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归因,化解班级信心危机
2022-01-01刘明亮
□ 刘明亮
学校开展了一次年级组内的体育竞技活动,比赛项目有跳绳、跑操和拔河三项。
由于前期训练到位,我班在跳绳和跑操比赛中都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孩子们兴高采烈。但接下来的拔河比赛竞争更加激烈,大家虽然全力以赴,但只拿到了三等奖。
比赛结束后,孩子们垂头丧气地往教室走去。一路上,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这次拔河比赛。“对手实力太强了!我们一点办法都没有!”“一个班的班主任给全班同学都准备了手套,我们不知道可以戴手套呀!”“裁判的哨子吹得也太突然了,我都没有准备好呢!”“啦啦队的声音也太小了吧!你看看别的班……”“还不是因为一个班新来了两个力气大的学生。”“哎,要是我们班的大个子多一点就好了。”……
大家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失败的结果,开始为自己的失败找原因,不满、抱怨、颓废的味道渐浓,我感觉有点不太对劲。
【案例分析】
每一次比赛并不是只要付出了努力就一定能成功。孩子们集体荣誉感强,积极地投入到拔河比赛中,却惨遭失败,非常失望。输掉了比赛,发发牢骚也是非常正常的,但从孩子们的话语中,我明显能感受到负面情绪,这种情绪已经严重地影响到班级的士气了。作为班主任,我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教育契机。
面对不愿接受的失败,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因果解释和推论,这些解释与推论都是孩子们自己归纳出来的,体现了他们对此次拔河比赛结果的看法。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成败归结为6种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工作难度、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和外界环境。他又把这6个因素分为3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归因和不稳定归因、可控归因和不可控归因。
很显然,孩子们把输掉比赛的原因主要归为“别人力量强大,我们太弱小”,或者“对方外在条件优越,我们没有”,这些因素都是外部的、不稳定的和不可控的。这样的归因容易让孩子们在面对困难时消极退缩。作为班主任,我不能对此视而不见,要多引导孩子们进行合理归因、积极归因,把注意力聚焦在那些能凭借自身努力可以改变的因素上。总体来说,多引导孩子们采取积极归因模式,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正向强化自己的行为,并朝着预期目标努力,这样整个班级才会良性发展。
【教育过程】
回到教室后,看到孩子们垂头丧气的样子,我说:“孩子们,拔河比赛辛苦了,接下来我给你们讲个故事吧。”孩子们一下子来了兴致,聚精会神地听了起来。
有一天,某个动物园的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是笼子太矮,所以袋鼠从笼子里跳了出来。于是,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谁知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依旧能够跑到外面来,决定再将笼子高度加高到30米。然而,第三天,大家居然又看到袋鼠跑到外面了。管理员很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索性将笼子加高到100米。第四天,袋鼠还是从笼子里跑了出来,而且,还在与好朋友长颈鹿聊天呢。
“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呢?”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听到这里,孩子们都笑了,七嘴八舌地说:“这管理员也太傻了吧,不把门关上,笼子再高也没用啊!”的确,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逐末,当然不能解决问题。
我乘机把话题转到拔河比赛上:“我们在这场拔河比赛中是否也犯了管理员同样的错误呢?”
接着,我在黑板上写下了“积极归因”四个字。我给孩子们解释了归因的概念,讲了外因和内因的区别,也讲到,如果我们一遇到问题就把原因归结于别人,也就是外因,下次将很难改变。如果善于从自身找原因,改变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因为相对于改变别人,改变自己更容易,这也是我们能够取得进步的关键。
随后,我让全班同学分小组对我们输掉拔河比赛的原因展开讨论。
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经过充分讨论后,他们找到了以下原因:
1.指挥有问题,指令不够清晰。比赛开始时,部分同学没有做好准备,还没用上力。
2.部分同学感觉站的位置比较拥挤,有些不好发力。
3.同学们排队的顺序有问题,应该按照体重来排,轻的同学排在前面,重的同学排在后面。
……
小组发言完毕后,有同学提议可以上网搜索一下拔河比赛的成功经验。在网上我们找到了如下几条经验:
1.在挑选拔河队员时,一定要找体重比较重的人参加。因为体重越重,对地面的压力就越大,摩擦力也会增大。
2.要想赢得拔河比赛,关键是增大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拔河时穿一双鞋底带有凹凸花纹的鞋子就能够加大摩擦力。
3.在比赛过程中,两只手相隔20厘米左右,绳子要拉到最直。人要使劲向后仰,身体倾斜度要达到45度以上,脚在前面,身体在后面。双脚不要离开地面,缓慢移动为宜。
4.配合要默契。啦啦队要心齐,气势要足,喊口号的节奏是由慢到快,越到后面喊得越快。听到“1,2,1,2”的口号时,1要稳住,2要使劲拉。
经过讨论,我发现孩子们的情绪明显好转,注意力已经转向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这时,一名同学站起来安慰大家:“虽然我们这次输掉了拔河比赛,但我们赢得了跳绳和跑操,我们仍然是好样的。”还有的同学说:“我们输掉了比赛,但我们找到了失败的原因,这也是好事……”
是的,对学生来说,比赛的成败固然牵动人心,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都能从自己的经历中反思成长。如果学会了积极归因,把失败归结为内在的、可控的以及不稳定的因素,树立“我的失败是可以改变的,只要我注意到……我不会永远失败”的积极心态,让自己保持对成功的渴望,从而在行为上积极努力地去完成任务,就能实现目标。
【成效与反思】
拔河比赛不过是孩子们中学生活中一朵小小的浪花。比赛一定会有输有赢,能在比赛中赢得胜利,孩子们自然欢呼雀跃,若是失败呢?教师要从中发掘教育价值,使学生能在失败中学会成长,转换思维模式,获得不一样的人生体验。
此次比赛后,我们班虽然又经历了多次失败,但每一次我都会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们积极归因。可喜的是,有些孩子也能自己主动地进行积极归因,全班学生也比以往更团结、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