”服务规范

从细节处入手,规范服务行为,以“微笑迎、规范行、业务精”为工作服务准则,积极推行“三声、四个一”服务规范。“三声”即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四个一”即一张笑脸、一把椅子、一杯热水、一次说清办事流程。耐心细致的工作得到了服务对象的认可。

(三)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建立聊城市工伤预防“大数据”智能分析体系,及时发现用人单位共性风险点,精准开展工伤预防,减少事故伤害,全面助力安全生产大局。

(四)扎扎实实推进工伤康复工作

工伤康复制度的完善和水平的提高,对保障劳动者权益和企业的健康发展有重要的意义。树立“康复优于补偿”的理念和康复早期介入的观念,提升社会对工伤康复的认知程度;成立聊城市工伤预防康复协会,积极探索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工伤康复实施办法;充分利用鲁西骨科医院等优质医疗资源,为工伤职工提供医疗康复、职业康复等服务,尽早让工伤职工重返家庭和社会。

三、突出立体宣传,着力提升全社会预防意识

进一步优化改进宣传手段,构建工伤预防宣传矩阵,多形式、多业态、多角度聚焦工伤预防的手段和措施,构建聊城市工伤预防大宣传格局。

(一)坚持贴近群众生活,抓好全方位宣传

通过公交媒体,打造流动的“工伤预防”宣传课堂,利用有线电视、繁华广场大型LED播放工伤预防宣传片,让职工群众随时能看到工伤预防知识。开通手机短信平台,每月向市民发送工伤预防知识7万余条。

(二)坚持服务重心下移,抓好常态化宣传

大力推行工伤预防“三进”公益活动,大大提升了劳资双方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训过程中,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工伤职工现身说法、互动讨论等参与和互动性强的方式,最大限度地调动培训对象的积极性,有效提高培训成效。

(三)坚持线上线下结合,抓好全媒体宣传

依托主流媒体开办工伤预防知识专栏,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工伤预防知识问答、案例、漫画,积极营造了浓厚的社会氛围。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到6919户,参保职工57.1万人,同比增长4.5万人,扩面阶段任务完成率达153.9%,全市征缴工伤保险费9289万元,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7亿元,基金滚存结余3.58亿元。

四、坚持提质增效,工伤保险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坚持从增进民生福祉、兜牢民生底线出发,着力促扩面、强保障,不断向深处、向细处、向实处推进各项创新举措。

(一)扩面征缴成效显著

通过宣传工伤保险政策、推进工伤预防试点,全市各类企事业单位参保缴费积极性不断提高。截至2019年10月底,全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达到6919户,参保职工57.1万人,同比增长4.5万人,扩面阶段任务完成率达153.9%。

(二)按时足额支付工伤待遇

优化升级业务经办平台,规范业务程序。1~10月份,全市共为3704名工伤职工支付工伤保险待遇1.7亿元。

(三)工伤案件数量持续下降

通过持续精准开展工伤预防工作,聊城市工伤案件数量连年下降,从2016年的2611件下降至2017年的2333件、2018年的2404件。由于工伤保险工作特别是工作预防工作成效明显,2018年11月,聊城市在成都国际工伤预防与康复研讨会上作典型发言。今年10月,聊城市社会劳动保险事业处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山东省助残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面对新时代、新形势、新机遇,市人社局履职尽责,积极作为,工伤发生率连续三年持续下降,大大减少了因工伤而返贫的几率。随着工伤保险事业发展迅速,聊城“预防为先”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预防、康复、补偿”三元素,已成为工伤保险实施的主要内容。从源头上有效遏制工伤事故发生,切实保障职工利益,从而提升职工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以此来检验党史学习教育的成果。

猜你喜欢

聊城市工伤保险工伤
聊城市召开2021年度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
山东省聊城市老年大学校歌
田间趣景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公司烧饭农妇意外坠亡是否认定工伤
航空梦想的摇篮——山东省聊城市冠县第一中学
我国工伤保险参保人数突破2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