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天使到魔鬼”
——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艾米丽角色原型分析及情节解读

2022-01-01林晓玲陈政雄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年2期
关键词:艾米丽福克纳贵族

林晓玲,陈政雄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a.外语外贸系;b.艺术设计系,广东 汕尾 516600)

一、导言

在威廉·福克纳最主要的代表作——短篇小说《献给艾米丽的玫瑰》中,主人公艾米丽女士是最重要和关键的一个角色。根据Theresa M.Towner在剑桥对威廉·福克纳的介绍中的说法,这篇小说描述了主人公艾米丽·格里森(Emily Grierson)巨大的命运转折,其父具有强烈的父权倾向[1],不让女儿接受任何男性及求爱,但是艾米丽却爱上了黑人赫默,然而她同时策划毒死了赫默,直到他死了很多年后,还仍然把他的尸体放在她的卧室里,与他同床共枕差不多40年。让一个纯洁的贵族女孩变成一个亲手杀害情人的凶手,福克纳成功塑造了艾米丽这个令人呼之欲出的人物形象。艺术的背面是生活或是艺术本身,如此成功的人物形象,对她的生活原型的研究,引发了本人的兴趣和研究。

二、关于艾米丽小姐的原型研究

(一)原型女主角——艾米丽小姐

1.原型研究综述

首先,关于艾米丽小姐的原型研究。根据《牛津高级学习者当前英语词典》(第9版)的定义,“原型”的含义是“the most typical or perfect example of a particular kind of person or thing(特定类型的人或事物最典型或最完美的例子)。”[2]关于艾米丽小姐的这个角色和原型,许多学者或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大量的原型分析。例如,陈露将这种原型与诺斯罗普·弗莱神话下的“骑士神话”相对应——克里瓦尔德。[3]Gary L.Kriewald认为温莎的“遗孀”是这个角色的可能来源。[4]此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中的角色要与之相比较,例如詹姆斯·斯特龙克斯(James Stronks)认为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的诗“致海伦”[5]、勃朗特(Bronte)《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恩肖”(Catherine Earnshaw)的主要人物[6]。还有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在《已故上校的女儿》中的两位姐妹[7]。当然,原型不可能是其中某部作品某个角色的复制,她是作家创作时自己主动创造出来的综合体。

2.角色和原型分析

小说发生地点是在作者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的杰弗逊镇,表达了旧南方与现代文明社会的对抗。艾米丽小姐是“南方贵族的后裔,是老年人的象征之一,而南方却是过去的俘虏。”她来自一个封闭而屈服于父权的贵族家庭,但她试图留在过去。

开篇,威廉·福克纳就使用了“倒叙”的写作手法[8]。他先以艾米丽的盛大葬礼作为开头,然后追溯到她去世前,除了她亲近的仆人,其他人“至少十年”都没有去过她家,她几乎切断了与镇上人的联系。她不仅成为一个“传统、责任和照顾”,而且成为镇上的一种“贵族的世袭义务”。“的确,镇上的人似乎本能地认识到她与众不同的品质——也是高于自己的品质:贵族的义务。这个隆重的葬礼,也许会让我们对这个女贵族的神秘印象留下一丝好感,一点敬意,对其逝去也多少有某种伤感情绪。按常理,人之将逝,其言也善。艾米丽的与众不同的贵族品质,促使读者继续对她的人生产生了读下去的兴趣。”

她出生在一个高贵的南方家庭,曾经在上流社会过着奢华而富有的生活,周围都是一些黑人仆人。当时,他们的家人不需要像镇上的其他人那样纳税,因为有着最好的“借口”——她的父亲曾经为这个城镇做过贡献。艾米丽小姐曾有过一些追求者,但由于她父亲的过度保护,断绝她与外界沟通,甚至男性朋友。“我们记得她父亲赶走的所有年轻男人……然后我们知道这也是意料之中的;仿佛她父亲的这种品质曾多次阻碍她的女人的生活……”贵族的婚姻总是讲究门当户对,艾米丽家是镇上最有贡献的家族之一,在当地要找到合适的对象是不容易做到的。结果,直到她父亲去世,艾米丽还一直未婚。

