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肝论治儿童抽动障碍的经验

2022-01-01刘媛媛郭玉清韩新民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小儿教授患儿

刘媛媛, 郭玉清, 韩新民

儿童抽动障碍是一种从儿童期起病的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常表现为不自主、迅速、重复的一个或多个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和(或)发声性抽动[1],好发于5~10岁儿童,且男孩发病率高于女孩,为(3~5)∶1[2]。本病症状时轻时重,抽动形式也常有变化[3],且可伴发情绪问题及行为障碍[4],患儿及其家庭常因此倍受困扰。本病病因与发病机制目前仍不明确[3],西医主要选用多巴胺受体阻滞剂治疗本病,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期应用存在着不良反应明显、停药后容易复发等问题[5]。中医药治疗本病不良反应较少,疗效确切[6],在临床应用中颇受好评。导师韩新民教授在儿童抽动障碍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为本病辨治当以肝为重,遣方用药皆有独到之处,笔者有幸随师侍诊,现将韩教授治疗本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本病的中医认识

西医根据本病的临床特点将其分为短暂性抽动、多发性抽动和慢性抽动,而本病在传统中医学沿革中并没有特定、统一的病名,根据患儿临床多具有挑眉、眨眼、搐鼻、点头、耸肩、鼓腹,伴或不伴有清嗓、秽语等症状,可归于肝风、慢惊风、瘛疭、抽搐、震颤等范畴。如《证治准绳·幼科·慢惊》云:“其瘛疭症状,两肩微耸,两手下垂,时复动摇不已,名曰慢惊。”《伤寒明理论》云:“瘛者筋脉急也,疭者筋脉缓也……或缩或伸,动而不止者……俗谓之搐者是也。”韩教授认为临床不可拘泥于西医分类,应将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相结合[7],充分发挥中医药辨证论治的特色及优势,及时干预本病进程,控制病情,改善预后。

2 辨证以肝为本,五脏共参

“肝属木,旺于春”,肝气通于春,在五化为生,“儿之初生,如木方萌,乃少阳生长之气,以渐而壮”,小儿的生长发育有赖肝气的推动,然小儿脏腑娇嫩,“成而未全,全而未壮”,且其心肝常有余,肺脾肾常不足,因此稍有调护失宜,即易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韩教授认为小儿形气未充,脏腑功能尚未发育成熟,机体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肝易失于疏泄,致五脏失和,引起本病的发生,因此,本病病位主要在肝,辨证当以肝为主,五脏共参。

2.1 心肝阳亢,化火生风 心乃“君主之官”,主宰人的思维活动,肝司疏泄,二者各司其职,共同维持机体情志调畅;小儿心肝常有余,且情绪调控能力较弱,若家长娇纵小儿,或对小儿要求过高,均可致小儿心理压力过大,肝失疏泄,心火内亢,郁而化热。如万氏云“肝主风,小儿病则有热,热则生风”,心肝火旺,动风生痰,风痰相合,流窜经络,而致抽动[8]。心者“神明出焉”,若受火热燔灼,临床多见患儿性格乖戾,易起争执,不服管教;阳亢阴伤者可见大便干结,数日一行;风性轻扬易袭清窍,正合临床多见患儿皱眉眨眼、搐鼻咧嘴等头面症状;又风性善行数变,故本病临床症状此消彼长、变化多端。

2.2 肝脾不调,痰浊内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脾为后天之本,司运化水谷精微,脾健则肝血得充,肝体得养,且脾“全赖肝木之气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脾和调,气血生化方能源泉不竭,小儿生长发育得到保障。然小儿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土虚则木易乘之,肝风易动;且现今小儿多嗜食肥甘厚味,更可致脾失健运,痰浊内生;风痰相合,游走经络而致病,临床多见患儿抽动频频,形体肥胖,挑食偏食,不耐劳累,大便溏结不调;若久病脾虚失运,气血生化乏源,亦可致肝失濡养而风动难熄。

