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现创造性复述“创造”的生发点

2022-01-01陈朝玉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12期
关键词:海力布精卫民间故事

文|陈朝玉

复述是学生积累语言,发展口语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形式。教材在培养学生复述能力方面的整体设计是别具匠心而又脚踏实地的。对学生复述能力的训练体现了从易到难、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规律。低、中年级的教材在练习板块设计了复述的支架。主要体现在:第一,提供故事梗概,叙说故事过程。第二,点燃思维火花,复述故事内容。高年级教材提出了创造性复述的训练要求。创造性复述是学生在充分感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想象,丰厚课文内容、丰富人物形象、丰满故事情节的一种口语表达活动。创造性复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更有助于提高他们的读写水平。那么,如何寻找并发现创造性复述“创造”的生发点,并据此进行创造性复述呢?

一、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要听其言,观其行。所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复述训练时,可以依据文本的特点,寻找创生人物语言的生发点,这样做,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提高学生口语表达的能力,还能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感受,更是对文本、文学作品以读者的身份进行二次创作的过程。

《精卫填海》(四年级上册)是一篇文言文,全文共35 个字,从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叙述了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后来“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的古老神话故事。故事中只见“行”——“游于东海,溺而不返”,“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却未闻言。激发学生想象精卫开口说话就是本篇文章创造性复述的“创造”的生发点。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在故事情境中想象:有一天,精卫填海时,遇到了一位渔夫,渔夫看到小小的精卫鸟在衔木石填海,很好奇,就问精卫为什么要这样做。精卫就对渔夫说起了自己的遭遇。在这个过程中,故事因为学生创生了精卫的语言而更加生动具体;学生也在创生人物语言进行创造性复述的过程中感受到想象带来的乐趣,思维得到了发展,口语表达得到了提升。

《猎人海力布》(五年级上册)讲述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民间故事:海力布为了救父老乡亲,不得已说出了他从鸟儿那里听到的关于大山要崩塌、大地要被洪水淹没的消息,最后变成了一块石头。课文中,海力布是怎么告诉乡亲们他救小白蛇从而得到龙王的一块宝石的事,怎么听到鸟儿议论避难的事,都没有详细讲述。这里,海力布对父老乡亲说出实情便是创造性复述人物语言的“创造”生发点。在引导复述的时候,让学生想一想,在危难关头,面对不愿离开住地的乡亲们,海力布不得已说出了实情,他是怎么说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与激发下,结合课文前面发生的故事,把海力布没有说明白的话创造性地表达了出来。这样,既让故事更完整,把海力布这个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更鲜明地展现出来,又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有效的训练与提升。

二、创编故事情节,丰厚故事内容

情节的跌宕起伏总是最能吸引人的眼睛和心灵,学生喜爱阅读,常常是因为被书中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课文呈现在学生们眼前,并不能把故事的所有情节都说得清楚,有些事情的来龙去脉并未说明。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空白点或者省略处创编情节,就是在原有故事上进行的再加工,源于想象的创编情节是学生们乐此不疲的,因为他们是天生的故事创编者。

《牛郎织女》(五年级上册)是中国四大民间故事之一,至今已经流传了很久。这个故事很多人都耳熟能详,它有很多地方表现出了民间故事的特点——神奇。比如,老牛是怎么知道仙女们到凡间来洗澡的,这就是故事的省略处,故事没有说明。这个故事情节的省略处恰恰就是学生创造性复述故事的“创造”生发点。是啊,老牛是怎么知道的呢?文中没有答案,答案就是学生天马行空而又与故事情节相契合的想象。当学生的思维被触发,想象被开启,他们的大脑中就会迸发出言语的智慧。有的学生说:“老牛对牛郎说,你相信我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我不是一头普普通通的牛,我是一头修炼了近千年的牛仙。只是我的缘分不够,不能修炼成长生不老的真正的仙体。但是,我能够知晓凡人不知道的事情,特别是仙界将要发生的事情,我大概能算得出来。你相信我说的,明天一定会有仙女来洗澡的,其中就有你未来的媳妇。快做好准备吧。”学生的想象常常能够启发别的学生的想象,创编的故事就会更加神奇而精彩,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升,犹如春天雨后拔节的竹笋。

三、创意讲述口吻,丰富言语形式

古老的民间故事离我们年代久远,神奇的神话传说也远隔了时空,我们面对这些文学作品难免有距离和陌生感。而且,这些故事的讲述大多数是采用第三人称的方法。如何把故事说得更生动,更有吸引力?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改编故事讲述的口吻,这是一种创意的表达。这种表达不是仅仅把“他”变成“我”这么简单,不是仅仅用第一人称讲述代替第三人称这样直接。讲述口吻的改变,其实质是学生由故事之外进入故事之中,学生由局外人变成剧中人,学生由聆听者变成了主人公,这样角色的变化带来的是情感的变化、言说方式的变化。

我们仍以《猎人海力布》为例,这个故事讲述的方式是这样的:“在我国的一些地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在教学中,创造性复述时创意讲述口吻,教师引导学生把言说的人变成海力布自己,让海力布讲述自己的故事。那么,此时此刻,在准备或者进行讲述故事的每一位学生就变成了“海力布”,是在讲述自己的故事。真的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兴奋之后,学生们开始静下心来梳理“自己”所做的事情:危急关头,救下小白蛇—来到龙宫,得到宝石—外出打猎,闻听鸟语—危难关头,救人变石。又开始回想“自己”面对小白蛇、龙王和乡亲们所说的话,接下来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亲爱的同学们,我是一块只能说话却不能动的石头,我原来是一个猎人,我的名字叫海力布……用这种口吻复述故事,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能获得特别的情感体验。

精彩无处不在,只要我们的课堂能够激发起学生进行实践的兴趣,开展实实在在的语文实践活动,学生就会在实践中提升相应的能力。

四、创新复述顺序,丰富言语实践

故事情节最吸引人,其中的精彩之处常常是悬念的设置。悬念让人废寝忘食、欲罢不能。在复述故事的时候,悬念就是我们“创造”的生发点。如何根据悬念来进行创造性复述呢?创新复述顺序,设置故事悬念,丰富言语实践,能够产生良好的效果。

《猎人海力布》的复述一改从头说起的原有顺序,从一块名叫“海力布”的石头说起,设置了一个吸引人的悬念,引得人想听下去,石头为什么会有人的名字呢?究竟发生了什么事呢?

《西门豹治邺》(四年级上册)的复述也不再从西门豹了解民情说起,改由漳河边西门豹把女巫和官绅头子投下漳河问河神说起。激发起学生了解故事起因的兴趣,这种由果寻因的复述顺序新颖,深受学生的喜欢,娓娓道来中又悬念陡增,令人兴趣盎然。

《牛郎织女》的复述也改变了从头说起的原有顺序,可以从遥远的夜空牵牛星、织女星隔河相望说起,从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说起,从中国古代描写牛郎织女的诗词说起,等等。这些创新复述顺序的创造性复述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言语实践,为他们复述兴趣的激发和能力的提升提供了真实具体、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

学生的复述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不是仅仅通过几个故事的创造性复述就能够达成的,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把学生听、说、读、写、思能力的发展放在重要地位,放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让学生在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提升创造性复述能力。

猜你喜欢

海力布精卫民间故事
友谊使者讲述的民间故事
猎人海力布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猎人海力布》缩写
《猎人海力布》缩写
缩写《猎人海力布》
魔法糖的故事(三)
精卫填海
精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