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应如何从小学生语言能力培养角度设计阅读教学
——高师小教语文专业学生对话式阅读教学案例分析
2022-01-01李海霞李晓坤
李海霞 李晓坤
(1.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1;2.牡丹江市师范附属小学,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养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其中小学阶段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说到语言能力,必然涉及听、说、读、写等能力,小学生这些能力的培养渗透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尤其是在阅读教学中有集中体现,我们在语文教学实践中倡导的对话式阅读教学,就很好体现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培养。在高师小教专业学生语文教学实习的过程中,也会特别突出对话式阅读教学,力求培养小学生的语言能力。
所谓对话式阅读教学,就是要在学生、教师、教材编辑者和文本四者之间建立一种立体的对话关系,即达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平等与沟通。对话式阅读教学强调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是独立的对话主体,认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学生、教师、编者、文本的多方面的对话,了解和掌握知识及知识的获得过程,养成合作精神,最终实现“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认知,学会做人” 。高师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紧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步伐,在指导学生对对话式阅读教学理论把握的基础上,更着重于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微格教学实践中恰当运用这一教学模式。从近些年来学生的微格教学实践可以看出,这些未来的准教师都具有“对话”意识,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环节上,又存在着不少弊端。
一、将简单问答等值于对话
有些准教师在备课预设中设计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字音校正、词语解释等,课堂之上就以这些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而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也只是简单地肯定或者否定,然后自己补充一些讲解,再抛出下一个问题。总之,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千方百计引导学生回答出教师的预设答案,在这一过程中,表面上看似乎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教师和学生之间也似乎有互动,但实际上学生一直是被教师牵着鼻子走的,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学生的思维始终被限制在一个固定的框架里,会助长学生的思维惰性。这样的课堂,毫无活力可言。
二、对话环节准备不充分
有些准教师是为了完成微格教学任务,因此,遵照评分标准的要求设计对话环节,但是,并没有为所有合作的同学印发课文内容,造成在教材缺乏情况下的形式性的对话,脱离文本文字理解,意义大打折扣。另外,即使教材准备齐全,也是急于对话,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二三分钟后让学生找出问题答案,这样的快速度对话根本不能真正实现心与心的沟通,学生连最基本的课文都没有读懂读透,就更谈不上进行深入探究了。
三、课堂小组讨论流于形式
因为微格教学是在大学生中开展的教学实践活动,所以,与准教师配合的都是自己的同龄同学,以往的生活、学习经历,使得这些同学对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内容是非常熟悉的,对于教师布置的小组讨论话题任务,也是轻易就能明了的,因此,教师刚一下令,教室内就热闹起来了,一声高过一声。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负责配合的同学几乎都是心不在焉的,散漫而随意,大部分人在闲聊,小部分人在玩手机,等等,完全没有进入讨论的状态,最后,小组讨论活动常常是草草收场。大部分准教师都在这一环节有种受挫的感觉,没有真正体会到课堂小组讨论的精要,很是遗憾。
四、教师角色缺位
这是由传统教学中的教师一言堂滑向了另外一个极端,即“教师无节制地放纵学生的‘你的理解’‘你的理由’‘你的生活体验’‘你的看法’” ,并且无论学生怎样回答,都给予积极的肯定,即使回答已经远离了课文主旨,仍然不做正确的引导,只顾让学生满意。这样的课堂,表面上给人的感觉学生发言很热烈,学生的主体性被调动起来了,但实际上由于学生的生活、学习经验不足,对某些问题的看法容易产生浅见、偏见甚至误解等情况。教师的放任态度,使得学生离有价值的教学内容越来越远,学生的深层次思维没有被真正调动起来,浪费了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也丧失了挖掘潜藏课程教学资源的良好时机,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教学目标难以达成。
五、教师自身对文本理解不到位
小学语文课文内容都比较简单,但是,既然作为经典编选入教科书中,就一定有其不可取代的价值意义,就体现了教科书编者的一番良苦用心。但有些准教师心态浮躁,不能静下心来仔细研读文本,不能仔细研究字词句段篇,乃至每一处标点符号,造成对文本主题内涵把握不深入或歪解,偏离教科书编者意图等情况,从而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如教学二年级课文《狐假虎威》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演环节,让学生表演“神气活现”“摇头摆尾”等四个词语,但是,由于教师自身对这几个词语的理解就是模糊的,似懂非懂,对学生也无所谓引导,所以,学生粗枝大叶的表演虽然活跃了课堂氛围,却对文本理解意义不大。