然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城镇步入新时代,“新一代成为城镇的支柱和精神。”他们对这种“大赦”感到不满。他们甚至派了一个代表团去拜访她的豪宅。但她拒绝交税。作为一名贵族妇女,她与其他人保持分离。贵族的气质多少有些自傲,她试图依附于过去,否认外部世界的变化。虽然她内心深处不接受时间的变化,但她外在的形象却一直在变化中。

(二)主角形象的改变

在整篇小说中,艾米丽的形象从开头到结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她,威廉·福克纳还塑造了两个令人难忘的形象,即她的父亲和她的情人赫默。

1.艾米丽年轻时的形象

在故事开头,艾米丽小姐被描述为“一个苗条的白色身材”的女人。这个形象显示,她当时是一位天真无邪的少女,大众可能认为这是最理想的形象。所以有很多求婚者。然而,她的父亲,是一个控制欲极强的人。他试图控制她女儿的一生,甚至阻止她交男朋友,并“赶走他们”。因此,当她到了30岁,仍然单身时,我们并不高兴……艾米丽小姐在她父亲的控制下是盲目顺从的。至此,我们似乎有些同情她那懦弱而固执的性格了。

2.艾米丽父亲去世后的形象以及与赫默的恋情

艾米丽父亲去世后,“她病了很长时间,当我们再次看到她时,她的头发被剪短了,使她看起来像个女孩,与那些戴着彩色教堂窗户的天使有着模糊的相似之处,有点悲惨和平静。”众所周知,女人的头发是她在古代行为的象征,她剪头发可能是由两个原因引起的:第一,她可能有冲动成为修女院里的修女来展示她的贞操。第二,这有力地暗示了她摆脱了父亲的统治。而“angels(天使)”“tragic and serene”(悲惨而宁静)[9]这些短语让人联想到圣母玛利亚——一位圣洁的处女,这是作为天使的主要形象的补充,虽然通常被描绘成女人,但却是无性的。然后在小说的第三节,“她的头抬得足够高——即使我们相信她摔倒了。”她仍然感到骄傲,因为她过去的阶级和资本,即使她的家庭在她父亲去世后变得衰败。这也促使她断绝与镇上的人交往,她要保持贵族的派头。

同时,她也陷入了与赫默的爱情——“一位北方佬,一位又大又黑又敏捷的人,声音大……”在小说中看到一些关于他们爱情的场景:“……马车上经过,艾米丽小姐昂首挺胸,赫默戴着帽子,牙齿里有一支雪茄,戴着黄色手套,握着缰绳和鞭子……”

尽管如此,她还是在和情人在一起的时候密谋下毒。当她买砒霜的时候,我们坐出租车转过身来看她的形象:“当时她已经三十岁多了,仍然是一个瘦小的女人,虽然比平时瘦,但她的脸上有一双冰冷而高傲的黑眼睛……”“冰冷而高傲的黑眼睛”表明她是冷酷、坚强而紧张的,因为她正在策划一场谋杀。为什么她这么残忍地杀了她的情人?因为她如此热切地爱赫默,想嫁给他,但他无意这么做。“赫默可能不是一个要结婚的人,他可能只是玩玩而已,不是一个可靠的男人。”在对赫默的热爱得不到他的平等回应时,由爱生恨,产生了杀机。从这也可以看出,两人因为思想的新旧不同,对爱情的态度也大不相同,这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只有一方征服另一方,才能让矛盾彻底结束。艾米丽杀赫默是最为合理的写法,因为艾米丽是内心深不可测的贵族。

3.艾米丽年老时的形象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当镇上的人看到艾米丽小姐时,“她的头发变得越来越灰白,直到它达到均匀的胡椒和铁灰色”,“铁灰色”表明她处于极大的痛苦中,导致头发的颜色变了。

