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治

2022-01-01

河南畜牧兽医 2022年16期
关键词:嗜血断奶猪群

李 斌

(广东省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大麦山镇人民政府,广东 清远 513328)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被称为多发性的纤维素性浆膜炎和关节炎,是由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发的一种典型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任何年龄品种的猪群对副猪嗜血杆菌的易感性都很强,其中以断奶后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感染率最高。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十分复杂,往往与养殖场的不科学养殖管理、饲料的营养价值密切相关。由于该类疾病属于典型的免疫抑制性疾病,一旦感染猪群往往会造成整个猪群出现严重的免疫抑制,多种疫苗免疫接种失败,容易造成各种传染性疾病入侵,所以一旦养殖场出现副猪嗜血杆菌病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并发感染现象,发病较急时会增加发病率和死亡率,给养殖场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生殖规模化养殖发展模式之下,就需要饲养管理人员提高重视程度,注重做好副猪嗜血杆菌病防治工作经验的有效总结,及时识别该种传染性疾病,及时防控该类传染性疾病,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避免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病例探讨

2020 年11 月下旬,在一个养殖场当中的10 日龄至3月龄的仔猪群体当中陆续出现了一类传染性疾病,特别是仔猪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的发病率最高。从表现出临床症状到死亡,通常会经历4~5 d,不死亡的猪群大多转变成僵猪,生长发育不良。通过仔细观察发现,养殖场的发病率一般在10%~50%,死亡率通常在50%左右,某些年龄段的猪群死亡率能够达到80%。出现发病情况之后,养殖户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尝试使用红霉素、林可霉素、阿莫西林、青霉素、磺胺类药物进行治疗,均没有取得很好的治疗效果。当病情出现之后,养殖户并没有将患病猪单独隔离,而是继续采用混合养殖的模式,在同一个圈舍当中存在来源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的猪群。兽医接到报告之后对养殖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查,该养殖户并没有进行妥善有效的疫苗免疫接种,并且也存在免疫不规范的行为,养殖场的卫生环境较差,普遍存在不同年龄的猪群混合养殖的现象,整个猪群的个体大小不一致。随后又进行了病原分离鉴定,再接种在葡萄球菌的培养基上,能够形成卫星生长现象的致病菌菌落,由此可以判定病原为副猪嗜血杆菌,并在此基础上筛选出了几种敏感的药物,很好地控制了病情。

2 流行病学

2.1 病原特征

副猪嗜血杆菌病又被称为多发性浆膜炎、关节炎,或被称为格拉泽氏病,主要对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造成严重危害,在断奶前后和保育阶段具有较高的发病率,通常在10%~15%,严重时死亡率达到50%。副猪嗜血杆菌是一种短小的革兰氏阴性染色的致病原,与纤维素性浆膜炎、多发性关节炎有着紧密的联系。副猪嗜血杆菌具有多种形态,有15种以上的血清型,其中血清型5、4、13最为常见,占到了70%以上。该种病原微生物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有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的参与,一般条件下很难分离得到各种病原,尤其是应用抗生素治疗的病例,会给该种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很大困难。副猪嗜血杆菌在猪群的呼吸道和自然环境当中广泛存在,抵抗能力相对较弱,干燥环境紫外线照射条件下,短时间内就会失去活性,但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能够长时间存在,对常见的消毒剂比较敏感,短时间内能够将其杀死。

2.2 流行特点

副猪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的致病菌,当副猪嗜血杆菌假定植到呼吸系统之后,通常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性,只有与其他病毒细菌协同发病时,才会表现出严重的发病。在近几年从患有肺部炎症的猪群当中分离出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概率越来越高,这与支原体肺炎的发生流行有密切联系。通常情况下,副猪嗜血杆菌经常和繁殖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圆环病毒、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肺炎支原体混合感染,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症状。副猪嗜血杆菌只会感染猪,不会感染其他牲畜,患病猪、带菌猪是最主要的传染源。不同来源、不同年龄的猪群混合养殖,或者短时间内猪群当中引入了大量的新猪,导致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各种应激因素都会促使或加重该种疾病的发生流行。例如,养殖密度相对较大、卫生环境不良、气温突然发生变化、圈舍通风不良、寒冷的条件刺激、不同生长阶段的养殖密度相对较大、饲料营养价值相对较差、猪群生长发育不良均会造成该种疾病的快速传播蔓延。

