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雨课堂”辅助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的双语教学方法探讨*

2022-01-01岳文瑾

广州化工 2022年20期
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双语

岳文瑾

(安徽工程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精神,近年来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是指使用两种语言(一般为英语和汉语)作为教学语言进行授课的方式,主要涉及教材使用、课程讲授、考试等多个环节[1]。《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一门多学科综合的课程,主要围绕纳米科技领域展开,涉及纳米结构的特性、材料的性能、制备及表征、纳米技术等各个方面[1-2]。由于本课程所使用教材多为英文翻译版,很多新名词新术语都使用英文缩写,而且课程内容更新快,最新最前沿的资料也大多采用英文撰写,因此有必要开展双语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纳米材料相关的基础知识,还有助于了解国内外纳米材料合成与表征的前沿技术,提高学生阅读英文文献的能力。

1 双语教学对课程的要求

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首先在教学文件上需要实现英语化。主要包括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材、课程资料(如授课 PPT及教案等)、考核资料(如平时测验、期中期末考卷等)教学文件均需采用英语描述。由于英语的非母语属性,学生在接受这些文件的过程中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导致学习积极性降低,影响学习效果。其次,开展双语教学的课程需要教学思维方式发生转化。参与双语课程授课的教师,不仅要具有很高的英语运用能力,而且还要求教师以英文的思维方式阐述专业理论。由于中英文的思维方式有所差别,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并且,该门课程内容更新程度很高,如果采取传统的授课方式,学生学习的仅仅是基础知识和理论,而要学习思维方法并提高知识的应用水平,必须辅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再者,开展双语教学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传统授课时,学生往往因在课堂中需要思考老师讲述的英语内容而无暇顾及专业知识点,导致在上课过程中会因教师接下来的讲解而影响了对前面内容的思考,从而失去课堂的专注力。如果能够采用更好的教学模式,个性化的调整学生的听课节奏将会有效地改进课堂气氛。采取“雨课堂”辅助的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些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雨课堂”主要功能

雨课堂”是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与学堂在线共同研发的一种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其借助于Powerpoint和微信捆绑的功能,能有效地实现师、生课前-课中-课后的全面互动[3]。课前,教师实时推送预习材料与作业,及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形成难点报告反馈,帮助调整课堂教学内容。课中,加强互动,通过课堂弹幕功能可以轻松组织讨论;通过红包功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加学生参与度;通过随机点名功能提高学生注意力;还可以制作随机测试题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4];PPT同步功能使学生不再忙于拍照抄写,专注于听课思考。课后,可以推送测试题,帮助学生对课程的重难点内容进行巩固和复习。

3 “雨课堂”在双语教学中的应用

3.1 课前预习

鉴于双语教学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主要采用英文进行基本概念讲解,涉及较深奥的专业知识,才采用汉语进行解释。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英文水平要求较高,学生需要有较好的英语基础和自学能力。然而,由于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存在差异,部分同学在课堂上对专业词汇的中英文高效切换存在障碍,导致进行知识点学习时易出现问题积累。课前预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并提高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5]。上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电脑版终端将即将上课的学习内容(PPT 课件、视频、文档等形式)提前发布,让学生通过相关平台预习该部分内容,提前增加对专业基础词汇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发布一些词汇方面的测试题,强化学生对重要词汇的记忆。涉及专业内容有不懂的地方学生可以在课件上标记“不懂”或批注留言,教师可以通过后台数据了解学生预习的情况、调整教学重难点,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3.2 课中教学

