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矫正的个案分析

2022-01-01植金桂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1年21期
关键词:坏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植金桂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广东·广州 510665)

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地发展,教育同样也在发展,在发展中必然会或多或少遇到棘手的教育问题,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孩子,几乎每个班上都有一两个“问题学生”。何为“问题学生”呢?一般表现为存在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比如违法课堂纪律、破坏公共物品、有意攻击他人等行为。这些“问题学生”普遍存在于低年级。这些所谓的“问题学生”着实让家长、老师头疼。本论文则以笔者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中所遇到的一个案例,通过长期观察与了解,深入访谈与调查,然后采取有效措施,即通过家校一致合作,最终学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有效纠正,以此供一线教育者参考,试图为教育事业贡献微薄之力。

1 案例介绍

斌斌,男孩,八岁,小学二年级。据了解斌斌从一年级开始,就已经表现出很多不良的行为习惯。目前发现斌斌不良行为习惯表现在这六个方面:一在课堂上最突出的行为是搞小动作,比如玩笔盒、铅笔等学习用具,这些小动作几乎贯穿整节课;二是在课余时间,先是破坏班里的公共物品,比如撕掉图书角的文字装饰,扭断讲台上的粉笔等。其次,他容易与同学起冲突,比如用拳头砸同学的脸,用嘴巴咬同学的手等;三是在日常的行为中,他随意拿别人抽屉里的笔盒等学习用具,故他成为同学眼中典型的“小偷”;四是在午休期间,他几乎不睡觉,并伴随着很多小动作,比如他用手扯被子里的丝线,玩地板上任何小零件甚至丢给别人。五是在学习方面。由于平时上课不认真,导致作业情况也很糟糕,他的语文和数学都不及格,在班上成绩是倒数。六是关于个人卫生方面,首先斌斌座位底下总有一堆纸屑。其次斌斌还经常啃笔。

2 案例分析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为了矫正斌斌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斌斌的班主任要先了解斌斌不良行为习惯产生的根源,然后深入访谈与调查,最后提出其纠正的策略,才有助于斌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学校里,笔者身为班主任,可以堪称是对斌斌最了解的人。经过笔者对斌斌长达一个月的观察,并对斌斌个人进行多次交流。除此之外,还经常与斌斌的父母进行沟通与交流。由此得知斌斌产生不良行为习惯根源主要源于自身和家庭这两个方面。

2.1 自身方面

2.1.1 遗传因素

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基础。据斌斌父母告知,斌斌从幼儿园起,就比别的孩子捣蛋。但他们觉得这是小男孩的天性,就不以为然。自从上了小学后,斌斌不只是捣蛋,而且还时常搞小破坏甚至伤害其他同学。斌斌的父母才慢慢地意识到斌斌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性,并带他去儿童医院作了相关检查,结果显示斌斌存在轻微的注意力缺陷。

2.1.2 心理因素

七、八岁孩子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逐渐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阶段,他们有许多心理特点:好说、好动、对一切新事物充满好奇心,但自我意识发展不完善,分辨是非的能力弱;他们容易接受教育,但注意力难以集中。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也影响了其行为的发展。因此斌斌不良行为习惯的心理归结为以下两点。

(1)有错不知错。

有错不知错是属于该年龄阶段在认知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其典型代表就是无知心理。由于斌斌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父母都特别偏爱斌斌,斌斌养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习惯,久之他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另外,斌斌是非观未形成,行为规则极其薄弱,对于什么是善与恶、美与丑等界定的认识缺乏了解,辨别能力差,故斌斌的行为只是受自己的意愿行事。

情景一:在一次大课间跑操,班上一位同学投诉斌斌在跑操过程中用牙齿咬他的手。

师:你为什么用牙齿咬别的同学的手?

斌斌:我只是想和他做朋友。

情景二:一次班上同学的笔盒丢在地上,斌斌就捡起来把笔盒放在自己的抽屉里,结果遭到班上同学投诉,被同学称“小偷”。

师:你怎么能随意拿别人的东西?