3 临床症状

根据猪群的年龄不同,身体抵抗能力不同,副猪嗜血杆菌侵染猪群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有一定差异性,主要表现出急性型和慢性型两种。其中,急性型在养殖场当中的数量相对较少,大多发生于膘情相对较好的断奶仔猪群体当中。发病之后患病猪的体温迅速升高到41 ℃,最高升高到42 ℃,精神状态逐渐变差,不能够正常采食,呼吸极度困难,呈现腹式呼吸。在出现临床症状3~5 d之后就会死亡,成活率相对较低,存活的患病猪会留下严重的后遗症,逐渐转变成慢性型。慢性型大多发生于哺乳仔猪和保育阶段的仔猪,患病猪的体温一般升高到38~40 ℃,主要表现为采食量逐渐下降、精神萎靡不振、全身肌肉震颤、扎堆取暖、呼吸极度困难,从鼻孔当中会流出很多黏液性或者浆液性的分泌物,被毛杂乱,身体消瘦,体表皮肤表面发红或者苍白,失去光泽,患病猪行动比较迟缓,关节显著肿大。有的患病猪还会表现出典型的神经症状,在猪舍当中不断地做转圈运动,向前跑,向后退,随后共济失调,四肢无力,生长发育不良,最终衰竭死亡。

4 病理变化

通过解剖能够发现,大多数病死猪都会表现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纤维素性心包炎。在病变的肺脏组织表面往往会附着有大量的纤维素渗出,心包当中蓄积有大量的浓稠的液体,肺脏和胸膜粘连,有个别患病猪腹膜出现炎症,病变腹腔当中也会蓄积有很多的脓性渗出物。将病死猪肿大的关节切开之后,从中会流出很多大量脓性分泌物,关节腔严重病变或者坏死。有个别患病猪还会伴随胸部积水,腹水显著增多,肺脏显著肿胀,肺脏表面存在淤血出血病变,肺间质显著增宽。个别心包膜和心脏粘连在一起,形成了绒毛心。病死猪的全身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肿大出血现象,外观呈现暗红色切面,呈现大理石纹路病变,脾脏显著肿大,甚至在脾脏表面还会出现大面积的出血性梗死病灶。

5 科学治疗

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发的传染性疾病,应该加强针对性的防范,通过严格的药敏实验,筛选出敏感抗生素进行对症治疗,确保在短时间内控制病情。庆大霉素、头孢菌素、增效磺胺药物对副猪嗜血杆菌具有较强的治疗效果。确诊为副猪嗜血杆菌感染引发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之后,应该将患病猪单独隔离并对假定健康猪群和健康猪群进行针对性的药物预防,对患病猪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一般整个猪群的饲料当中,每1 t添加30%的氟苯尼考400 g,30%的阿莫西林300 g,混合均匀之后连续使用一周,轻度、中度的感染病例可以注射氟苯尼考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5 mg/kg体质量,另一侧注射硫酸庆大霉素注射液,使用剂量为2 000 IU/kg体质量。上述药物每天使用一次和每天使用两次,连续使用3 d为一个疗程,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症状较为严重,没有治疗价值的猪群应该及时淘汰处理。在对养殖场的猪群进行科学治疗的同时,也需要及时将养殖场当中生长发育缓慢的猪群淘汰。

6 预防方案

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流行,应该注重加强对环境的针对性管理,消除养殖场当中的一切发病诱因,减少各种应激刺激。在副猪嗜血杆菌病发生流行的高峰期,应该对猪群进行有效的药物保健。流行期间对猪群进行针对性的免疫接种,提高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并且要确保断奶仔猪和其他年龄的猪群不能混合养殖,一定要对猪群进行严格把关,将患病猪集中隔离在同一个圈舍当中。断奶后的保育猪一定要实施分级养殖,这样能够有效降低蓝耳病、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免疫抑制性疾病在猪群当中的传播蔓延。日常要确保圈舍防寒保暖,减少温度应激。在猪群断奶转群混合养殖或者运输之前,可以在饮用水当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的药物,如维生素C,保证身体抵抗能力相对较强。副猪嗜血杆菌威胁较为严重的养殖场,应该定期进行疫苗免疫接种,有条件的养殖场应该选本养殖场的副猪嗜血杆菌制成灭活疫苗之后进行针对性免疫接种,能够提高针对性的治疗效果,也可以选择使用副猪嗜血杆菌多价灭活疫苗对母猪进行免疫接种。

7 结语

综上所述,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威胁较为严重的细菌性传染性疾病,同时也是生猪养殖领域比较常见的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副猪嗜血杆菌在生猪养殖领域普遍传播流行之后,会使得整个猪群的免疫能力呈现逐渐下降的态势,养殖场多种疾病混合感染的现象十分普遍。要想有效控制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发生流行,避免混合感染,就需要做好像副猪嗜血杆菌这类免疫抑制性病原的有效防范。一方面,要根据养殖场的疫病发生流行情况,提前采取药物进行有效的保健处理,并针对性做好疫苗免疫接种;另一方面,要注重改善养殖环境,减少环境当中的应激因素,提升猪群的身体抵抗能力。一旦发现病情应该及时送检,以免错过最佳的防控时机。□

猜你喜欢

嗜血断奶猪群
仔猪断奶后消瘦应采取哪些措施增肥
健康猪群体系建设的主要措施
柳州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流感嗜血杆菌的流行病学特点及耐药性*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猪群免疫抑制因素及应对措施
Hunter—Gatherers
住口
花脚蚊
冬天不宜给孩子断奶
为什么整群猪围攻一头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