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中“以诗解诗”教学法的运用
——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教学为例
2022-01-01文|陈健
文|陈 健
在古诗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引领、想象意境、自主诵读、表演情景、语言积累等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人文情怀。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古诗在主题、语言、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相同或相似之处。采用“以诗解诗”教学法,能更好地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感受诗词所营造的意象、意境和情感,从而实现高质量的古诗教学课堂。我结合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中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以有相同背景的古诗导入新课
入境是学生学习古诗的前提。在教学中,我出示了杜甫的另一名篇——《春望》,设计了三个对话话题:(1)在作者眼中,长安城现在是一番怎样的景象?(2)原本无比繁华的长安城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3)这首诗中,作者仅仅写了眼中之“望”吗?你们能不能感受到他的心中之“望”?以同一历史事件的古诗导入新课,学生可以紧随“安史之乱”的事件发展,感受诗人情感蓄积的过程。教师不用进行过多的背景介绍,学生便可以快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加深理解和体会,达到自然入境的教学效果。
二、以有关联内容的古诗理解诗句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首快诗”。在极度兴奋中,诗人一改过去沉郁顿挫的诗风,以活泼奔放的语言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律名作,字里行间蕴藏着强烈的爱国情感。只有经历了苦难的人,才会在快乐到来时将情绪释放得这般尽情。对学生来说,他们缺少相关的生活体验,所以较难理解诗人的这种“疯狂”。在教学中,我出示了杜甫的《百忧集行》(片段),和学生一起体会“安史之乱”时杜甫一家背井离乡、苦不堪言的生活,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诗人此时“喜欲狂”的情绪以及爱国之心。将具有承接关系的古诗建立起联系,避免了教学过程中的过度解读,帮助学生和诗人产生共鸣,加深了对诗句的理解。
三、以有相似表达的古诗感受诗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看似内容浅显,实质内蕴丰富。尾联四个地名的巧妙运用,使语气紧密衔接,语调铿锵,很好地表达了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感悟诗情,我出示了《早发白帝城》这首诗,让学生思考:“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和“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句诗在表达上有什么相似之处?经过思考、交流,学生感受到,诗人强调“距离长”和“时间短”,意在产生对比的效果,突出无比激动的心情。将具有相似表达手法的古诗联系起来,可以让学生开阔视野,积累诗词鉴赏的知识和方法,提高理解古诗的能力。
四、以有相同主题的古诗拓展延伸
在拓展延伸环节,我围绕“爱国”这一主题,引导学生思考杜甫深受后人推崇的重要原因,并就“你还读过哪些饱含爱国情感的诗词”这个话题进行交流。我也可以以“杜甫”为主题,由本节课所学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望》《百忧集行》拓展到诗人的其他诗篇,和学生一起初步感受他的诗词风格,了解他坎坷而又伟大的一生。这样的拓展延伸,为学生今后的古诗学习打下基础,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理解古诗的意识,达到知识、情感的迁移,帮助他们丰富文化底蕴,提升语文素养。
“以诗解诗”教学法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新学的古诗,领会诗人的情感,体会美妙的古诗意境。既有利于连贯学生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纵向学习,又有利于沟通学生课内、课外的横向学习,彰显出古诗教学的有效性和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