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时性视角下的中国音乐教育:形态断代、理念嬗变与发展特点

2022-01-01李翔宇

南昌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阶段音乐发展

李翔宇,黄 蓉

(延安大学,陕西延安 716000)

202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再次强调:“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把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教育各学段,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2]音乐教育也越发受到学校、社会的重视。在当下,推动音乐教育与“美育”的融合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但是,音乐教育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如何把握音乐教育的规律以顺应时代发展从而充分发掘音乐教育中的美育资源推动新时代美育工作的进展,就成为重中之重。对此,从历时性视角切入,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形态、理念嬗变以及发展特点进行回顾,将有助于我们把握音乐教育的发展规律。

一般认为,音乐教育有广义与狭义之别。广义的音乐教育是指通过不同形式的音乐影响人的思想情感与思维方式的一切教育实践活动;狭义的音乐教育主要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规范,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的学校音乐教育。[3]本文旨在论述狭义的音乐教育。改革开放以来,音乐教育领域历经多次变革,音乐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与之相应,音乐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完善与更新。透视四十年来的音乐教育发展史,可以发现,若以音乐教育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以及音乐教育大纲为标准进行历史分期,大致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恢复阶段(1978-1990年)、稳步发展阶段(1990-2000年)、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0年)、深入推进阶段(2011-2020年)。通过对上述历史分期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与发展状况的宏观梳理,可以发现我国音乐教育三个层次的理念嬗变。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总结我国音乐教育的三大发展特点,并据此对未来的音乐教育改革进行初步展望。

一、我国音乐教育的历时性变迁过程

我国音乐教育自1949年创立以来,经过了短暂的发展便进入了停滞状态。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我国音乐教育才得以重新恢复。自1978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大致经历了如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恢复阶段:1978-1989年的音乐教育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的各项事业逐步转向正轨,在之前历经动荡的音乐教育事业亦逐步得到了恢复与发展。[4]在音乐界以及教育界的共同努力下,音乐开始融入日常教育,并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贯穿到了学生日常学习当中。在1983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第一次在国家级的重要文件中提及到了音乐教育,其首次将“美育”列入国家教育方针。自此开始,音乐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为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了就业和发展机会。[5]

在“七五计划”执行期间,我国音乐教育逐步朝专业规范方向发展,教育方法更加科学,教育方式更加多样。教育管理部门也围绕音乐教学开编了课程和教材。但考虑到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条件,不同区域音乐教学开展的情况还存在着较大差异。“七五计划”可以说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后的起步阶段,在此起步阶段,音乐教育事业的不平衡、不充分发展是必然之事,尤其是落后地区的音乐型师资与教育资源均存在严重短缺现象。特别是中西部地区,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仍较为滞后。此外,此时的音乐教育由于总体课时较少,也并未取得十分明显的教学效果。因此,音乐课程安排的合理性也需要进一步调整,提高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势在必行。

(二)稳步发展阶段:1990-1999年的音乐教育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艺术教育发展也进入了关键时期。美育在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中央教育部门对学校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音乐教学大纲(试用)》,并于1995年颁布《普通高中艺术欣赏课教学大纲(初审稿)》,这两个文件及时总结了建国以来所有的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的经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指导性。

随着《全国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规划(1989-2000)》的贯彻落实,我国音乐教育在这10年里走上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校音乐课的开课率大幅提高;在音乐教学改革不断深入下课堂教学质量明显提高;音乐教师师资建设发展较快,音乐教师短缺情况有所缓解,专业素质也有所提高;课堂外部的音乐活动不断丰富增多;音乐教育与美术教育的管理更加规范,设立了一系列教育制度。在这十年里,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虽然发展很快,但是音乐教育仍然是整个学校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之一,依旧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6]例如,对音乐教育甚至美育的重要性缺乏正确认识,农村的学校音乐教育依旧相当薄弱,教师素质整体分布不均匀,对音乐教育的经费投入不足等等,都是十分突出的问题。

(三)全面发展阶段:2000-2010年的音乐教育

进入21世纪,国内教育掀开了改革新篇章,全面素质教育成为时代主旋律,而音乐教育正好契合素质教育的改革方针,其社会地位在此阶段亦日益提高,不论是学生家长还是学校老师都倍加关注学生的音乐教育。针对这一阶段的教育改革,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以及《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它促使音乐教育规范化发展,为教学与管理提供了标准范本。之后《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又进一步对小学和中学的音乐大纲进行优化,自此开始学校教学活动中音乐课程的开课率亦不断提升,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教育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总的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改革以审美为核心,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艺术特长。[7]虽然音乐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前时期的一些音乐教育发展问题仍未能得以有效解决,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的音乐教育差异依然明显,落后地区与经济较发达地区音乐教育差距依然巨大。总体而言,我国音乐教育的最大矛盾仍未能得以解决,努力推动农村与城市郊区的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仍是重中之重。[8]

