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民社会心态变迁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联系探析

2022-01-01黄元全刘芳玙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国民心态中国共产党

黄元全,刘芳玙

(西华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南充 637002)

国民心态是指一个国家的社会成员在一定的时期内,呈现出一种普遍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倾向选择,是全体国民对于社会存在的实际心理反馈的综合表现。[1]国民心态作为一种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既与实际国情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会受到社会历史文化环境的影响,并且它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面貌如何,以及国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发展程度如何。自1921年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今天逐渐走向强起来,在这百年奋斗历程中,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水平不断向上攀升,国民心态也随之发生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从麻木自卑走向民族意识觉醒的国民心态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国家用暴力打开了中国的国门。晚清时期的中国积贫积弱,清政府不敢反抗,一味地维护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面对帝国主义强大的攻势而节节败退。经济上,传统小农经济无法抵抗来自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只能任由外国资本家一步一步蚕食中国内部庞大市场;外交上,由于清政府腐败无能,再加上中国的综合国力薄弱,在国际交往中根本不被重视,只能任人宰割,签下了一份又一份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军事上,清军装备弱、军力弱、军队斗志弱,直接导致一次次的战争失利,被西方国家打得抬不起头,清政府最终沦为帝国主义的“代言人”。在这一段黑暗的时间里,中国人的国民心态是麻木的、自卑的,是苟且偷生、低人一等的,面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当时的中国人只会点头哈腰,在夹缝中求生存。辛亥革命是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后的第一次胜利,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扭转中国的被动局面,民国政府仍然受制于西方列强。北伐战争后,国民党政府更是直接投入了美国的怀抱,中国人的国民心态依然没有自主意识,普遍认为中国的前途只能靠西方的救助。[2]

当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带到了中国,并开始广泛的传播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就开始带领着人民走向了精神自立自强的道路。历史证明,封建地主阶级、官僚资本阶级、民族资本阶级的自救道路并不能救中国,并未将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中国人民拯救出来。只有中国共产党,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毅然决然担起了救国救民的责任重担,带领中国人民走上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道路。即使中国共产党也经历了大革命失败、第五次“围剿”失败等的重大挫折,但是我们党善于总结、善于自我反省,并且探索出了符合我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带领中国人民夺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让中国人的国民心态从自卑懦弱逐渐转变为自尊自信,国人的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逐渐被唤醒,也让每一个中国人从卑躬屈膝的状态重新站立起来。

二、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时期:从自保消极走向积极进取的国民心态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是十分复杂的,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国内的经济状况非常糟糕,人民连基本的生存保障都成问题。另外,国民党残余势力依然伺机对新中国的政治进行破坏,土匪问题也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国际社会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中国采取政治上孤立的态度,经济上封锁的政策,军事上还对我们不断地威胁。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共产党毅然决然地迎难而上,带领着中国人民突破重围,走出了自己的一片天。中国国民心态在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总体呈现了一种由消极到积极的转变,特别是抗美援朝战争获得胜利之后。抗美援朝不仅打出了中国军队的气势,更是代表着中国不畏惧任何挑战的态度,让新中国在世界站稳了脚跟,也让国民的社会心态逐渐从自保消极转变为积极进取。[3]

此后,伴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和落地,中国的经济开始有了起色,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实现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且形成了基本的工业体系。另一方面,中国共产党在外交上也取得了一些进展,西方国家的路走不通,那就换一个方向。通过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让中国的南部边境获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发展环境,而1955年万隆会议,则是为中国和亚非国家的外交关系打开了一个窗口,提供了一个契机。此后,中国在1971年恢复了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更是中国外交工作的又一次前进,并为之后同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外交关系正常化埋下了伏笔。这些经济上、外交上获得的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努力,“一化三改”让中国社会平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打扫干净屋子在请客”“一边倒”“另起炉灶”等外交方针的提出让我国重新掌握外交主动权。[4]在这段时期内,除了经济、外交的进步,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在政治、科技上都获得了一些显著成就。中国的国民情绪就在中国共产党带领着人民取得的一点一滴的进步中,逐渐的变得开朗起来,国民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生活,民族自信明显增强,并且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富有希望,对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信任度显著提高。

三、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呈现多元化的国民心态

在我们党和国家决定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之前,我们国家也出现过失误甚至是严重失误。但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些挫折中深刻反思,不断吸取教训,最终平定乱局,让国家的发展回归到正确路线上来。1978年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中国开始走上了一条之前从未走过的全新之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强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并对世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经验进行借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及作出要开始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5]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解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精神枷锁,激发出大众的创新活力。在历史遗留问题上,中国共产党人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的功过是非,用科学的态度来看待毛泽东思想,彰显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能力。改革开放的实行解决了我们应该如何去学习西方的问题,并将市场和法治引入中国。开启改革开放的步伐,创办经济特区,中国对外开放的政策从点到面,再到带,一步一步扩大开放的格局,大胆吸收借鉴西方的有益经验,为国内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让我们党正确认识到中国的实际国情,不断反思,提出了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理论和新举措。