斌斌:我看到别人把他的笔盒扔到地下,我好心捡起来。

通过以上两个情景简单分析以及简短的对话,显然得知斌斌是好心办坏事,他的行为规则意识十分薄弱,不懂得明辨是非,处理事情的方式不恰当,缺乏正确的引导。

(2)犯错不自觉。

犯错不自觉属于小学生在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它主要体现为小学生的自控能力差,明知不对,可还是会那样做。如斌斌在班上看到别人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就会立马向报告老师某某同学不讲卫生,要求老师给予惩罚。然而斌斌在日常生活中却经常做出那些行为,而且斌斌会为自己不良的行为找出种种借口,如找不到垃圾桶、同学丢的等等,还跟老师承诺“就这一次”,或者狡辩“不是故意的”来为自己的错误找理由。不良行为习惯的导致斌斌在不知不觉中做出这样行为,或者说斌斌的行为根本不受他自身意志的控制。

2.2 家庭方面

在人一生的成长中,遗传因素只是为其发展提供了可能,学校、家庭、社会对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斌斌不良行为习惯的出现,最根本在于家庭环境,家庭环境是一个人生长的土壤,孩子能否身心健康茁壮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

(1)不良的成长的环境。华生曾经说过,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我在自己特殊的天地里培养他们成长,我保证随便挑选哪一个婴儿,都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我所选择的任何一类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而且甚至把他培养成乞丐加小偷。由此可见环境对一个孩子的成长有着重要的作用。不良的家庭氛围也影响孩子习惯的养成。据深入访谈了解,斌斌只有一个哥哥,他的哥哥也很捣蛋,是学校出了名的“问题学生”,而斌斌大多时间是与哥哥一起玩耍,故他的许多坏习惯是从哥哥那直接沿袭过来,加之父母关系紧张,喜欢争吵打闹,在这样的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斌斌性格十分内向,也不善于表达。

(2)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斌斌父母在教育子女方面,却秉承着“病要找大夫,孩子是老师教”的错误观念。斌斌父母认为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他们只需要在物质方面满足斌斌即可,在这种错误的观念支配下,斌斌父母对斌斌的教育根本不重视。把斌斌托付给奶奶,加之奶奶十分宠溺他,对于他的所有要求都尽可能满足,导致斌斌在家是一个典型的“小皇帝”。长此以往,斌斌的行为无法无天,完全没有自我约束力。

3 行为纠正过程

斌斌种种不良的行为习惯,确实令人担忧。必须及早采取相应的举措,对他进行相应的心理辅导和行为指导。为了让斌斌尽早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作为班主任,确实花了很多的心思与精力。首先说服斌斌的父母,得到家长的积极配合。其次班主任对斌斌的行为进行干预。

3.1 家校合作

自笔者担任斌斌的班主任以来,对斌斌这孩子的行为习惯先细微地观察两个星期。笔者也第一时间把情况向家长反馈。通过一番苦口婆心与斌斌父母沟通,斌斌父母最终接纳了老师的建议,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最终他们带斌斌去儿童医院检测,医院检测结果是斌斌存在轻微的注意力缺陷,这也是导致他自控能力和行为规则意识薄弱的原因之一。斌斌父母为了矫正斌斌的不良行为习惯,并报了相应的辅导课程,课程主要是脑电训练和辅助训练。脑电训练主要是锻炼孩子的神经元,而辅助训练主要是听觉训练和行为规则训练。除此之外,斌斌父母也越来越重视对斌斌的管教,笔者基本每天都会向斌斌父母汇报他在学校一天的表现,斌斌父母根据他在学校表现,在家里也会对他采取相应的管教。

3.2 行为的干预

作为班主任,笔者也对斌斌的行为矫正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主要从思想、行为入手。

3.2.1 尝试思想上走进孩子的内心,让孩子了解到这种行为的危害性

斌斌的坏习惯很多,我先是对他啃笔这个坏习惯着手。有一天上自习课,这个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啃笔。我来到斌斌跟前,看着斌斌的牙齿就说:“原来斌斌的牙齿这么白净呀。”听到我的赞美,他露出了笑容。然后及时把笔放好。我接着跟他讲了,笔是用来写字的,所以里面藏着很多的细菌宝宝。你平时喜欢啃笔,会把很多细菌吸进肚子里,这样很容易生病的。再说你的牙齿那么白,而这笔硬邦邦的,万一把牙齿磨坏了,不但不美观,反而遭到同学们嘲笑……我耐心地给他讲道理,没想到他很认真倾听。从思想上,他欣然接受了,帮助斌斌改掉坏习惯的良好开端就启动了。

3.2.2 在行为上给予关注

(1)帮助他提高课堂的专注力。上课的时候,为了不让他频繁搞小动作,笔者要求桌面上只能有书本、笔、橡皮擦。事实证明,改掉一个长期滋生出来的坏习惯着实不易。有时他还是不由自主地把手伸进桌子里拿东西。为了转移他的玩小动作的坏习惯,笔者会有意地点名他起来回答问题,与他进行互动,并给予表扬,渐渐地,他玩小动作的时间就相对少很多。

