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和老龄化双重背景下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2-01-01吉林财经大学刘冰璨

区域治理 2021年11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家庭

吉林财经大学 刘冰璨

乡村振兴战略要求把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全面推进乡村发展,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养老服务作为“三农”问题中的一项工作,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时期已有将近十年的时间,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中国2020年大陆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总量为2.64亿人,已占到总人口的18.7%。对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近10年的时间里升高了5.4个百分点,预计我国将进入一个更快速地人口老龄化时期。因此,要全面实现乡村振兴,解决农村养老服务问题和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是一个刻不容缓的工作。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现状

从全国来看,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而且农村老年人所占比例较高。相比于城市来说,农村人养老面临的困境比较多。目前农村老年人养老显现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救助为辅的一种养老状况。中国自古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在这种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很多人认为子女养育老人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可是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落户,村里所剩的大多是即将失去或者已经失去劳动能力的老年人。有的子女在村子附近务工,晚间回村可以照顾老人,有的在离村子比较远的城市打工,假期才得以回村看望老人。除了家庭养老之外,农村城镇有传统的养老院,通过走访一些传统养老院发现,老年人想要入住必须符合一些要求,比如,有一些地方养老院要求老人无儿无女等,因此入住率不高。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农村的脱贫比例越来越高,经济产业发展越来越好,但想要真正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还需进一步深思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养老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农村的很多方面相较之前都有改观,但农村老年人养老方面不尽完善,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家庭养老”面临困境

一种情形是大多数农民文化水平低、收入来源少,很容易和老人因为家庭琐事产生矛盾。一般子女成家后多和老人分开居住,老年人得不到周到的照顾和赡养。一部分60岁以上尚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会外出打零工,以维持日常开销。一些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不得不开口跟子女要生活费,如果子女本身生活也很拮据,矛盾就会加剧。严重的情况下,有的老年人迫不得已把子女告上法庭,索要生活费。更糟糕的情况是,老年人生活不能自理,子女只是按时送三餐,根本没有陪护和照料。另外一种情形是城镇化的进程中,年轻人大部分进城务工,农村剩下的多是老年人和儿童,同样无人陪伴和照顾,这些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水平较低,缺乏温暖和陪伴,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得不到根本保障。

(二)农村养老机构环境差,缺乏专业服务人员

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模式单一,主要是传统的敬老院和养老院,为一些符合入住条件的老年人提供综合养老服务。相较于城市养老机构而言,目前绝大部分农村地区的养老机构整体环境较差,服务水平较低,缺乏专业的服务人员。环境差主要体现在服务设施陈旧、屋内卫生状况堪忧等方面。同时现有的养老机构内部的服务人员基本都是从当地留守的农民中选用的,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业的职业培训,缺乏专业知识,不能很好地了解老年人心理和状态,因此服务水平较低。个别地方存在服务人员辱骂甚至虐待老年人的情况。由于农村养老机构环境差、服务水平低,加之受传统养老思想的影响,即使有条件的老年人也宁愿在家孤独无人照顾,不愿意去养老院。

(三)老年人缺乏精神文娱生活

走访很多农村发现,老年人大多是三五成群在村街中心坐着看来来往往的人流,看起来缺乏精气神。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尤其是农村地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增收显著,但是人们的精神文娱生活比较匮乏,尤其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娱生活更是少之又少。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村面貌有了一定的改善,比如,村村建设健身体育广场,增设运动器具,村村进行厕所革命,但是真正能改善老年人精神文娱生活的设施几乎没有。

三、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养老爱老孝老”观念的宣传,发挥家庭养老作用

加强“养老爱老孝老”观念的宣传,巩固家庭养老的作用,通过制定养老方面的乡规村强化家庭养老的主体责任,由某一具体行政部门对村中拒绝履行赡养义务的人进行具体追责,实施教育感化,加强“养老爱老孝老”观念的宣传,从而营造尊老爱老的良好环境。强化尊老孝老的观念,乡村可以定期组织大家观看一些优秀宣传片,让尊老孝老的优良传统根植到村民的心里,让其真正体会到尊老孝老的重要性。乡镇村等也可以联系一些高校,组织一些下乡活动,把先进的思想带进乡村,通过讲座或联谊的形式让大家知之行之。这些措施可以让农村老年人感受到关爱,提升生活质量。

(二)探索新型养老模式,加强人才储备

在“家庭养老模式”的基础作用上,当地村镇机构及负责人应积极探索新的养老思路,加强专业养老服务人员的培养,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一是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服务相结合。社区养老不同于家庭养老,它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引入养老服务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等内容,主要形式有上门服务和社区托管。针对农村社区,可以由政府部门牵头,通过财政补贴或者市场机制等形式引入养老服务机构,参与到农村养老服务中。比如,建设农村社区养老服务站或服务中心。二是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农村地区存在很多失能、病重的老人,他们需要护理、上门问诊等服务。政府鼓励卫生医疗结构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为居家养老的老人提供医养结合服务,将医疗资源和养老资源整合起来。三是储备养老专业人才。政府可以出台一些政策,组织农村有劳动能力的中老年人参加养老护理专业培训,通过专业培训提升这些人的护理能力,既可以解决其就业问题,又可以提高专业服务水平。除此之外,一些养老服务机构还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比如与地方职业教育学校或地方高校合作订单式培养等方式,实现职业教学与就业无缝对接。

(三)引入普惠养老产品,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下,尽管农村的收入有所增加,但是相较于城市来讲还有一定的距离。由于多方面的开支,大部分农村家庭省吃俭用,消费水平不高。政府可以通过招商引资或补贴机制引入社区养老服务,实施价格普惠政策,让农村老年人有能力享受这些服务。比如,通过建设社区老年服务站的形式向农村提供一些服务,开设老年食堂,让老年人享受日间照料服务;开设老年图书馆,定期举办一些读书分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开办老年大学,教授传统剪纸、刺绣、手工、舞蹈等内容,让老年人老有作为、老有所乐。

相关链接

人口老龄化是指人口生育率降低和人均寿命延长导致的总人口中因年轻人口数量减少、年长人口数量增加而导致的老年人口比例相应增长的动态。

两个含义:一是指老年人口相对增多,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的过程;二是指社会人口结构呈现老年状态,进入老龄化社会。国际上通常看法是,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处于老龄化社会。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2019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家庭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家庭“煮”夫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恋练有词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