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信”提升路径研究

2022-01-01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何楚婷

广东教育 2022年11期
关键词:性格校企院校

文/广州华立科技职业学院 刘 燕 何楚婷

自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及2021年4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明确指出“要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健全多元办学格局,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具有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以来,根据重要会议和政策文件的精神,各高校掀起了“深化校企融合、推动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研究新高潮,并产出了不少成果。高职院校教育模式的创新改革和教学效率提高,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具有深远影响。要筑牢“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校企双主体实施”的命运共同体,作为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民办高职院校,探索双主体育人模式,做到从人才培养定位、课程设置等方面与本服务地区企业发展进行精准对接,从而帮助学生巩固职业理想、强化专业自信和职业自信。

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灵魂,也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基本模式。作为“双主体”办学的职业院校和企业,应充分利用双方教育资源和教学优势,共同参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完成人才培养任务。从“职教20条”,以及2016年到2021年连续多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告,都提倡弘扬敬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而发扬工匠精神最重要的是形成爱岗敬业精神和树立职业自信。

职业自信是对自身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等方面给予肯定,是一种价值观、职业操守。中国职业规划师协会认为,职业生活在人生中占据了核心与关键的位置。美国作家爱默生说过:“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在人们一生的职业历程中,有人事业有成,有人碌碌无为。终其原因在于人生活中是否树立自信,更多的是对职业生活的自信。

在高职院校的“双主体”育人中,大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开展“职业自信”下高职院校双主体育人模式探究,在校企育人过程中,进一步提升学生对行业的认可、专业的认同、职业的肯定,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自信的现状

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兴则国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青年有自信、理想,则国家有前途,民族有希望。

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青年一代,是大学生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有着当代大学生的共性,又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和价值观。大学生所处的新时代是成长成才、成就事业的好时代。教育资源、学习环境相对丰富,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高职教育经过多年发展,其在办学规模及特色、教育质量等方面整体得到迅速发展。但是,我国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存在职业自信不足。表现在对专业认知度较低,对适合自己的职业缺少分辨力、职业定位模糊、岗位认知不足、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甚至没有规划,应聘、工作时心虚、慌张、自卑等。因此,找出高职学生职业自信心不足的原因,针对性进行培养教育,有效提升其职业自信心,显得非常重要。

二、高职院校学生缺失职业自信的原因分析

(一)个体性格因素

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认为:“性格可界定为个体思想、情绪、价值观、信念、感知、行为与态度之总称,它确定了我们如何审视自己以及周围的环境。它是不断进化和改变的,是人从降生开始,生活中所经历的一切总和。”所以不同人有不一样的性格,有的热情外向,有的羞怯内向,有的沉着冷静,还有的火爆急躁。通常来说,性格内向的人往往表现为积极性不够、不活跃、不自信,在面对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时,不主动、不轻易尝试、畏畏缩缩,怕解决不了困难,也怕出错被嘲笑、轻视,这种性格的人在培养其自信心的过程中需倾注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否则容易活在内心世界,影响自信心形成。

(二)家庭教育因素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教师,原生家庭气氛、传统习惯、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学效对象、家人互动关系等,直接影响子女在日后生活、学习、工作、新家庭中的表现。据多年高职院校的教学、学生管理经验,高职学生大部分家庭对子女的教育要么过于松懈,要么过于严苛,是学习不好、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影响因素。在求学过程中,虽然在校时间长,但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毕竟精力有限,其实父母正向教育的作用更为有效。父母疏忽或者过于严厉,学生压力大,学习自豪感、成就感和优越感缺失,长此以往,则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讨厌学习,自然基础知识薄弱,适合的学校也只能是职业院校,大概率还是父母挑选的。大学期间,尽管远离父母,依然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痕迹,始终影响着学生自信心。

(三)职业院校学习氛围因素

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现代化职业发展教育体系尚未成熟,在人才培养方面更多地关注学生专业知识与职业技能的培育,对于学生职业自信和职业精神等人文素质方面的培养重视程度不够。另外,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厌学,喜欢参与学习以外的活动,诸如组织活动、参加社团等,即便如此,他们对未来生活、职业缺乏规划,上大学只是脱离父母管束,在学习相对自由的环境中逐渐散漫迷失。而且学生本身学习成绩不好,是带着自卑心态就读高职院校。尤其是对于高考失利被迫进入高职院校的部分爱学习的学生来说,没有学习氛围,失去学习兴趣、信心,加上对大学憧憬与现实中高职院校产生落差,失落与自卑则成为他们树立自信的第一道难关。在校两年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与职业追求,想着如何混一张文凭,业余时绝大部分学生迷恋电子产品,沉迷游戏追剧。在校第三年,即将离校实习及就业,他们对未来的迷茫感更强烈。

(四)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低

国家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同时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发严峻,社会上虽然不少用人单位欢迎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但实际上更青睐于高学历、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一些名不见经传高职院校毕业的学生甚至受到歧视。他们进入单位后的薪资待遇、培养机会明显低于本科院校学生,主要从事一些技术含量低、报酬不高的工作。加上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学习能力、自制力、自我解决问题能力等较差的社会偏见,使部分高职学生容易对自己未来的职业产生怀疑和悲观情绪,从而导致职业自信心缺乏。

