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文化振兴:文化育人视域下的实践进路

2022-01-01西南科技大学卿绍锋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育人精神建设

西南科技大学 卿绍锋

国家高度重视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多个重要场合从多个不同角度发表了文化以及文化育人的重要论述,为育人工作的开展作出了指引。当前我国小康社会已全面建成,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已成为当前最紧要的战略任务。从文化育人的角度来看,如何推动乡村振兴战略整体目标的达成已经成为当今最紧要的问题之一。

一、乡村文化振兴的现实意义

乡村文化建设隶属于乡风文明建设,反映着乡村经济政治建设的成效,同时对其他方面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要发展乡村文化,因为它不仅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消除精神贫困、满足人民精神需求的重要保证。文化的振兴是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的前提,是实现文化强国目标的基础。

(一)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很重要,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特别要注重提升农民精神风貌①。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在农村工作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改革开放初期,乡村文化主要起辅助经济体制改革的功能,服务于思想意识领域的国家宣传工作,引导农民响应号召,推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21世纪初,提倡“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主要作为配合地方经济建设的辅助手段。十八大以来,文化逐渐摆脱附属地位,乡村文化建设逐渐提高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同等的地位,甚至犹有过之。

国家重要会议中提出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②。乡风文明就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精神层面的建设要求,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前提。在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之际,乡村振兴工作重心逐渐从经济转向文化,体现了文化振兴地位的提升。

(二)乡村文化振兴是消除农民群众精神贫困的重要保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5575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乡村振兴的重点难点,也不再是物质贫困,而转向到了精神贫困上来。习近平认为,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③。

当前,农村精神贫困问题主要体现在乡村文化的式微、农村居民缺少对乡村文化的认同和自信。城市现代化的发展吸引了广大农民离开故土到城市谋生,使得农村社会中的经济模式逐渐被摒弃,乡村文化失去了存在和发展的土壤。乡村振兴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要实现全面振兴,更要彻底解决精神上的贫困。只有文化建设跟上了,乡村文化振兴了,农民的精神贫困才能得以消除,乡村振兴才能全面实现。

(三)乡村文化振兴是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指出,“我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④。着眼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封建社会的农耕文化到战争年代的革命文化,再到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无一例外都深深扎根于乡村这片土壤,可以说乡村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根。中国的幅员辽阔造成了广大乡村的地理与人文差异,产生了各具特色的乡村文化,这些多元化的乡村文化也建构起了中华文化的丰富内涵与鲜明特色。就情感归依而言,乡村寄托的是无数乡村居民的乡愁,是他们精神的归处。因而,只有自觉热爱乡村文化,才可以更加坚定我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二、乡村文化振兴面临的主要困境

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上的腾飞,还强调乡土文脉的接续以及乡土文化的发展,这就对乡村文化振兴工作提出了现实的要求,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必须要以乡村文化振兴为前提。当前,我们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还面临许多困境。

(一)人口流动导致的文化建设主体缺失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量乡村青年离开故土,进入城市谋生。青壮年的大量流失使得乡村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成为农村人口的主要构成部分,受限于年龄和知识水平,他们在文化活动中往往是以受众的身份出现,缺乏一定的文化建设能力。特别是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外出,使得他们对城市文化充满了向往,客观上导致了儿童未来逃离农村的行为。文化建设主体的现实缺失与未来主体的逃离,都对乡村文化振兴造成了一定影响。

(二)农村居民价值观念的巨大变化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乡村结构较之于以往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变致使乡村居民价值观念受到冲击。特别是当前乡村正处在一个转型时期,新的乡村文化价值体系尚不能很好地适应新时期的需求。在这种价值多元的环境中,乡村居民对自我身份和文化的认同逐渐丧失自信,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也在消解着乡村原有的价值理念。乡村居民的精神世界失去了指引,不仅导致乡村文化的地位受到极大的冲击,还使得乡村文化建设工作的开展面临巨大障碍。

(三)乡村文化的逐渐衰落

传统乡村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化是相反的命题,随着现代化的发展,当前的乡村社会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景象。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传统手工艺品逐渐丧失市场,迫于生活压力,乡村手艺人被迫放弃其赖以谋生的技能,使得以手工技艺为载体的乡村文化出现断代。同时随着文化市场的放开,诸如宗教文化、拜金主义等文化涌入乡村,占据了传统乡村文化的主流地位。特别是由于大量乡村人口的流动,新媒体平台和传播手段的革新,传统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受到挤压,文化场所的功能难以有效发挥。乡村文化公共空间的坍缩使得乡村居民与乡村文化之间的情感逐渐疏离,也使得乡村文化振兴陷入困境。

三、文化育人视域下乡村文化振兴的基本路径

从文化育人的角度出发,以培育乡村文化新人为抓手,重塑乡村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有效贯彻关于文化育人的重要思想,切实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建设中来,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推进文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

“文化是人为的,也是为人的”⑤。人是文化的主体,同时也是文化建设的主体,乡村文化振兴自然要重视人才队伍的建设。一方面,要大力发展乡村基础文化教育,增加对乡村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支持力度,吸引更多的优质人才扎根基层,传承乡村文脉,引领乡村文化发展方向。另一方面要明确加强乡村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根本还是依靠乡村居民本身。当前,在我们视野中涌现出了许多充满乡土气息的文艺工作者,这就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表艺术现形式更能为普通大众所接受。要重视这部分乡村文化骨干,发挥好他们对于推动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作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二)巩固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

拓展乡村公共文化空间是推动文化振兴格局形成和文化质量提升的关键。应着力从两方面着手拓展公共文化空间,一方面,创新乡村文化的生产供给以及服务运行机制,形成多元化的生产供给机制,各级文化机构和主管部门依据实际情况制定公益性的项目计划,面向基层乡村提供服务。例如,支持特色文化节日的市场化运行等等。另一方面,开展广泛的文化交流服务,提升乡村居民的文化消费层次。建设文化示范村,并发挥其榜样示范作用,促进乡村协同发展。文化示范村的建设要从物质和精神两个层面开展,既要立足于物质建设还要重视乡规民约的积极影响。

(三)推动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繁荣

习近平曾明确提出,“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⑥。在知识经济时代,要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就必须以文化产业建设为抓手,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激活乡村文化发展内生动力,发挥乡村居民的主体作用。明确政府和农民之间的关系,政府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组织者、引导者,应尽可能尊重广大农民的意愿,使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更有参与感和获得感。政府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加入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行列,从成功产业的发展中吸取经验,引入新的文化元素,使乡土文化与地方经济更契合。要发挥村“两委”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克服乡村文化发展中存在的“等、靠、要”的错误依赖思想。此外,还要健全文化产业的体制机制,规范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运行,确保其有序平稳运行,以产业助推文化繁荣。

注释

①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扣新时代要求推动改革发展[N].人民日报,2017-12-14(1).

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25.

③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

④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N].人民日报,2018-09-23(1).

⑤费孝通.论人类学与文化自觉[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183.

⑥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4.

猜你喜欢

育人精神建设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拿出精神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