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北山杏病虫害发生种类与防治技术
2022-01-01于生龙
于生龙
(河北省张家口市和平林场 076350)
1 山杏虫害
1.1 天幕毛虫 天幕毛虫属鳞翅目枯叶蛾科,又名天幕枯叶蛾。
1.1.1 危害状 幼虫喜欢取食山杏叶片,发生严重时可把整树的叶子全部吃光。
1.1.2 防治方法 1)人工防治:在山杏冬剪时,注意剪掉小枝上的卵环,集中烧毁。春季幼虫在树上结网幕显而易见。在幼虫分散以前,及时捕杀。分散后的幼虫,可振树捕杀。2)物理防治:成虫有趋光性,可在山杏林地内放置黑光灯诱杀。3)生物防治:保护卵寄生蜂,卵寄生蜂羽化后飞回山杏林地,效果极佳。4)药剂防治:于低龄幼虫期喷施灭幼脲、阿维菌素、苦参碱等进行防治。
1.2 杏仁蜂 属膜翅目光肩小蜂科。
1.2.1 危害状 幼虫于杏核内蛀食杏仁,将杏仁吃光。1.2.2 防治方法 1)在成虫羽化前,即6 月到翌年4月随时捡拾落果,集中处理。冬剪时,剪除树上僵果,集中烧毁或深埋。2)结合冬季果园耕翻,将虫果、落果埋入土中,可防成虫羽化出土,减少第2年虫口来源。3)应用水选法,淘汰漂浮于水面的空杏核并销毁。4)树盘撒毒土。用25%辛硫磷微胶囊配成的10~20倍毒土30~50 g,撒后浅耙,使之与土混合均匀撒施在树盘中。5)在成虫羽化盛期喷菊酯类杀虫剂,重点喷施幼果,每周喷1 次,共喷2 次。
1.3 杏象甲
1.3.1 危害状 主要危害果实,成虫取食幼芽嫩枝、花和果实,产卵于幼果内,并咬伤果柄。幼虫在果内蛀食,使受害果早落。
1.3.2 防治方法 1)及时拣落果,集中处理,清晨人工振落捕杀成虫。2)地面施药:发生严重的山杏林中,在越冬成虫大量出土前,尤其在雨后,可在树冠下地面喷洒药剂,如50%辛硫磷乳油300 倍液,每隔15 d喷洒1 次,连喷2~3 次。
1.4 桃粉蚜 又名桃粉大尾蚜,俗称腻虫,属同翅目蚜虫科。
1.4.1 危害状 受害叶片向背面略作对合状纵卷,常呈勺状;变厚、色淡、早落,受害处留有大量白粉。
1.4.2 防治方法 在山杏花芽萌动至开花前(大部分越冬卵已孵化)、花后蚜虫飞迁扩散大量繁殖前和晚秋山杏蚜量大时,各喷1 次药。常用药剂为10%吡虫啉1500 倍液或3%莫比朗乳油2000 倍液加渗透剂进行防治。为增强药剂的展着性,药剂中可加入0.1%~0.2%中性皂。
1.5 舟形毛虫 属鳞翅目舟蛾科。又名苹果天社蛾。1.5.1 危害状 幼虫群集叶背面啃食叶肉,残留叶脉和上表皮,幼虫稍大则将叶片咬成缺刻,以致全叶被食,仅留下叶柄[2]。
1.5.2 防治方法 1)结合秋季深翻或挖树盘消灭越冬蛹。2)幼虫为害初期。利用幼虫群集,有受惊吓吐丝下垂习性,及时剪除有虫枝、叶。3)幼虫为害期,若发生严重,可选用乐斯本、高效氯氰菊酯等进行化学防治。4)卵期放赤眼蜂。5)老熟幼虫入土期,地面撒白僵菌。9 月中下旬,老熟幼虫沿树干爬入土中越冬,此时在树下地面施50 亿/g白僵菌粉1~2 g/667 m2,然后耙松土层,以消灭土壤内的幼虫。
1.6 桑白蚧 又名桑盾蚧、桃介壳虫,俗称树虱子。
1.6.1 危害状 以雌成虫和若虫群集固着在2~5年生枝干上刺吸汁液,严重时灰白色的介壳密集重叠,形成枝条表面凹凸不平[3],树势衰弱,枯枝增多,甚至全株死亡。
1.6.2 防治方法 1)苗木检查:栽植前把好苗木关,发现虫株及时剔除或除虫处理。2)农业防治:休眠期结合防治其他病虫刮除老翘皮,剪除有虫枝或人工刷抹有虫枝,集中销毁,铲除虫源。合理修剪,通风透光,加强肥、水管理,秋季增施有机肥,秋后树干涂白。3)化学防控:①休眠期喷药:早春彻底清园后,于3 月下旬树木发芽前,使用3~5 波美度石硫合剂或95%机油乳剂80 倍液,防治越冬雌虫。喷药要求均匀周到,药量达到枝干上要流未流的程度。②生长季喷药:在初孵若虫分散期进行药剂防治。喷洒树冠1~3 次。可喷施48%乐斯本1500 倍液、30%蜡蚧灵100 倍液。
1.7 红颈天牛