三、高职院校学生提升职业自信的途径

(一)塑造职业性格,构建职业自豪感

职业心理学有研究表明,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性格要求。虽然每个人的性格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适应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但却可以根据后天培养从而养成所对应的职业习惯和职业性格。对企业而言,职业性格代表的是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业绩;对于个人而言则是事业的成功与否。简单地说,职业上的性格没有好坏之分,只有适不适合。

1. 良好性格是形成自信心的前提

性格可以在后天社会环境中逐渐形成,主要体现在对自己、对别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所采取的言行上。因此,父母、学校、社会对个人性格的形成会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良好性格表现出乐观、勇敢、善于交际等,能直面困难、解决问题,有利于形成自信心。

2. 正确职业认知是树立职业自信的关键

职业认知是指对职业的认识、职员和团队的认识。正确职业认知具有清晰的岗位认识和事业目标,是顺利进入职场,走上职场成功的基础,也是树立职业自信的关键。

3. 正确职业性格是构建职业自信的保证

大部分人在二十岁以后会形成稳定的职业性格,从此便很难变化,而性格对职业的选择以及职业的成功有着重大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形成正确三观的黄金时期。如何处理好个人与集体、学习与工作、理想与现实等方面的关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怎样的生活才更有意义等,这一系列的人生课题,都需要大学生去观察、思索、选择、实践。尤其是培养正确的职业性格,找到适合的工作环境、岗位特质,事关职业生涯成功,是建立职业自信的保证。

(二)以家庭为榜样,培养正确三观

任何人在成长成才之路上,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但正确的人生观能让人科学认识实际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勇敢直面和处理各种人生矛盾。家庭尤其是父母对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教育作用他人无可替代,所谓言传身教,父母有正确的三观,且重视培养子女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明确子女人生的目的、端正他们的人生态度、认识他们人生的价值,才能为他们创造有意义和价值的人生奠定基础。

(三)双主体育人提升职业自信

职业自信是工匠精神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自己能力的自信,也是对于职业未来前景的认可。学生在校内学到专业知识,在校外实践的工作中积累经验,从而提高职业自信心,对职业产生认同,更好地上岗融入社会。在高职院校的“双主体”育人中,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自信。

1. 制定注入校企双主体育人理念元素的人才培养方案

以“职业自信”为出发点,校企共同育人从政策和制度上强调校企共同培养的原则,在联合培养实施前,确定职责和任务分工,再共同制定方案和考核标准,提出方案实时调整计划,以便适应社会职业需求变化;培养过程中,校企共同开发或者选定教材;教学过程中,校企双方发挥各自优势,资源互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实训环境。校企双方在开展校企合作过程中,采用双元育人模式。例如: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企业为学院各专业讲授建筑施工组织、建筑资料管理等专业课程,提供实训基地,项目现场讲授,生动直观,也便于进行实践,从而使订单班的学生更容易适应相近工作岗位,培养其“职业自信”。

2. 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无缝对接岗位

直接通过“定向招生、定向培养、定向上岗”的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来实现人才精准培养。在试点过程中,坚持把育人标准融入市场需求,教学过程融入生产实践,岗位成才融入技术进步,深入推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制度,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就业创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为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有效提供具有“岗位自信”的技术技能人才。

3. 创建校企共同课程、共同讲授课程

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思路,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增强学生职业认同、责任感。

4.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在双主体育人模式教学中,“双师型”师资团队的建设意义十分重大。学校教师普遍存在理论能力强,实践能力较弱的情况,首先,每年通过与企业师傅的交流、寒暑假下企业挂职锻炼、带学生进行认识实习及岗位实习的方式,提升实践能力。其次,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促进学习交流。

5. 组织校企联合竞赛

基于塑造学生的“职业自信”,校企可以通过重构课程内容,在相关课程融入1+X考证内容,组织学生参加相关技能比赛,在考证和比赛中,以赛促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不仅能提升课程教学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及精益求精的职业自信,以及在团队合作中体现自身价值的理念,提高其职业自信心。

(四) 培养具有职业自信的专业人才,促社会转变观念

国家和政府层面为高职教育和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营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从全面的视角对职业教育的功能或作用进行认识,其中包括经济社会和人的发展在内,将提升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可度。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从高职院校和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要通过加强内涵建设,苦练内功,在提高办学层次和打造品牌特色方面下功夫,在教师的技能水平和专业教学能力方面下苦功,用学校的实力和学生的质量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公众的认同。

结语

民办高职院校提升学生职业自信的渠道是多样的,但深化产教融合,校企联合才是培养适应企业和市场需要的综合型人才最佳途径。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单靠学校、企业一方均难以实现,须二者互相合作、取长补短。校企双方互相融合,各自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不断调整教学方式和培养方式,确保学生获得真才实学,将学习过程与知识积累、就业资本积累相融通,能有效帮助民办高职院校学生解决成长困惑、青春迷茫,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进而树立与时代同心同向的远大理想,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自觉成为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

性格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猫的性格爪知道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
校企合作五反思
性格描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