(四)深入推进阶段:2011-2020年的音乐教育

自2011年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事业持续发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改革,乘着教育部的相关规划和政策的东风不断开展。例如,为了保障音乐教育工作的与时俱进,教育部发布了《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11-2020年)》,各个学校依据此规划,根据各校实际情况大力推进音乐教育事业。

具体来看,各地在音乐教师以及教学器材配备上大下功夫,强化艺术教学方式和方法,研究设计适合学生群体的教学大纲,实施音乐教学改革方案,推动学校的艺术活动,协同家长、老师及学生在音乐教学中形成良好的互动。[9]另外,针对不同教育阶段,教育部门不断完善音乐教学大纲,在内容的确定和安排方面都更切合学生实际。具体表现在:小学低年级增加唱游,寓音乐教育于游戏,以利于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小学和初中均增加器乐,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音乐素养;时数分配比例更规范,更加科学性,保证学生全面地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规定学习民族音乐作品,明确学习要求。

从音乐教育四十余年的发展来看,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问题导向特征,从七五时期亟需提高音乐教育的课程标准到2000年以后努力推动音乐教育发展均衡,我国的音乐教育在解决各项问题的价值引领下取得了长足进步。四十余年的音乐教育发展虽然成效显著,但仍然可以看到以下几个问题:城市与农村的音乐教育仍然存在资源配备不均,音乐人才扎堆集聚城市;学生课业压力大,音乐教育难以与主业课程协调发展;传统音乐教育与现代音乐教育比例失调等等。这些问题一方面制约了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但同时另一方面也构成了进一步改革的契机。

二、我国音乐教育的理念嬗变线索

纵观这四十多年的音乐教育发展历程,可以发现,音乐教育的重要地位逐渐得到了稳固确立,音乐教育管理体制正在逐步完善,音乐教育政策法规建设在不断加强,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也在不断完善。通过梳理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历史,在我国音乐教育改革逐步推进的背后,可以观察出我国音乐教育在教育目标、课程价值与教学模式等三个方面的理念嬗变。

(一)教育目标:从知识传授到育人为本

音乐教育的本质目标从知识传授逐渐过渡到以育人为本为导向。[10]早期的音乐教育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也主要是刻板地接受知识,但对音乐的本质和意义并无深刻的体会。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国内教育领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大变化,尤其是在音乐教育环节,除了基本音乐技能学习之外,还需要在日常教学中将育人放在首位,将美育与音乐教育充分融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欣赏能力。从根本上看音乐教育就是培育个人审美的过程,需要将审美学习贯穿其中,让学生更好地聆听美、感受美。[11]只有这样,音乐教育才会影响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审美意向,才会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审美趣味和情操,不断推动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从旅游经济与城镇化耦合度的空间分布及其演变上看,2005年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城市主要有泰安、日照、临沂、济宁、徐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和商丘9市.2015年,淮北、亳州、宿州、阜阳和开封5市也已上升至高水平耦合阶段,而盐城降至磨合阶段,商丘降至拮抗阶段,两市均退出高水平阶段.由此可见,淮海经济区城市旅游经济和城镇化之间基本达到良性共振耦合,复合系统也趋向有序结构.达到高水平耦合阶段的地区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较为丰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高.

由此观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在改革开放四十年间逐渐成为了我国音乐教育的主要理念,这是与时代发展相契合的教育理念,摒弃了以往“知识传授型”或“政治型”的音乐教育理念方法。在审美的理念引导下,音乐教育一方面更加关注个人的综合素养培育,寓音乐教育于引导个人审美价值观形成,旨在形塑有独立审美价值、独立审美观的个人。另一方面,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也必然将以往的教育对象从整体更多地转向个体,这不仅与前述个人综合素质培养的教育理念相契合,同时通过更多个体审美的培育,更多的音乐作品、音乐理念将不断涌现,这又与我国文艺领域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相吻合。

