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寻“美”中教学神话类课文
2022-01-01瞿春红
文|瞿春红
神话类课文是统编本教材中的重要文体,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裁样式。阅读神话是憧憬美好生活、感知英雄人物的过程,更是辨析美丑、辨析善恶的过程。神话类课文的教学需要紧扣神奇的特质,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之美。笔者以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神话单元为例,谈谈自己在神话类课文教学中的策略。
一、整体感知内容,探寻情节的曲折之美
神话作为一种叙事性文本,拥有故事的一般特性,也包含了起因、发展、高潮和结果等基本元素,其不同之处就在于各个板块中都蕴藏着丰富的、神奇的元素。这里必须要指出的是,起因、经过、结果所呈现的都是故事的梗概与板块,而内在情节则应该是人与人、人与环境之间形成的冲突,包括解决冲突的过程。所以,神话依托于具体的故事情节,而在艺术之美的表达上,则又明显高于生活。这就意味着神话之美的探寻,首先应该从了解内容入手,体会故事情节的曲折之美。
神话以神奇立世,其情节也是跌宕起伏、神奇莫测的,蕴藏着非同一般的吸引力,给人以无穷的想象空间。《普罗米修斯》一文是一篇典型的希腊神话,主人公普罗米修斯在故事中所展现出来的为人类甘愿牺牲的精神着实令人敬佩,故事情节也出人意料。首先,普罗米修斯为了改变人类饥饿、寒冷、黑暗的悲惨生活,盗取了太阳车中的火种,虽然整个盗取天火的过程只是用寥寥数语来写,却神奇异常。其次,宙斯暴怒,将普罗米修斯锁在高加索山上,而赫淮斯托斯劝说普罗米修斯承认错误。此时,常规性的情节发展应该是普罗米修斯选择明哲保身,以免处罚:一是人神本身就不一样,根本无须自寻烦恼;二是普罗米修斯应该了解宙斯的地位、法力和秉性,更清楚自己的处境;三是火神的劝说在情在理,没有拒绝的理由。但情节的设置是普罗米修斯拒绝认错。如此超乎寻常的情节设置,将人物内在的伟大之处展露无遗。最后,情节发展的主体部分则是普罗米修斯受刑,文本在细节上的描述更是将神话的特质体现得淋漓尽致,如风吹雨淋、肝脏被啄、照样能长……如此神奇,对于学生而言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且形成了较大的震撼。因此这一部分的教学,教师就需要给予学生广阔的认知空间,鼓励学生认识到普罗米修斯的坚毅、无私和伟大,并相机想象宙斯的凶残。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指导学生朗读课文,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情节发展中所蕴藏的神话故事的奥妙之处,从而真正发现神话的情节之美,为后续神话故事的深入阅读奠定基础。
二、感知人物品质,探寻无私的形象之美
神话类课文的神奇之美不仅在于故事情节层面,也在于其鲜明、独特、伟大的神之形象,有的英勇无畏,有的嫉恶如仇,有的无私奉献,有的善良可亲……但无论形象多么富于变化,最终都落实到一个共同的指向,即具有无穷的神力。这个单元所编选的神话故事中,对于神之形象的刻画都可谓是栩栩如生,充分展现了独特的形象之美。
首先,从神之语言入手。正所谓“言由心生”,语言是内心活动的外显表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言形成的情境入手,在理解、品味和赏析的过程中感受深化人物的重要路径。如普罗米修斯说:“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厘清神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并联系说话时“摇摇头”“坚定”等修饰性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揣摩人物语言的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其次,从神之行为入手。神仙具有超乎寻常的能力,有的上天遁地,有的起死回生,有的点石成金,他们在具体行为中也展现了自己的思考、特点和品质。如《女娲补天》中,女娲补天有一系列操作,教师要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圈画、关注、品味这些动作背后所展现出来的人物形象,感受人物丰满、真切、伟大的人物形象。最后,从神之内心入手。人物的强大首先源于内心的坚定和认知,只有内心超乎寻常,才能拥有真正超乎寻常的神力。如《盘古开天地》一文并没有对人物的语言进行描写,而是通过开天辟地、顶天立地、改天换地等极具神奇色彩的描写,展现了盘古力大无比、敢于牺牲的精神。因此,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盘古的言行,感受文本中神之行为,让学生尝试多问几个为什么。如盘古为什么要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为什么要坚持一万八千年还不愿意放弃,为什么要到最后一刻,都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还要将自己的身体奉献给大自然……这些问题可以引导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想象画面,感受文本内容的真实意蕴,从而体悟盘古坚持不懈、甘愿牺牲自我的精神,为凸显文本的内在价值奠定基础。
三、关注言语形式,体悟独特的表达之美
神话类课文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是因为曲折的故事情节,也源自于神话人物的神奇,还在于文本独特的语言表达形式。从表达的层面来审视神话类课文,它拥有神奇的遣词造句、修辞手法与结构设置,这就决定了神话教学不仅要关注文本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本是怎样写的,即从表达方法和言语形式的层面进行思考。
如可以先关注神话类课文的言语形式。《精卫填海》是一篇文言文,其言语形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含义深刻,一个个看似简单的汉字其实蕴藏着丰富的教学价值。教学时,教师就需要先组织学生将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并结合课后的注释解决文言文理解上的障碍,同时紧扣“不返”“衔”“常”等一些关键性词语,引导学生思考:精卫为什么不回到炎帝身边,他的内心活动是怎样的?“常”所指代的时间究竟是多少?而从“衔”这个动作来看,可以想象精卫填海的难度之大、所付出的艰辛之巨。由此也可以想象在填海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只有真正融入了语境,细心品味这些典型的言语形式,才能感受神话类课文语言表达的特质。
再如可以从神话的语段入手。《盘古开天地》的第2 自然段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展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过程,凸显了其神奇的力量,将神话的特质完全凸显出来。课文在描写盘古顶天立地的过程中,则运用了对比的语言,如“轻而清”与“重而浊”、“缓缓上升”与“慢慢下降”这类对仗的对比,已经成为了神话文本描写的经典语言。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先从理解的角度出发,结合语境说说“轻而清”与“重而浊”分别是指什么。随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他们是怎么进行变化的,并相机提炼语句中所含有的几组对比性的词语,感受文本语言的准确、形象和生动,从而在感知文本语言的过程中进行言语表达,想象神话故事在描写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神奇画面。
教师还可以从故事的复述入手。很多学生都喜欢讲故事,神话类课文在很大程度上契合了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但故事讲述不能完全照搬课文内容,应在想象、补充和还原的过程中将故事讲述得更加精彩,提升学生内在的认知,更好地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如在《普罗米修斯》中,可以想象普罗米修斯在受刑的过程中会想些什么,又会说些什么,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补充;《精卫填海》中可以大胆猜想女娃每天游泳的心情如何,在衔着石头填海的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怎样的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拟人、夸张、联想等多种修辞手法,更好地推动学生言语实践能力的提升。
神话类课文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有着其基本的创作特点。在教学中,教师就应该顺应这种创作特点,综合地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神话类课文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