1.7.1 危害状 幼虫蛀干危害,造成树干中空,输导组织被破坏,外表可见树干基部有红褐色虫粪和碎屑。
1.7.2 防治方法 1)在成虫羽化前喷8%的绿色威雷触破式微胶囊300~400 倍液。2)喷药防治:在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期,对树干及时喷菊酯类2500 倍液或40%毒死蜱1000 倍液进行防治。3)虫孔防治:①药棉堵孔:清除隧道内的虫粪和木屑后,用棉球或布条浸沾80%敌敌畏乳油50 倍液塞入蛀道,用泥土封口熏杀。②虫孔注药:用80%敌敌畏100~200 倍液或30%桃小灵乳油500 倍液,用兽用注射器从蛀孔注入药液,泥巴封口。4)捕杀成虫。5)保护天敌。如啄木鸟等。
2 山杏病害
2.1 杏树流胶病
2.1.1 症状 以皮孔为中心,分泌出褐色透明的树胶,发病严重的枝干,树皮干裂,布满胶质块,干枯坏死,树势衰弱,甚至整枝枯死。
2.1.2 防治方法 1)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树势,及时排涝、防旱、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施有机肥,提高树体抗病能力。合理修剪,减少枝干伤口[4]。2)防治枝干病虫害,枝干涂白,预防冻害和日灼。3)于早春发芽前刮除病部,伤口涂抹40%福美砷50 倍液,然后涂抹伤口保护剂。
2.2 褐腐病
2.2.1 症状 可侵害花、叶及果实,尤以果实受害最重。病果最初发生褐色圆形病斑,如条件适宜,病斑数天即可扩至全果,果肉变褐软腐,病果腐烂后易脱落。也可失水干缩或黑色僵果,悬挂树上经久不落。在多雨年份,若蛀果害虫发生严重,褐腐病常流行成灾,引起大量烂果、落果,造成损失很大。
2.2.2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消灭越冬病菌。2)及时防治蛀果害虫,并注意减少其他果面伤口。3)药剂防治:在花腐病发生严重的地区,于初花期喷布5 波美度石硫合剂;如没有花腐病发生,第1 次用药应在花后10 d左右,此后,隔15~20 d再喷1~2 次,直到果实成熟前1 个月左右再喷1 次。
2.3 杏疔病
2.3.1 症状 主要危害新梢、叶片,也可为害花和果实。1)新梢:发病新梢生长缓慢,节间短粗,叶片簇生。病梢表皮初为暗红色,后变为黄绿色,常枯死。2)叶片:表现症状为叶片增厚、变黄、呈革质。以后病叶变红黄色,向下卷曲,最后病叶变黑褐色,质脆易碎,但成簇留在枝上不易脱落。3)果实:生长停滞,果面有淡黄色病斑,其上散生黄褐色小点。后期病果干缩,脱落或挂在枝上[5]。
我省北方一般于5 月上旬出现症状,当新梢长达15 cm 左右时症状明显,到10 月病叶变黑,病斑上可产生子囊壳并越冬。
2.3.2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彻底剪除树上的病梢、病叶,并清除地面的枯枝、落叶。春季症状出现时,再次剪除病梢、病叶。2)如病梢、病叶未除净,可在杏树展叶期喷布1~2 次2∶3∶400 波尔多液。
2.4 杏炭疽病
2.4.1 症状 果实近成熟期发病,病斑圆形,褐色,稍凹陷,软腐。在病部长出橙红色点状黏物质,即病菌分生孢子盘上大量聚集的分生孢子。
2.4.2 防治方法 1)结合冬剪,去除病枯枝、病僵果。2)改善造林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果园湿度,合理密植,及时中耕除草、排涝。3)喷药保护:防治果实炭疽病要从幼果期开始喷药保护,15 d 左右喷药1 次,连续喷3~4 次。药剂有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 倍液,12.5%氟环唑800~1500 倍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