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教融合视角的现代区域职教大综合体多维协同机制构建研究*

2022-01-01刘云朋周明芳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1年10期
关键词:职教产教职业院校

刘云朋,周明芳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智力和人力支撑,职业教育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增强,其地位和作用也不断凸显。为了使职业教育的发展更好地适应教育强国建设的要求,党和国家大力支持产教融合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19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对产教融合给予了指导性意见[1-2]。本文在分析目前我国产教融合发展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探究如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多层次推进区域职教融合发展及一体化建设。

1 职教融合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

1.1 地方配套政策和工作机制不完善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职教20条”)从职业教育的制度体系、国家标准、人才保障、督导评价、组织实施等方面对产教融合予以指导。但是由于各省市、各区域政策环境和发展条件的不同,国家政策并不能完全适用于所有地区,因而导致缺乏产教融合具体政策指导,地方政府在制定产教融合配套政策时“无章可循”,出台的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3]。

1)产教融合经费投入不足。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是经费不足。职业院校在资金、仪器设备等方面缺失,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和发展质量,从而阻碍了产教融合的发展进程。以河南省为例,2016年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为7 375.56元,这一数值不仅远远低于率先开展产教融合尝试的广东省和江苏省,而且远低于临近的湖北省和安徽省,以及西部的云南省。河南省在职业教育发展上的投入不论是总量还是近几年的增长速度都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4-5]。

2)对于院校衔接的关注度不够。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职教20条”规定: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但是许多地方在制定产教融合政策的过程中往往把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割裂成两个独立的教育阶段进行规划,不能形成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6]。同时,许多地方在提到职业教育时往往关注的是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而本科高等学校缺乏关注度,这不仅会使人们对职业教育产生偏见,而且制约了中国职业教育标准体系的建设,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3)多数产教融合政策处于起步期。各省市和区域由于实际情况不同,在制定产教融合政策时没有可供借鉴的现成模板,多数政策属于“摸着石头过河”,在制定政策时会大量使用“鼓励尝试”一词,这就降低了参与主体的热情,许多参与主体因害怕承担风险而不敢贸然尝试[7-8]。

1.2 参与主体尚未形成深度融合的协同发展机制

当前我国产教融合的参与主体主要有职业院校、企业和一些研究机构等。首先,在产教融合过程中,各参与主体权责不明,出现了许多责任空白或者责任重叠的领域,尚未形成有效运转的教育体系。其次,各参与主体的交流方式多为短期性的,比如座谈会、学期实训等,信息的覆盖面和深度有限,不具备可持续性。再次,参与主体之间没有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的两大主体是职业院校和企业,二者受经营方式、价值观念的影响,在产教融合过程中追求的目标不同。企业多以实际利益为主,学校则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这就导致双方的合作项目,比如顶岗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往往流于表面化,不能够找到真正的契合点,从而无法复制、推广和实现可持续发展[9-10]。最后,本科高等学校作为产教融合主体的缺失。“职教20条”提到: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到2022年,一大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型转变。由此可见,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构建离不开本科高等学校,但在实际教育和培训过程中,职业教育多以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院校和企业为主体,本科高等学校的作用尚未发挥出来[11]。

1.3 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

从职业院校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拥有高职院校1 400多所,这些院校的专业设置大多雷同,缺乏特色,受空间分布、分级管理、政策导向等因素影响,不仅不能有效促进职业教育资源的共享,而且无法构建完善的区域职业教育体系[12]。在产教融合过程中,企业多为服务者的角色,为职业院校提供学生实习岗位、教师进修机会、院校建设资源等,他们的利益往往来自于减免税费,并且许多地方对于如何落实相关优惠政策没有明确的规定,致使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明显不足[13]。

2 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

协同创新体系的构建要以区域城市为依托,以地方高职院校为龙头,坚持“统筹规划、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充分调动企业、职业院校、科研院所、政府多方参与的动力因素,通过资源共享实现协同增效。产学研协同创新要以融合发展为视角,围绕城市发展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将协同创新的元素、内涵渗透到区域职业教育的每个层面。要利用好政府的主导作用,形成以职业院校联盟为主的协同主体资源,打造多元化且具有共同利益诉求点的办学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城校互动”的创新机制,确保多方利益[14]。

1)构建政府主导下的科学统筹和产教互惠融合机制,实现职教融合创新协同发展。政府作为推进产教融合的主导力量,首先要将职教融合发展理念纳入政府发展规划,形成正式的政策性文件,从顶层设计、发展规划、优惠政策等方面给予保障与支持;其次要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和组织机构,负责统筹协调工作,强化责任意识,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引进、品牌建设、文化推广等各项工作;最后要营造重视职业教育发展、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加大对区域职教融合模式走协同创新之路的宣传力度,提升公众的认同感。