(1)组织热点讨论

《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内容在纳米材料的基本原理、纳米材料的合成制备、结构性能特点及其相关领域的应用等方面逐级展开。由于纳米材料发展迅速、内容更新快,而教学所选取的教材不可能实时更新,如果仅仅介绍课本内容明显跟不上科研发展的速度[6]。因此,在《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的课程教学中可以补充介绍最新的科研成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精准把握科学前沿动态,还可以丰富学生视野,激发学生上课听讲与参与课程互动的积极性。例如,针对某一领域的前沿,可以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开展小组讨论,除了传统的讲话发言,学生还可以利用“雨课堂”的“弹幕”功能,以匿名形式将自己的观点实时投影在多媒体屏幕上。这种线上——线下互动讨论的方式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7]。教师在讨论过程中起到引导作用,对于正确的观点加以赞同肯定,对于片面或错误的观点进行修正和补充,并对整个讨论内容进行归纳总结。

(2)鼓励专题探索

结合《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的特点,教师还可以在课堂讲授Web of Science 等检索系统的使用方法,鼓励学生自行探索国内外关于纳米材料研究的最新进展,更新知识体系,掌握最前沿的纳米材料与技术方面的知识。为检验学习成果,教师可给出相应的专题题目,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下一次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讨论。讨论可以采取较活泼的形式,将学生进行分组,利用“雨课堂”推送投票题或选择题,组内同学经过讨论后统一答案,选择一名成员作为代表来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这种方式有利于实现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和知识结构重组,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分析问题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

(3)建立交流通道

鉴于双语教学的目的,不仅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也要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为此,本课程还可以邀请纳米材料方面的国外教授担任本课程的兼职教师,利用“雨课堂”的“直播”功能实时在线分享他们的科研报告,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开展讨论交流,一方面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培养英语思维,同时有助于学生实施跟踪纳米科学的前沿知识,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

3.3 课后练习

“雨课堂”智慧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在课后实时监控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助于后续对重难点进行进一步地补充讲解。针对课堂讲解的重难点以及课堂测验中学生错误率较高的习题,通过“雨课堂”推送难度分层的课后练习,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可以进一步巩固知识点,做到举一反三,而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通过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此外,为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同时开阔学生的视野,把握科技前沿,还可以通过“雨课堂”向学生推送拓展内容如最新的纳米材料制备及性能方面的文献和科技报道,并要求学生查找与之相关的文献,通过比较文献的异同,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检索能力,同时也学习了科研的思路与方法,为学生以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基础。阶段学习后,教师还可以通过“雨课堂”推送章节测试题,进一步加深及巩固知识点,自动导出参考答案并积分,有助于教师整理、学生自查。

3.4 课程考核

课程成绩考核,既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检验和评价,也是课程教学改革的风向标和指挥棒。对于采用双语教学方式的《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这类前沿性课程,仅仅采用试卷的考核形式,并不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8]。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尝试推进考核方式的多元化。课程成绩由三部分组成:(1)传统的期末闭卷考试占60%,主要考察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及对基本理论的应用情况,以集中笔试为考核形式;(2)文献检索测试占20%,通过“雨课堂”定期推送习题,以主观题为主,主要考核学生查找并阅读纳米科技相关文献的能力,以课堂汇报文献内容及心得体会为考核形式;(3)交流测试占20%,不仅考核的专业能力同时考核语言能力,通过“雨课堂”直播功能与邀请的客座教授开展交流为考核形式。

4 结 语

在当代社会,高校教育已趋向于“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学习效果为中心”的转化[9]。《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一门应用型强的课程,开展双语教学是顺势而为。采用“雨课堂”辅以的教学改革,是对该课程教学方法的全新尝试和探索,其具有教学方法个性多样、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强,过程控制及教评客观化等优势。学生有了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推动者和指导者,并能通过大数据进行很好的监督。进一步地,如何精准把握课程前沿,进一步优化“雨课堂”功能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高效地获得和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不仅需要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且还要不断地开展教学改革与探索。

猜你喜欢

纳米技术纳米材料双语
武器中的纳米材料
纳米材料在水基钻井液中的应用
纳米材料改性硅酸盐水泥研究进展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教学设计
原来纳米是一种长度单位
纳米技术催生产业革命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快乐双语
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第十六届学术年会暨第五届国际会议征文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