2.3 肝肺失谐,气机不利 “肝生于左,肺藏于右”,“左右者,阴阳之道路也”,肝主升发,肺主肃降,又“肺为水之上源”,二者升降相因,共同维持机体气机通畅,水液代谢如常。小儿肝常有余,肺常不足,金本克木,若肺阴不足,“金衰不能制木,而木复生火”,则肝阳易亢,肝风易动,临床常见小儿腠理不固,动辄汗出,易于外感,且症情每逢外感即易加重,迁延难愈,给家长调护带来难度。又“肺主声”“司喉咙”,若风痰困阻咽喉,局部气机不利,或肝气郁而不达,气机升降失常,临床可见患儿时时吭声清嗓,甚者以尖叫、大声呼喊为舒。

2.4 肝肾虚损,久病迁延 “肾者肝之母,肝者肾之子”,肝藏血,肾藏精,肝肾子母相滋,精血互化,肾之阴精充足则肝之阴血得充,肝得濡养,体用相合,疏泄如常。然小儿稚嫩,脾运常有不及,后天失于荣养先天,故肾常不足;若久病迁延,失于调摄,或药食不当,耗损肾阴,皆可致水不涵木,肝失濡养,阴虚生风;又“肝藏血”,如其疏泄失常,易致血瘀内生。临床可见患儿病程较长,虽抽动症状轻微,但症情反复,迁延不愈,甚者可见夜寐不安,潮热盗汗。

3 治以调肝为重,兼顾他脏

韩教授立足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并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小儿抽动障碍虽症状多变,但病本于肝,治疗须以调肝为重,兼顾它脏,并根据病程新久、病性虚实选方用药,且诊疗过程中当随症加减,灵活变通。

3.1 新病当平肝止动,熄风化痰 《临证指南医案·肝风》云“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主动主升”,肝主疏泄,其气主动,以升发为快;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失疏泄则易郁热化火,动风生痰;临床多见小儿新病,抽动症状发作频繁,动作幅度大而有力,常有多个部位联合抽动;韩教授认为疾病初期肝气始郁,肝阳初亢,肝风挟痰内扰,病性以实证居多,故治当以平肝清肝,化痰止动,熄风定痉为法,自拟熄风涤痰汤(胆南星、石菖蒲、天麻、钩藤、菊花、郁金、潼蒺藜、青礞石、天竺黄、炙远志、蝉蜕、僵蚕),并根据小儿症状之不同灵活加减,收效显著[9]。韩教授临证多以钩藤、天麻、郁金平肝疏肝,菊花、夏枯草清肝泻热,胆南星、石菖蒲祛痰定惊,蝉蜕、僵蚕、全蝎、蜈蚣[10]熄风止痉;遇患儿眨眼挤眼者,加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清肝明目;皱鼻、吸鼻者加苍耳子、辛夷宣通鼻窍;清嗓、吭声者加牛蒡子、射干、山豆根、板蓝根、木蝴蝶清利咽喉;扭脖、耸肩、四肢抽动者加葛根、伸筋草、路路通、青风藤舒筋活络;抽动未愈复感外邪者,加予防风、金银花之品以解表祛风。

3.2 久病当柔肝养阴,健脾滋肾 小儿脏腑娇嫩,若病程迁延,肝木久郁不达,木郁乘土,脾失健运,气血生化乏源,机体失养,临床可见患儿不思饮食,腹泻便溏,甚者神疲乏力,形体消瘦;韩教授临证多去苦寒清热之品,加太子参、党参、藿香、白术之类以健脾助运,兼化痰湿,常用缓肝理脾汤加减。又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久病易耗损肾阴,肝失疏泄,致阴虚风动,瘀血内生;临床可见患儿抽动频率低,动作幅度小,症状反复,迁延不愈;韩教授认为治当柔肝滋肾,补血活血[11],临床常取六味地黄丸之义,予生地黄、炒白芍、制龟板、制鳖甲之类调补肝肾,并加当归、鸡血藤之类补血活血,以防久病生瘀。

韩教授认为本病临床症状复杂多变,且病程中受情志、环境、饮食等多种因素影响,易于反复,在规律服药治疗的同时,应加强家庭调护。如选择合适的教育沟通方式,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合理饮食,避食肥甘厚味之品;尽量避免使用电子产品如游戏机、手机等,鼓励运动,劳逸得当,谨防感冒等;多方共同努力,使疾病早日向愈。