正如弗雷尔所说:“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复存在,一个新的名词产生了,即作为老师的学生或作为学生的老师。”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对话式阅读教学克服了传统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诸多弊端,是营造民主和谐教学氛围,发挥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的理想模式,应该引起重视并积极推广。高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在微格教学中勇于尝试,这种探索精神非常值得肯定,但是,他们毕竟缺少一线岗位的实际教学经验,教学中存在各种不足在所难免,这就要求高师小学语文教学时教师要勤于反思,不能一蹴而就,急于求成。笔者针对以上概括的小教专业学生对话式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从整个小学语文教法课程理论出发,结合这些准教师的典型教学案例,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努力寻求解决办法。现将目前总结出来的改进措施归纳如下:
1.强化理论修养
理论是行为的先导。如果有很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学生的微格教学实践目的性和操作性会更强。例如,如果切实把握了对话式阅读教学的对话性特点,就会对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构成的关系网有一个清醒的认识,也就能通过四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来共同学习。教师不只是问题的提出者,小组讨论的组织者,教师不应人为地将自己与学生之间画上一条无形的不可超越的界线,教者要时刻警醒自己,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共同体,教学相长,在师生的平等沟通、交流中,才能真正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合作性和真实性的特点,进而使学生挖掘自我的语文意识,培养独立的语文能力。
2.培养合作意识
不少人认为,要实现对话式阅读教学,必须较多地利用小组讨论的形式来组织课堂教学,因此,在微格教学过程中,准教师比较热衷于设计小组讨论这一环节。但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基本上这一环节形同虚设,所起作用不大。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有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态度。一方面配合的同学要端正态度,严肃对待每一节微格教学课,并且,认真记录听课笔记,填写评价单,以利于公正评分。另一方面授课的准教师也需要把授课材料准备充分,课前除了准备丰富多彩的教具之外,还要把所讲授的课文印发给同学,能使课堂教学有所依凭,有利于真正展开小组讨论。
3.立足于文本,钻研文本
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语文教师,最基本的职业素养就是要钻研文本。我们知道中国汉字蕴藏着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而由汉字组成的一篇篇文章,更是寄寓了作者和教科书编者的深意,所以,无论课堂教学手段多么丰富,都要立足于文本,仔细认真研读文本,这是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恪守的教学原则。例如在教学《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一课时,教师依据课文内容提问,“小溪看见了什么?”然后,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重要词语“沿着、顺着、乘着”研读,并做板书,随后,又继续找出“泥泞、荆棘、温暖”研读,课文就在这样的有条理的教学过程中,一层层展开,雷锋精神也随之荡漾在每个人心中。由于这位教师敏锐地抓住了教学内容关键点来组织教学,教学效果很不错。
4.锻炼随机应变的能力
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一旦经过教学智慧的点拨,就会迸发出无穷大的教学潜力。但是,课堂生成性课程资源具有不确定性、不稳定性等因素,在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随对话而产生的随机问题、随机情境,恰恰具有这一特点,而准教师由于自身教学经验不足,各类知识资源库尚在形成中,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处理这样的问题和情境,是比较有难度的。若碰上类似问题,就大脑一片空白了,或者在慌乱中忽略不计。其实要处理这些生成性问题,最重要的途径就是丰富自己的知识资源,厚积薄发,并且广泛学习间接教学经验,反思自己的教学得失,仔细研究琢磨,慢慢锻炼自己的课堂随机应变的能力。
5.问题设计要有科学性
问答式教学不能等同于对话式教学,但对话式教学过程不能少了问答。对话式阅读教学过程中提问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思考,使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进而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因此,在对话式阅读教学中,需要逐层深入地设计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探索课文的精髓,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理解更自然深刻。例如在《雷锋叔叔和我们在一起》一课教学时,教师提问,“小溪,你见到雷锋叔叔了吗?”“你看到他正在做什么?”“你觉得雷锋叔叔艰辛吗?从哪里看出来的呢?”层层递进的问题,使得简单短小的篇幅,也让人回味无穷。
综上所述,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不仅要从理论上领悟对话式阅读教学这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内涵和特点,反复地学习、思考、研究,更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尝试,以提高对这一模式的操作能力,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