改革开放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内,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同世界的交流开始越来越多,文化交流也越加多样化。当中国脚步最初跨进改革开放的大门之时,国民在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消息闭塞后,突然开始接触到了丰富多彩的世界,这让国民心态急剧变化,并且随着同世界交流的深入,不断地改造、重塑。在此过程中,国民心态的总体走向是正向的和积极的,从无序向有序变化,从单一模式向复杂地多样化转变,并逐渐从非道德性向着道德性方向发展。但是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速度逐渐加快,部分国民自身的发展没有跟上社会的变化节奏,再加上主流文化的建设还没有完全到位,难免会让一些人产生一些错误倾向,例如物欲化、躁动化、无责任化等。另外,由于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水平较为低下,国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国民对于更加富裕的生活已经充满了期待,所以当改革开放打开国门,让国民的眼光面向世界时,一些人心态上容易出现落差。曾经“下海”一词风靡全国,各行各业的人都纷纷下海经商,都想要赶上这辆变得富有的第一辆班车。与此同时也就出现了极端主义、拜金主义的思潮,社会道德问题突然变得棘手。[6]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冷静平和与自强自信的国民心态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提出了我们应该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具有时代意义的重大课题。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朝着统一的方向不断前进,坚定不移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完成了许多过去想都不敢想的目标,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向新的发展阶段。

步入新时代以来,我们取得了许多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党的建设上,坚定不移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在经济建设上,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并且还是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虽然取得了不少的成就,全世界的投资者都将目光聚焦在中国,但是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此。党和国家要求贯彻新发展理念,目的就是让中国的经济要朝着更高水平和更高质量发展,让效率、公平、可持续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代名词。在文化建设上,多向发力的文化建设也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踏实了脚步。一方面,不断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让全党、全国、全社会在思想上的团结得到更好的保障。另一方面,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精神文明的建设指引了方向,为树立健康国民心态奠定了基础。此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传统与科技相结合,古代与现代的碰撞,让中国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全新的方式出现在大众的视野中。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显著提升。在民生建设上,党和国家始终秉持着要在发展的基础上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此外,党和国家还下大力气治理环境污染,坚定不移推进着生态文明建设,让美丽中国发展战略迈出新步伐,让中国的生态环境恶化局面得到扭转。

正是由于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了良好成绩,让国家的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得到了进一步地提升,也让国民的心态发生了转变。经济实力的增强让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能更好地散发一个具有五千年文化底蕴的大国魅力,让全世界逐渐开始重视中国的发言,国民的心态也开始逐渐朝着自强自信的方向发展,国民对于国家的自信度,对于民族的自豪感明显增强,更多的人在面临大是大非的问题时,选择相信党,相信国家。[7]在面对新冠疫情爆发时,党和国家举全国之力挽救国民的生命安全,尽全力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国家一声令下,所有人都遵守规定,耐心待在家,等待疫情的爆发期过去,不给国家添麻烦。在面对西方国家对我国新疆棉花的污蔑时,对于那些无稽之谈,中国人民更多表现出的是冷静克制,并且勇敢地用合理方式回击不实言论。当那些敌对势力企图通过“颜色革命”的方式,妄图对中国的制度实施破坏,妄图将民众的思想往错误方向引导时。殊不知,中国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已取得显著成效,民智已开,国民视野已经变得开阔,大家早已看穿这些阴谋诡计,国民的心态从不稳定的急剧变化,逐渐回归平和健康。当我们能用冷静的态度看待别国对中国的莫名指责,当我们能用自信的态度对待其他文化同中国文化的激烈碰撞,当我们能更加骄傲的说出“此生无悔入华夏”“我来自中国”“我是中国人”时,这就体现了我们自信自强、健康平和的国民心态。

五、结 语

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分两个阶段推进的战略安排,分别是,到2035年中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二十一世纪中叶,中国共产党将带领中华民族将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到那个时候,中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成就都将更上一层楼,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将会更加凸显,中国人民将会拥有更加美好、更加幸福的生活,每个人拥有更高质量生活水平,中华民族将在全世界的注视下用更加高昂的姿态展现自我。即使这个过程充满了艰难险阻和沼泽泥泞,但是中国共产党将带领全国人民,在这条奋斗之路上努力前行,夺取一个又一个胜利。每一个阶段的国民心态转变,离不开个体自身的调适,也离不开社会的被动影响,但是要想国民心态朝着更加积极的方向发展,那么必然离不开国家的繁荣发展,更离不开执政党的正确引导。

猜你喜欢

国民心态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人这一生,都在为心态买单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一直难忘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高地
"国民健康监测"专栏导读
有轻松的心态 才能克服困难
只要心态好,我就是班里最靓的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