(二)课程价值:从技能导向到多维价值

音乐课程的价值核心从技能导向逐步转向到多维价值。[12]当前实施的《音乐课程标准》首次将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与社会交往价值作为音乐教育的三大价值。以往以技能导向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更适合于专业的音乐人才培养,其以技能传授、技能学习为主的音乐教育理念实际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音乐教育的大众化普及。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音乐教育成为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领域而得以发展;从《音乐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审美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与社会交往价值来看,其更关注音乐对于提升人的综合素质之作用,审美与创造性发展价值从个人本体出发,前者着重培育个体内在的审美观;后者则更加注重个体长远的发展,旨在以独立的审美情操与审美情趣培养创新性的人才。社会交往价值则倾向于个人的外在价值培育,以音乐开展的社会交往必然是普及性的、大众性的社会交往,寓音乐教育于社会大众交往之中,这就为音乐教育的进一步大众化普及提供了途径;在社会交往中发展音乐教育,为个人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提供了实践的路径。[13]这一认识的转变,确立了音乐课程改革以审美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改变了以往以科学实践的方法来教授音乐、学习音乐的教学模式,淡化了音乐教育的实践性与技能型,加强了音乐教育的人文性与审美性,为全面形塑学生人格提供了教学保障。

(三)教学模式:从单向教学到学生参与

音乐教育改革的目标从单向教学逐步转向到以学生参与为核心。早期的音乐教育侧重教师的单向教学,并不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课堂教学逐渐失去教学价值,学生很难从音乐课堂中塑造艺术兴趣,音乐教师也很难获得职业成就感。经过政策调整,当前的音乐教育则更加注重以学生体验和感受音乐为主的经验过程,更加强调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的行为过程,是一种学生学习音乐文化知识和技能技巧的观念过程与培养学生音乐兴趣和爱好的审美过程,并最终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和表现力。

进一步深入认识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必须结合音乐教育的创新性价值。从音乐这一事物的特性来看,其在演绎、变化中存在着多种组合形式,不同的词、曲或同词不同曲、同曲不同词都能够给音乐作品的接收者带来不同的精神感受,在此过程中音乐领域、音乐行业亦得以发展。[14]这都离不开音乐的创新,而创新性发展则需要创新性人才的支持;单向的音乐教学实际上是遏制了创新性人才的出现、培育与发展,概因为在此种模式下,只有音乐教育的输出者能够进行创新,甚至是说只有其才有创新的“权力”;而多元主体参与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实际上是将此种创新的权力分散配置,促进音乐教育的接受者在获取基础性知识的基础上,以独立的审美创新性地发展音乐。由此,这些音乐教育目标的转变,反映出21世纪以来我国音乐教育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意义上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单向教学培养模式。

三、我国音乐教育的历时性发展特点

通过对我国音乐教育改革史与发展史的梳理,可以发现我国音乐教育发展特征主要体现为三点:第一,音乐教育地位日渐清晰;第二,音乐理论创新逐步发展;第三,音乐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结合我国音乐教育的理念嬗变,音乐教育的目标从知识传授转变到育人为本,一方面从宏观层面引导了中国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另一方面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有效引导。[15]音乐课程价值的理念嬗变,为音乐教育理论的革新提供了持续的源头活水;音乐教学模式的转变则为音乐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提供了稳固的实践保障。

(一)音乐教育改革日趋专业化

在音乐教育改革的初期阶段,七五计划围绕学校全面教育进行了总结,强调了要做好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该项政策也是改革开放之后音乐教学领域的改革体现,极力恢复了艺术类教育课程,学校内艺术活动丰富起来。此后,音乐教育得以快速发展。具体来看,音乐教育改革的日趋专业化主要表现在教育机构、教育方针、教育活动等三大方面。

教育机构的发展变革:为推动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1989年,国家教委成立了“社会科学研究与艺术教育司”,自此开始,艺术教育作为全新教育进入人们视野中,之后为契合“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念,将体育教育纳入教育机构。1993年,教育部又成立了“体卫艺术教育司”。至此,专门负责全国艺术教育工作的专业部门最终成立。

教育方针的发展变革:在教育部的统一部署下,各级学校音乐教学指导文件持续修订与完善,从具体的规范性文件方面落实音乐教育的基本方针,专业性的指导方针得以确立。

教育活动的发展变革:音乐教育在政策层面引起的重视激发了全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很多艺术团队、研究机构以及学习训练班也在此刻兴盛发展起来,一时间音乐教育如火如荼,有声有色。还有更多的专业性教学与实践活动有序开展。这三大方面的进展都反映出音乐教育的专业主义色彩日益凸显。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者、理论界还是实务界,社会各界对音乐教育本质的认识不断扬弃、不断超越。