在这两种情况下,她都是像“幽灵”一般的“雕塑”:在楼上,她的躯干“一动不动”;在楼下,她就像“雕塑”的躯干,看着或不看着我们,我们永远无法分辨是什么。“在贵族中,楼上意味着私人生活,而不是展示在楼下的公共生活。”她关闭了房子的顶层,以隐藏秘密,并在楼下展示她的公共形象。

最后,当她老了的时候,“她进来了——一位穿着黑色衣服的小胖女人,一条小金链降到她的腰……靠着一根乌木手杖……她的骸骨又小又瘦,她看上去很臃肿,就像一具长时间被淹没在一动不动的水里的尸体,还有那苍白的色调。她的眼睛,淹没在她的胖脸中,看起来像两块小煤块压成一块面团,当他们从一张脸移动到另一个……然后他们可以听到无形的滴答声在金链的末端……她的声音又干又冷。”这是最后一次看到艾米丽小姐的形象,“又胖又臃肿”。这位纯洁无辜的女孩被父权等等旧南方的传统制度摧毁了。鲁迅说:“悲剧是指人们破坏美丽。喜剧是为了显示人们撕裂的意义。”[10]从整个小说中,她是传统南方贵族父权制和清教妇道关的受害者,是旧南方制度的“替罪羊”,她从一位美丽的“天使”被毁灭为一个“魔鬼”。这一悲剧值得同情。

(三)悬案和令人震惊的结局

在小说的最后,艾米丽小姐曾经去过药剂师那里买过砷。很多市民都以为她会自杀。但从这篇小说的最后一句话,直到最后才知道真相。所以这个可怕的结局让人非常惊奇。她为何如此极端呢?赫默是位“北方佬”,一个又大又黑的人,声音大……因为赫默自己也说过他喜欢男人,而且他喜欢和其他年轻人一起喝酒,他不是一个要结婚的男子。因此,赫默对女人来说不是一个非常可靠的男人,和这样一个人在一起,婚姻不一定会持续很长时间。

小说的结局令人震惊,也让人毛骨悚然。在法蒂玛写给威廉·福克纳的信中,他说:“我读书时经历的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是我觉得自己像个侦探。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艾米丽已经死了,但不知道她是怎么死的。当我继续阅读时,我发现了更多导致她死亡的事实和发生的事情……最后,我必须评论你的惊奇结局。谁会知道赫默会这样死去。惊喜的结局总是像一顿热饭。这只会使小说更好。”[11]

小说的结尾也是小说的高潮,“然后我们注意到,在第二个枕头是头部的凹痕。我们中的一个人从里面拿出东西,向前倾,那微弱而看不见的灰尘,感觉鼻孔里干燥而难闻,我们看到一根长长的铁灰色头发……”这根长长的头发很有深意,写得很奇妙,是一个重要的物证,交代了由爱转恨的过程。

从上面的描述,读者都明白了艾米丽小姐是杀害赫默的真正凶手。超出大家的预期,她终于杀死了她的情人。这种结局对读者来说虽然是非常惊讶和悲伤的,但作者写得非常自然和冷静,从中也可以看出人性的复杂,天使和魔鬼共同存在于一个人身上!当一个人的欲望得不到很好的满足时,可以产生毁灭性的破坏力。

三、结语

主人公艾米丽不断变化的形象被刻画得栩栩如生,其爱恨交加、疯狂矛盾的复杂情绪也在作家的娓娓叙述中引人回味,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心理体验。从结局来看,主人公艾米丽从“天使”变成“魔鬼”,从一位“小女孩”变成一个“杀人犯”,这场悲剧让人感到非常可怜。正如威廉·福克纳1949年在接受诺贝尔文学奖的演讲中所说,他“描写的不是人的灵魂,而是人的内分泌。”[12]因此,这篇小说通过艾米丽的人生变化带来的悲剧,也值得我们对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深入的思考,在新与旧、爱与恨的冲突中应该如何判断,能够作出明智的选择。

猜你喜欢

艾米丽福克纳贵族
北魏新贵族的形成与骈文的新变
你穿得真好看
《艾米丽在巴黎》宣布续订
收藏家是真正的精神贵族
今夕何夕
“造谣”是善意的提醒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没见到他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一封未开启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