(2)适当运用奖励的方式。有人说:“鼓励与赞美能使白痴变天才,批评与谩骂能使天才变白痴。”这句话恰恰在表达赞美的重要性,对于低年级阶段的学生,赞美固然重要,但学生容易忘掉,倘若被老师表扬后有物质性的奖励会更有动力。因此笔者便尝试运用奖励的方法来矫正他的不良行为习惯。通过了解,斌斌很喜欢糖果和奥特曼卡片。于是笔者就为此为奖励,并建立一套奖励制度,随着奖励制度展开,他的不良行为习惯得到一定程度控制。他为了得到自己喜爱的奖励,他也会努力表现好。

(3)耐心地指引。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斌斌的坏习惯会反复出现,需要长期坚持与付出,并耐心地引导孩子。在完成目标上:先要求上课时不搞小动作。若他能顺利完成这一目标后,再要求他课余时间不破坏班里的公共物品,就这样一点一点地扩大目标。在实施奖励时,要是他在课堂上不搞小动作,就奖励一颗糖;如果一天里上课认真和不破坏公共物品,就奖励他奥特曼卡片。这样他就克制自己不良的行为习惯。

(4)不厌其烦,坚持不懈。人们常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就是说坏习惯形成难以改掉。但笔者依然相信孩子具有可塑性,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坚持,一定能慢慢地改掉,所以笔者经常对该家长说的一句话是:“斌斌的坏习惯的矫正不是用一两天的时间,也不是靠几个星期的时间,也许几个月才见效,甚至长达半年以上的坚持,才会改善。”所以笔者认为帮助孩子改掉坏习惯需要长期坚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

4 结果与反思

4.1 结果

对斌斌的行为干预是从开学第二周开始,现在是第十二周了。在此期间,笔者确实花了很多时间与精力,一方面是与和斌斌家长的沟通,曾试过每天都跟家长反馈他在校表现,并给家长相应的对策。则一方面是笔者在学校对他思想与行为干预。一路走来,笔者也曾绝望与迷茫过,但最终都如愿熬过,因为笔者看到斌斌在不断地进步,虽然有些坏习惯尚未彻底改掉,但总体来说有很大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课堂上:斌斌上课前已经拿出书本跟着课代表在认真地读书,而且课堂中还做了笔记,上课比以前认真很多,现在起码一节课40分钟,现在有一大半时间在听课,说明他的专注力明显提高了。

(2)课间活动:目前斌斌在课余活动几乎很少与同学起冲突,班上同学对他的投诉的声音减少了,他也开始结交朋友,越来越多同学乐意与他一起玩耍,之前性格木讷内向的斌斌变得更加活泼开朗。

(3)午休:最近斌斌大部分时间都自觉地午睡,尽管有时没睡着,但是他没有扔东西的习惯,也没有发出声音打扰他人。

(4)平时的日常行为:他意识到别人的东西不能随便拿,慢慢地形成了是非观,具有初步的判断能力。

(5)在学习方面:斌斌最近的字写得越来越工整,相对之前进步很大,随之他的成绩也提高了不少,笔者记得他在前三个单元语文分数都是五十多分,但在这次第四单元测试中他破天荒地考了七十多分,虽然离班上的平均分还是有较大差距,但对于他自身而言,则是前进了一大步。

(6)在个人卫生方面:通过笔者慢慢引导与善意提醒,斌斌在桌子旁边挂着一个塑料袋,他现在懂得把纸屑扔进塑料袋里,而且他看到地上有纸屑还主动捡起来。而且他啃笔的坏习惯也慢慢地改掉了。他现在逐步养成一个讲卫生、爱干净的好学生。

总而言之,斌斌虽然现在没有彻底改掉坏毛病,但是有进步是一个非常好的预兆,作为班主任感到很欣慰,他的父母也明显感觉到儿子在变好,他们都给予笔者工作极大地肯定。当然笔者会继续坚持下去,期待看到全新的他。

4.2 反思

(1)想要矫正孩子的不良行为习惯,只靠班主任一个人的努力是不够的。需要各科任老师努力配合,家长的配合工作尤其重要。同时要多关注、多引导、多肯定。

(2)改掉一个人的不良行为习惯,光靠短期的坚持远远不够,老师和家长都要做好长期心理战。也许会周而复始地出现,但作为教育者一定要有耐心、爱心、信心。

5 结语

从以上分析斌斌不良行为习惯改掉的成功案例得知,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很重要,当我们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习惯的苗头时,一定要及早采取,积极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同时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不放弃、不气馁、静待花开,找准方法与对策,相信一定可以帮助学生改掉不良的行为习惯。

猜你喜欢

坏习惯行为习惯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5种移动支付坏习惯让你破财
小红的坏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