2)构建“校、地、企、行”多方参与的协同创新联动机制,加快职教融合创新体系内涵建设。“城校互动”是职教协同创新体系的主体内涵,要秉承“城校高度融合,城校良性互动”的发展理念,依据城市产业发展需求探索“立地式”职业教育新模式,最大限度地将职业院校、政府、企业、行业协会和社区的优势资源加以整合,实现城校互利共赢。一是以政府为主导,成立“校、地、企、行”多方参与的职业教育资源联动效应联盟,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体、院校协作、多元投资、成果分享的协同创新体系。二是规范参与各方的“责、权、利、财”,制定具体的合作框架,形成资源共享、项目合作、平台共建的“政产学研用”利益共同体。三是打破壁垒,以服务城市产业需求为主导,完成专家团队、资源平台等的共建共享合作和环境建设,完善职教融合协同创新体系,推进区域职教城系统性工程高质量发展。

3)构建多元办学主体下分权与制衡的管理机制与利益机制,促进职教融合创新体系可持续发展。确保各方利益不受侵害是保障职教融合创新体系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保障内涵效益达标、规模办学效益稳定的重要前提。通过建立完善的分权和制衡机制,可有效解决各个主体之间资源的合作黏合度低、融合度低、协同度低的发展瓶颈,提高区域职教融合发展的“自身集聚资源”能效。首先,参照国家职业教育政策和地方法规,制定内部管理、利益分配、奖惩机制等系列管理办法和制度,依靠制度确保执行力与落实度。其次,建立产权明晰机制,通过第三方监督、理事会商讨等方式对各方资产所有权和股权收益进行核算和再分配,确保多元办学主体内部的信任与透明。最后,组建区域职业教育法务机构,处理经济利益纠纷问题,保证多元办学体制能够有效运行。

3 区域职教综合体的构建

3.1 建立职教多元开放发展机制

在现代区域职教综合体的构建过程中,各类参与主体包括学校、企业、政府等都应该将“为本区域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作为长期的发展目标,积极吸纳其他群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到综合体的构建中,践行共建共享理念,推动区域内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首先,应该积极推进构建完整的教育体系,建立由中职到高职再到本科及硕士的学历晋升机制,破除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壁垒,探索二者互融互通的管理体制,能够让区域内不同类型的院校之间互认学分和教育经历,拓宽教育渠道。其次,应构建多元化的教育模式,除正规院校之外,还应该依托社会培训,为社会群体提供接受培训的路径。比如通过农业技能下乡、行业入职培训、社区学校、网络开放教育等,为农民群众、进城务工人员、城市待就业人员等提供学习职业技能的机会,在区域内形成全民学习的氛围,构建学习型区域,提升区域人才培养质量。

3.2 构建融汇互通多元学制路径

“职教20条”提出:实现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加快推进职业教育国家“学分银行”建设,实现学习成果可追溯、可查询、可转换。现代区域职教大综合体的构建应积极响应“学分银行”建设政策,为在区域内接受教育的人员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受教育人员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可以累积学分,计入到“个人学习账户”中,区域内的学校可以实现学分积累、互认、转化等。

此外,各地区在构建现代区域职教综合体时应当努力拓宽人才的成长上升渠道。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主要是以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为主,本科高等院校参与较少,职业教育专业类型的研究生仍在探索阶段。受个人意愿、社会认知、招生政策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受教育人员往往在完成中职教育、高职教育之后就终止了自己的学习生涯,“专升本”人数比例较少,人才成长渠道较窄。因此,在协同机制构建过程中,各地区应转变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让终身教育和学历教育互融互通,以产教融合为途径培养产业需要的人才,把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渠道融合起来。

3.3 提高职教社会认可度

受职业教育毕业生的学历、就业质量、成长前景等因素影响,社会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较低,认为职业教育劣于普通教育,将职业教育与学历低、能力弱划上了等号。调查数据显示,在同等条件下,2020年我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月收入比职业院校毕业生平均月收入高1 200余元。为改变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国家应从政策层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完善相关政策,在全社会营造尊崇劳动的氛围,大力宣传工匠精神、劳动教育等。构建现代区域职教大综合体应该以职业院校“双高建设”为指引,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财政、政策、培养机制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保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而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同度;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提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和认同度,如可建立一批职业技能体验中心,免费向大众开放,提高公众对职业教育的参与感。

4 结束语

在建设教育强国的过程中,各省市和区域要把职业教育放到和普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突出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构建职业教育多元开放的格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着力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能人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融合,协调多方机制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升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提供优质人才资源支撑。

猜你喜欢

职教产教职业院校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二年制职教本科线性代数课程的几何化教学设计——以特征值和特征向量为例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依法推进河南职教工作再上新台阶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中英越洋握手 职教领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