(二)音乐教育理论不断与时俱进

就音乐课程的价值核心来说,技能导向的音乐课程逐渐转变为审美核心的课程教育。具体来说,音乐教育从广泛教育逐步性发展至学科教育,但是音乐学科教育存在内容、规则的限制,对于学科教育而言不仅需要提前设计教学内容,还要设定内容前后学习顺序,掌握其中的逻辑关系。[16]譬如,在改革初期阶段,音乐大纲、音乐教材中增加了很多基础音乐知识点、增加了视唱环节,增加了作品欣赏内容。在改革中期阶段,在前一改革阶段的基础上增加了基础训练、乐器演奏的相关内容,可以看出此阶段音乐教育更侧重实践性教育,融合了基础理论内容。进入了新世纪之后,在新课程改革推动下增加了音乐创作内容,这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音乐学科体系建设的不断完善与持续更进。

与此同时,音乐教育也逐渐由单一的音乐学科教学转向人文教育,音乐被形容为“人类情感艺术”人们通过音乐作品不仅可以体会到创作者的情感表达,也可以潜移默化影响自身的审美。[17]对于音乐学科的学习,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音乐与表现形式贯穿在艺术培养、人文实践、理论学习的过程中,而音乐学科蕴藏的知识、价值观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自身,它具有包容性,融合了世界文化和民族文化,它可以与其他学科融合。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理论研究,音乐教学理论逐步凸显了中国特色,更彰显了时代特性。

(三)音乐教学质量不断稳步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差不齐的音乐教育质量逐渐得到改善,音乐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带来音乐教学质量的逐步提升。具体反映在课程、教材、课堂、师资等几个方面。

第一,良好的艺术环境氛围引起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环境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当音乐教育宏观环境稳定发展之后,人们开始关注到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也看到了艺术学习对青少年带来的益处,国外几乎都已经将音乐教育纳入到学生必修课程之中。[18]中国也重新调整了教育政策,并在2003年确立了“艺术课程必修学分需要占高中所有学分的5.20%”的规准。通过这些方案和政策,推动了音乐教育的开展,也为践行音乐教学提供了指导。

第二,教材的更新完善了音乐教育的内容。随着音乐教育的践行发展,教育者和学习者重新认识了音乐教育的功能,创新了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对于教材也多次进行改编和修订。[19]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材框架优化提升,从框架构成上看主要分为理论知识模块和主题学习模块,包含了基础乐理知识、人文背景、创作学习等内容。教材的改变反映了时代文化特征以及当下的教育价值。其次,选材内容多元化,既包括了我国56个民族的音乐素材,也有精心挑选的便于学习和理解的世界多元音乐文化材料,选材的多元性为音乐教育受众提供了一个更加宽阔的鉴赏视野。最后,教学内容不仅多元,也更贴近于群众的文化生活,使音乐教育没有变得曲高和寡,而成为广大受众触手可及的大众文化。

第三,生动的课堂形式增强了音乐教育的实效。教育观念的转变,更加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式学习,整个课堂氛围更加活泼生动,学生们与教师之间的互动更加频繁,借助多媒体设备,能够将原本枯燥无味的音乐乐理知识灵活表现出来,孩子们也爱上了学习,教师的教学效率更高。在课堂中还会对学生表现情况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实现了教学目标。

第四,教师素质的提升了音乐教育的质量。虽然近几年学校音乐教师人数增加突出,但是队伍成员的能力、水平等也存在差异,想要实现良好的教育目标,必须通过教师完成,而教师人员的素养与能力又会影响到教学结果,需要对他们进行有效培训,帮助老师更好成长,让他们掌握现代教学的手段和方法,了解现代音乐教育的特征,开展民族音乐的教学活动,设计教学课堂活动,应对各种教学问题。

四、结 语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精神文明的教育方针的出台、教育部门的音乐教育纲领的制定、以及各学校因地制宜的音乐教学大纲的细化等等,这些因素都促进了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国音乐教育的理念嬗变与发展特点同步更新,音乐教育改革呈现出一种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复杂局面。面向新时代,我国的音乐教育观需要继续丰富和发展,牢固确立“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有机融合,从而实现人格的全面发展。从本质来看,音乐教育工作旨在提升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净化人类灵魂。因此,构建高质量的音乐教育体系,使音乐教育功能在当代教育实践中得到新的拓展与实践,是新时代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新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而面向信息时代,音乐教育事业应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逐渐在教育过程中引用相关信息技术,培养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综合性人才。这是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宏大使命,也是我国音乐教育改革的最终归宿。

猜你喜欢

阶段音乐发展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音乐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音乐