4 验案一则

患儿男,11岁,2019年3月10日初诊。患儿已于外院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1年余。刻下:患儿眨眼频作,时有搐鼻、鬼脸,偶有仰脖、耸肩,情绪紧张时症状加重,平素性情急躁,注意力欠集中,成绩差;纳食可,夜寐安,大便2~3日一行,便质偏干,小便尚调,舌红,苔薄,脉弦。患儿脑电图、铜蓝蛋白、风湿三项均未见异常。诊断为多发性抽动症。辨证属风痰证。治当平肝止动,熄风化痰。以熄风涤痰汤加减如下:胆南星、辛夷包煎、生甘草各6 g,菊花、郁金、天麻、钩藤后下、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各10 g,煅青礞石先煎、煅磁石先煎各20 g,蝉蜕8 g,焙蜈蚣3条。21剂,水煎服。并嘱患儿家长控制其电子产品使用时间,爱眼护眼,合理安排其学习时间,并注意坐姿,适时运动、放松。3周后复诊:经治后诸症较前好转,眨眼不显,偶有搐鼻,情绪激动时扭头耸肩频作,脾气仍急躁,较前稍好转,余无特殊不适,纳寐可,大便1~2日一行,便质正常,小便调,舌红,苔薄,脉弦。原方去焙蜈蚣、密蒙花、谷精草,加全蝎3 g,葛根15 g,伸筋草、当归、莱菔子各10 g。继服21剂。并嘱患儿家长注意与患儿沟通交流,避免过度关注患儿抽动问题。又3周后复诊:经治后抽动诸症不显,性情较前温和,注意力欠集中,余无特殊不适,纳寐可,二便调,舌红,苔薄,脉弦。前方去胆南星、青礞石、磁石、全蝎,加炙远志、炒白芍。继服28剂。又4周后复诊诸症不显,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调补肝肾1个月,至今未再发作。

按语:韩教授认为此例病机主要为肝郁化火,动风生痰,上扰清窍则见眨眼、搐鼻、鬼脸,阻于经络则见仰脖、耸肩;肝火内扰,心神不宁,故性情急躁、注意力不集中;机体阳热过盛,肠道津液不足则大便干结;舌脉切证。故治当清肝泻火,熄风定痉,化痰止动,以“熄风涤痰汤”加减。方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菊花、郁金清肝泻热,煅青礞石、煅磁石豁痰镇惊安神,胆南星擅化无形之痰,蝉蜕、焙蜈蚣搜风祛风,青葙子、密蒙花、谷精草明目,辛夷宣通鼻窍,甘草调和诸药。二诊患儿眨眼不显,故去密蒙花、谷精草;考虑患儿仍有搐鼻、扭头、耸肩,故以全蝎易蜈蚣,继前熄风通络,这二味常交替使用,防止长期使用蓄积中毒;并加葛根、伸筋草舒筋活络;当归活血补血,并与莱菔子共行通下之功;因其肝火犹亢,心神受扰,故患儿性情仍急躁,且情绪激动时症状明显,故全方镇肝熄风,清肝泻火之要义不变。三诊患儿抽动诸症不显,且性情转温和,故去苦寒之胆南星与重镇之青礞石、磁石,去有毒之全蝎,加炒白芍以柔肝养阴,炙远志以安神益智,方转平和。四诊患儿诸症不显,以六味地黄汤加减调补肝肾收功,疾病告愈。纵观疾病诊治过程,韩教授以肝为本,根据疾病不同时期病机特点组方用药,灵活变通,并重生活调护,收效明显。

5 讨论

儿童抽动障碍病程较长,症状易于反复,韩教授论治本病立足于肝,强调五脏共调,且时时不忘治“风”;疾病早期病性多实,多见心肝火旺,风痰内扰,韩教授以平肝清肝,化痰止动为主,重在“祛实风”;疾病后期病性多虚,或脾虚失运,或肝肾阴虚,韩教授以健脾助运,柔肝滋肾为主,重在“治虚风”;又肝与情志密切相关,韩教授临证多关照患儿家长关注心理疏导,加强亲子沟通交流。如此内外共治,身心同调,临床疗效显著。

猜你喜欢

小儿教授患儿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田教授种“田”为啥这么甜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刘排教授简介
小儿涵之三事
小儿难养
小儿惊厥紧急处理
白血病·患儿
恐怖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