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策探究
2022-01-01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吴青
中共湖南省委党校 吴青
湖南数字经济在新冠疫情中逆势而上,为“六保六稳”作出重要贡献,支撑了经济发展。在湖南“三高四新”新战略下,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
一、数字经济助力新发展格局
(一)数字经济打通两个市场
数字经济具有数据驱动、创新引领、网络支撑、多元融合等特征,是转换增长动力、优化经济结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关键引擎。数字经济蕴含的新模式、新理念、新思路更新和颠覆了许多工业经济时代奉为圭臬的理论和思想,催生了大融合、大变革,推动了要素配置方式、企业生产形式、经济调控机制、商业运作模式等转型升级,重塑了社会治理体系,有助于消弭地域区隔衍生的交易成本,实现要素流通,打通国际国内两个市场。
(二)数字经济引领高质量发展
根据中国信通院的测算,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伴随着2020年5G大规模商用的推进,互联网和通信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等将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加速数据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实现和增值,带来资本、技术的深度参与和互动,催生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驱动产业数字化开拓新空间。数字经济已成为承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支撑和实现转型升级的主引擎。
二、湖南数字经济发展主要瓶颈
湖南数字经济在精准防疫和复工复产、助推制造强省、助力精准脱贫、促进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湖南数字经济规模达1.15万亿元,总量位居全国第12,同比增长13.9%,发展增速排全国第4。但还存在以下瓶颈:
(一)总体战略定位不高
与浙江等省份相比,湖南数字经济战略重视不够,没有形成发展数字经济的战略驱动力。根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19年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指数》报告,湖南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为31.8,排全国第12位、中部第4位,产业指数排在第四梯队,数字经济GDP占比仅2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现行“5+5”数字经济政策体系侧重单领域突破,单兵作战,尚未形成合力。数据的确权、交易、共享、流通长期滞后,数据要素市场、数据资产化、数据治理监管体系等尚未成形。
(二)关键核心技术缺乏
数字产业化领域核心技术薄弱。人工智能产业的知识图谱、深度学习、类脑等技术基础薄弱;超高清视频领域柔性显示、高速无损压缩、超高清传输等新型视频制作、显示、传输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集成电路行业宽禁带半导体、高速存储、高精度制程、数字处理芯片等核心技术对外依赖度高;产业数字化领域缺乏关键共性技术,标准不统一。轨道交通、工程机械领域缺乏电控系统、高精度定位与姿态控制、多设备协同控制等技术。工业互联网领域的通用底层网络平台、工业传感与控制技术、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共性支撑技术不足,标准不统一,以及形成数字孤岛。
(三)特色产业规模不大
“研”“用”脱节,特色“高地”仍是产业“洼地”。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湖南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与应用场景是全国“高地”,但产业联动、应用推广、商业模式拓展严重滞后,研发与应用脱节,产学研用机制不畅,难以形成良性闭环驱动,技术“高地”直面产业“洼地”。外来企业技术研发、战略规划等核心业务“两头在外”。本土企业面对外来企业的强力竞争压制,成长环境难有实质性改善,迄今仍缺乏本土特大型明星企业。
(四)专业人才队伍不强
湖南仍然缺乏互联网领域掌握核心技术、有战略眼光的网络科技领军人才。尤其是物联网底层架构、区块链智能合约、工业控制系统底层协议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制约了相关领域的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卓越工程师和高水平创新团队不足。招商引智政策针对性不够,尤其是对创新团队的吸引和激励不足,难以吸引高水平创新团队来湘。高端人才数量少且外流严重,供需不匹配,人才发掘、培养、使用机制不健全不灵活,“内培外引”效果欠佳。
(五)资金资源整合乏力
资金少,项目散。现有扶持政策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资金来源分散,筹资渠道多样,发展重点各异。项目考评机制缺失,投资效益难以科学评估,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够。数据开放共享难。迄今仍没有省级层面数据开放平台,也没有制定数据开放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或规范性文件,数据开放共享长期徘徊于全国第20/25位之间,没有实质性提升。相关扶持政策存在规模性考核指标偏多、成长性考量指标偏少,税费优惠力度不足,省级政策与国家政策衔接不畅等问题。
