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学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探讨

2022-01-01梁天权陈锡勇曾建民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产学研产教

梁天权 何 欢 陈锡勇 梁 洁 詹 锋 曾建民

([1]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4;[2]广西大学省部共建广西铝锰稀土金属资源利用与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西·南宁 530004;[3]广西大学广西生态型铝产业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南宁 530004;[4]中信大锰-广西大学锰资源综合利用与先进材料技术联合研究院 广西·南宁 530004)

0 引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新时代,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方面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经3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就取得了显著成效。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国际严峻形势环境,社会与企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过程中必须明确并坚持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培养模式持续改进,坚持问题导向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夯实产教与联合培养机制,提高培养质量,为企业和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国家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越来越重视,也提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习总书记提出我们必须科技独立自主、自强!并对新时代研究生教育改革创新提出新要求,为做好研究生教育工作指明方向。本文就材料学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1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现状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对高层次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长,各高校院所扩大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和培养以满足经济发展需求。缺乏可行的培养模式,培养过程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各高校等的培养层次和结构等参差不齐,产学研或校企联合培养基地缺失、培养年限短等,导致培养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质量不等。

地方高校近年来也针对性地做了培养环节的调整和改革。将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学术型的区分开来,各类产学研基地也应运而生。企业导师也参与研究生的培养,研究生到企业或产学研联合培养基地实践等,丰富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为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过程培养的各环节评价不断的得到完善:课程体系学习、开题报告、实验环节、中期检查、企业实践环节(实践创新)、科技成果考核、学位论文审查(盲评)、公开答辩等,均有着明确的评价标准和要求。对师资队伍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具备博士学位或副高职称以上,一定的科研经费等,以保障科研业务水平和能力。学位授予的评价标准上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提高。以上培养模式和过程管理现已在高校得到了普遍的采纳和实施。

2 存在问题浅析

材料科学、能源科学、信息科学是二十一世纪的三大支柱产业。而材料科学同时还决定了后两者的发展程度,材料的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乃至民族发展的关键,因此材料学科的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材料学科门类和交叉学科多且宽泛,这使得高校培养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等高层次人才跟不上发展需求,导致培养人才和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新毕业的专业学位硕士到岗后实践创新能力没有达到企业的预期期望,社会对高校培养的毕业生(质量)的评价偏低。这与培养过程滞后有关:研究生需要历时三年的培养(新体制为三年制),而国家各项经济发展政策导向变化日新月异。

应运而生的模式是产学研培养模式。生产实践环节使学生具有理论学习和包括实验的实践创新结合起来,培养的学生明显更具有实践创新能力。高校与企业成立产学研基地,增加了研究生的实践机会。校外导师也不断地增加。随着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扩招和人数规模剧增,企业安全生产、商业机密、学生在企业期间的住宿、生活费用等矛盾凸显。大部分在校导师没有企业工作经验,或无企业联合课题,仍然多是按学术型硕士研究生模式培养。企业导师因生产任务繁重且紧张,与学生交流、指导的时间也没有得到保障等时有发生。少部分导师或企业能够提供条件让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到企业实践的,实践创新能力的确是得到了较大的提升。但也存在不足,如长时间(研二阶段)在企业岗位上,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但基本的学术能力却达不到,原因是到了实践岗位后投入文献学习和学术讨论的时间基本上近于零。产学研培养模式慢慢地成了流于形式。

3 产教与联合培养机制与实践

持续不断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才是真正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新时期的材料学科乃至工科学科意识到了一个完善的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对于优秀高层次专业学位硕士的成长是必要的。

3.1 产教与联合培养的措施

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决定了应用创新属性培养环节的重要组成。国外在给该类型研究生的培养上大致可归纳为合作教育模式、双元制模式、工读交替模式和教学工厂模式等,主要为美国、德国、英国和新加坡等发达国家采用。以上模式或多或少的在国内某些高校和企业的产学研培养中有所体现,但仍不多见。因此要培养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仍需深入探讨。

随着社会经济的突飞猛进发展,各级政府针对资源或地域等优势制定了发展纲要或打造经济名片。广西基于丰富的资源和稀土优势等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造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和影响力的九张创新名片,其中材料方面就占了三个即传统优势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性能新材料等。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需要企业牵头并联合区内外高校联合申报攻关课题。项目的实施部分在企业进行,另一部分则是在高校进行。两方面的进行均需要双方开展深度的合作,也需要大量的研究生参与。

因此材料类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产学研过程和校企联合培养过程日益紧密,使得产教与联合培养的措施得以很好的发展和发挥作用,同时研究生在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得到了切实的锻炼。事实证明产教与联合培养的措施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模式。这有赖于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和要求。这一培养模式是目前培养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最佳模式,也是适应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模式。

3.2 合理的培养方案

一个优秀的高层次专业硕士的培养需要一个合理的培养方案,主要包括有课程体系安排、教师队伍素质、培养项目和基地的结合与落实等,实现优质顶层设计、合理的过程管理和实施保障等。

课程体系属于理论学习方面,将为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和后续的实践环节做准备。材料类专业研究生从事的职业面是比较广泛的,因此选课方面也应多样化。课程授课方式不能过于简单或者填鸭式,而应结合科研活动启发式向学生授课。

教师队伍素质包括在校指导教师的素质与在企业选拔的指导教师,即双师模式,以及他们的师资能力、师德和责任心等。随着科技迅猛发展,新知识和研究成果不断地涌现和报道,须坚持学习和关注前沿,防止知识老化。既要学习经典知识,又要阅读文献学习前沿,经常总结、汇报,必要时撰写总结报告和学术论文、申报发明专利等。有机会的还可以外出参加学术交流等效果更佳。

区域经济发展重大攻关项目或重大专项等项目与经济发展基地是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产教与联合培养模式落实的经济条件保障。政府在推出各类项目中,在其考核指标中可考虑增加将培养硕士研究生人数作为考核指标之一,这也将从社会、政府专业需求导向上为高层次技术人才的培养提供一个更权威的保障。

3.3 合理可行的评价机制

培养一个高层次专门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需要一个合理科学可行的评价机制。在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每年扩招和人数规模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为了适应“双一流”建设要求,确保和进一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广西大学资源环境与材料学院调整了研究生毕业申请学位的程序:应发表具有代表性成果的学术论文,或由导师出具证明该生参与重大攻关专项等,证明该研究生具备符合培养方案要求的实践创新能力。在毕业论文方面,每个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须经由指导教师之外的同时有3名以上的硕导参加的结题答辩,以策成研究生培养的全面的执行和实施,形成了的符合规范要求、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毕业学位论文。实行全盲评外审机制,要求至少2名通讯盲评:每个盲评分值不低于70分,其中一个必须高于75分。盲评合格后最后再经校内的答辩环节,最终给出成绩评定和评价。毕业生的质量还可结合研究生在就业后的用人单位和社会评价等作为参考。

4 结语

本文基于经济发展和材料学科专业学位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和要求及实践,提出不断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为中心的过程培养才是真正提升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举措:合理的课程体系、高质量教师队伍、校企联合申报项目、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产教与联合培养的模式、合理可行的评价机制等。既要重视研究生的理论学习、实践能力锻炼,又要重视联合培养平台。研究生实践和研究生的学术水平两手抓,注重过程培养和考核、评价等,确保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专门人才的质量。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产学研产教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