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真实记录与虚拟创造

2022-01-01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实验小学张光宇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写作者技法内容

◇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延奎实验小学 张光宇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黄瑞夷

《新作文》杂志社副总编聂闻老师说:“每次写作都是虚拟的创造。”很多老师可能没有思考过这一观点,或者从没听说过这样的见解。更多老师接受的是这样的作文概念:作文是生活的写照,是把自己在生活中做过的事记下来。或者是,作文是把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写下来。换句话说,作文就是我手写我口,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做。学生写作是真实的记录,而非虚拟创造。

其实,无论谁写作,完全真实的记录是没有的,更多的是在虚拟中创造。

虽然老师们一再提倡作文是生活的写照,但是却不否认:写作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如摄像机那样原本如实地再现生活,即便是记录事件的流程或是静物素描,也会因为记录者的兴趣与思维习惯的不同而忽略一些细节,放大另一些细节。这其实就等于默认写作没有完全的真实记录,更多的是主观的表达。但是,很多老师们却不把这种取舍写作视为创造,而是把它作为一种写作的技能,冠予“主次(详略)分明”的技法之名,而忽略了所有的我手写我见、写我听都是经过了写作主体的心才流向手的,眼前的“见”与笔下的“见”已经过了思维的转化,已经被虚拟了,记录其实已变成了一种创造,至少是再造,只不过是这种创造有低级与高级之别。从写作主体的内部思维运作看,可以肯定地说:“所有的写作都是虚拟的创造。”

持着“每次写作都是虚拟的创造”这一作文观,去指导习作教学,就会发现有许多原先认为理所当然的理念,需要重新定位。

一、重新审视真实

写作教学中的真实,常常是与虚假对应,而非与虚构对应。这是老师坚持写作要真实的原因之一,反对学生写作为了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而在笔下捏造事实,表达虚情假意,写出自己都不信的高调伪善。但是,老师们教着教着就忘记了初衷,就渐渐地把真实理解为:学生写出的内容与生活的内容相照应,作文里发生的事,看到的景,真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便是真实,如果生活中没有的事,学生作文生活中有,便是不真实;或者某件事中没有发生的环节,作文中却有,而且借助这一环节表达自己的情感观点,这就是写作的不真实。教师害怕学生写出的作文没有真情实感,伪情、造情被老师视为写作的最大忌讳。其实伪情与造情不能等同,伪情需要摒弃,而造情却可以保留,甚至提倡。真实可以分为生活的真实与作品的真实,作品的真实不必生活中真的发生过,完全可以由写作者虚构创造,只要内容符合作文的内在逻辑,情感符合写作者当下的心境便可视为真实,也就是说作品里表达的思想与情感与写作者自身的想法和感情相一致,就可以视为虚拟中的创造。如果写出来的观点与写作者内心不一致,情感也相违,则是捏造,即不真实,这是需要老师指正的。这样“真实写作”就转变为“真情写作”,判定写作的真实主要看写作者感情是否真实,而不能看是不是真的有这事。

二、重新审视“内容指导”

老师们都知道学生写作文最怕的就是没内容可写,针对这一情况,很多老师想尽了办法,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于是就出现了“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生态作文”“素描作文”“情境作文”等,千方百计地给学生提供各种写作素材之源,这些教学固然也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却不能治本。因为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凡是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的作文教学,学生写出的作文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仅仅是关注角度或一些细节上有差异而已。

在讲座中,聂老师提道:“不要期望把教学内容教给学生,而要激发学生的思维。”这其实就是给为学生提供写作内容的老师把脉,开出了药方——“要激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写作的内容,仅仅是初始阶段教学的手段,是学生还无法自己去寻觅写作素材时,而采用的一种起步教学策略,作文是不能长期这么教学的,提供内容的教学不利于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因为写作是极个性化的创造活动,这样的一个过程,只有写作主体自身觉醒,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想表达的内容,而老师提供写作内容,学生只能被动地记录,笨拙地再现,写作思维很难得到提升。

综观那些发现“生活作文”“游戏作文”“生态作文”“素描作文”“情境作文”等的开拓者,他们最后都会从写作内容的提供中跳出来,在学生的思维引导上多下功夫,提供写作内容的教学环节只是一个跳板,借力发挥,达到开启思维之门的目的,这才能让他们的习作指导走得更远,让更多的老师接纳。如果仅仅只是停留在提供内容的情境教学初始阶段,这样的写作指导是走不远的,随着学生阅读量的增长,他们自己就会不屑这样的教学,都无须老师批判,学生就能让老师反思创新。

三、重新审视写作技法的指导

在实践教学中,写作技法的教学最受老师的欢迎,也备受教育机构青睐,一种方法是不是会应用,立刻就可以在作文中体现出来,因而也最受家长的重视。不难看到许多的作文书,都是以写作方法为内容,什么“修辞一见,文采呈现”“结尾抒情,余音绕鸣”“首尾呼应,圆满高明”,总之都是具体的写作之法,迷得学生、老师都趋之若鹜。

其实,写作教学中关于方法的教学是最末节的教学,是训练作文的特有形式,因为训练要有具体的抓手,而写作方法就是这一抓手,在训练写作中师生都因有抓手而好把握,而训练写作方法仅仅是为写作入门而走的路,入门之后,方法则是无形的,如水一样随物赋形,随事、随人、随情赋形。老师在批阅学生的作文时,都会发现好的故事不论用什么形式、什么方法呈现,都能打动人,而一般的事件即便是用上许多的技法,也未必就能让人读着就感觉特别起来。

在单元作文教学中,常常看到老师们从课文中引法,如侧面烘托法、正面描写法、静动态描写法等,好像读写结合就是学习课文的写作技法,有些老师十几年的读写结合教学中可能都没有一次跳出这一框架。但是,如果老师持有“每次写作都是在虚拟中创造”这一观点,老师的抓手可能就会转变,就会从课文的具体表达手法转向课文作者的观察生活法,思考生活的角度,以及课文是如何从一事一物展开中传达情思的,即转向思维指导。写作技法只是呆板的套路,写作教学的真正要点、难点其实是思维固化膜的打破,是让学生的思维跨向另一个境界。

训练作文是学生写作中的一个微小阶段,更长久的是命题作文与自由作文,在后者中,方法就显得极为渺小,极少光彩,具体的技法是让思维固化成方法的套路,是作文教学最末节的,是辅助性的指导。这种指导是让写作进入框架中,而突破框架才是写作指导的目的,因而打破“技法指导”这一固化思维,就需要建立新的习作教学观——每次写作都是虚拟的创造。

倘若老师持有“每次写作都是虚拟的创造”的思想,那么就能打开教学思路,把教学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打开思维大门上,习作教学也能上一个层次。

猜你喜欢

写作者技法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手绘技法表现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中国画技法类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看看热闹的世界,做个鲜活的写作者
作品一
例析三角恒等变换的三种技法
写作
主要内容
文学的可能性(散文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