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习作讲评的“度”
2022-01-01崔传统
文|崔传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为此,笔者认为,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当把习作讲评与课前指导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要准确把握习作讲评的四个“度”,凸显学生自主讲评的主体地位。教师精心准备,学生积极作为,习作讲评就能够化难为易。
一、准确把脉,切中要害,集中讲评
教师对本班学生习作呈现出来的特点把脉要准。这是习作讲评课的重要前提,是基础,是重中之重。一节习作讲评课只有准确把握学生习作的两三个突出的有代表性的特点,切中要害,习作讲评才能够做到举重若轻,绝不可以眉毛胡子一把抓。如刚接手六年级某班,两次习作下来,我发现本班学生对习作的突出问题是谋篇布局能力弱、人物语言描写几乎为零。于是,我用一节课有针对性地讲评习作的谋篇布局(结构)和人物语言描写,解决了以下问题:开头与结尾冗长、离题、啰唆;故事中的人物不会说话。讲评找准了重点难点,集中发力,从现场互动与学生修改的情况及后来的习作成果看,学生的进步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师生合作,生生合作,自主讲评
习作讲评课,教师要注重合作,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促进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感悟,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讲习作、评习作、赏习作、改习作等能力。比如,可以采用师生合作朗读部分学生的佳作,共同欣赏,共同点评,充分调动学生大胆踊跃地表达自己对习作的独特见解与建议,而不是人云亦云。正是在这样的民主、和谐、热烈的氛围中,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对习作的认识与修改能力得到提升。
三、回顾技巧,教师引领,独立修改
怎样的讲评才更加快速、有效?要有依据,要有标准。这个依据,这个标准是什么?就是每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和一些习作技巧。如,首尾呼应,点题;结尾要抒发真情实感,要耐人寻味;故事要切合主题,故事中的人物要有动作,会说话,说真话。这些基本要求与习作技巧已逐步成为我们班学生评判优秀习作的重要依据与标准,那么讲评自然就可以依此进行。如讲评六年级下册的习作《__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师紧紧围绕以上几点来回顾,逐一加以验证、加以落实,既温故,又知新,使得习作技巧一以贯之,始终如一。学生从题目,到开头、结尾,再到中间的故事,层层推进,抽丝剥茧,有条不紊,化繁为简,使得讲评的终极目的“修改提升”不再是难题。这样一来,学生再来修改自己的习作,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不再是如无头苍蝇一般迷茫。这样的进步体验是那么真实、强烈地刻在学生的脑海中,让他们全程投入,活力四射,“要我改”变成“我要改”。如此,学生独立修改习作的能力得到有效强化与提升,最终促进学生习作能力的全面提升。
四、范文为例,展示赏析,共同提升
课标指出:“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丰富写作形式,激发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展示交流与互相评改的机会。”在讲评习作的时候,教师要善于抓住身边学生有代表性的习作作为鲜活的例子,展示、朗读,共同欣赏。不管是习作的作者,抑或其他学生,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鼓励与示范,以佳作示范,让学生实现共同提升。如教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展示了学生写的《我懂得了努力学习》和《我懂得了珍惜友谊》两篇习作,以活生生的习作为例,既展示了两篇习作的优点,激励了两个小作者,又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欣赏比较,鼓励学生大胆提建议,激发了学生创造性表达与交流的积极性,促进了学生相互赏析、相互评改能力的提升。
习作讲评课是习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我们能够加以重视,准确把握住习作讲评的“度”,做到心中有“度”,讲评有“度”,则习作讲评将不再有难度,那么学生习作的能力将会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