三、推进湖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优化顶层设计强化战略引领
明确数字经济战略定位和考核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和数字经济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真正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和战略支撑的高度来定位数字经济,把数字经济作为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的战略举措。高层主推,统揽全省数字经济发展,明确具体的行动路线图和年度KPI考核体系,强力推进。
调整优化机构职能,深化数据要素改革。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为契机,组建湖南省大数据管理局,统筹管理政务、企业、行业等大数据,狠抓数据共享,建设省级数据开放平台,制定数据开放地方性法规和标准。提升社会数据资源价值,加强数据资源整合和安全保护,引导培育大数据交易市场,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
(二)突破关键核心技术
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核高基”。集中力量办大事,加大R&D投入,保持恒心,找准重心,精准发力,提高研发产出。将R&D投入的80%以上聚焦到基础好、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前景广阔的“核高基”领域。重点突破产业数字化领域的电控系统、多设备协同控制、高可靠嵌入式控制系统等关键共性技术;重点研发数字产业化领域的深度学习、柔性显示、宽禁带半导体、新一代无线局域网、超并行处理体系结构、量子计算等核心技术。
“人、财、路”三管齐下,发力“技工贸”。弘扬企业家精神,激发社会创新创业活力。创新供应链金融和资产证券化模式,优化风险补偿信贷、科技云贷、跟投贷、云义贷等科技金融服务,多渠道促进企业融资。合理选择创新路径,以延续性创新扩大领先优势,以颠覆性创新实现后发赶超。
(三)突出特色特长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外引内强,培育龙头企业,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岳麓峰会等平台影响力,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入湘设立总部。鼓励省内细分领域领军企业强强联手,强链延链补链,打造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培育更多科技企业挂牌省科技创新专板,扶持企业科创板上市。壮大一批特色产业园区。鼓励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成行业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以“用”促“研”,以“需”带“供”,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要敢“用”会“用”善“用”,积极拓展应用场景,汇聚盘活商业资源,创新商业模式,以需求带动供给,发挥供给满足需求和创造需求的作用。立足应用促进研发,实现产学研用良性循环。优化要素配置,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供给侧改革,实现供给侧和需求侧齐头并进。
(四)培育专业队伍选拔领军型尖端人才
强化目标导向,鼓励领军人才“揭榜挂帅”。完善优化“内培外引”,加大定向培养定向引进力度,改进培养方式,注重产教融合,优化人才选拔培养机制。梳理、汇总、发布数字经济领域急需尖端人才需求目录,实时更新,按需定求,面向国内外公开招募。量化目标考核,刚性兑现,吸引领军人才来湘创业。
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做实做细人才落户、购房、配偶子女安置、社保医保等配套政策。做大做优“潇湘科技要素大市场”线上平台和省股权投资协会相关平台,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企业挂牌、上市,发挥领军人才、核心技术人才、高水平创新团队企业持股的激励作用。优化质押贷款、知产引资、技术入股等知识产权融资,激发尖端人才创新创业热情,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五)加大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融资能力
整合资源,壮大发展合力。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中筛选一批业绩优、竞争力强、前景好的企业,与省拟上市后备企业、省科技厅高新技术企业和优质科技型中小企业、省工信厅制造业“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等合并创建湖南省数字经济重点培育企业库。完善跨部门联动机制,优化扶持政策,实现精准扶持。建立涵盖“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凝“资”聚力,提升融资能力。依托财政资金设立数字经济投资基金,引入风险补偿基金、担保基金。支持和鼓励社会资本设立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机构。创新银企合作模式,优化政企合作机制,引导金融机构和股权投资机构服务企业融资。完善技术交易市场,依托产权交易所等要素市场促进股权有序交易,拓宽股权投资退出渠道,防范金融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